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晋商的绝唱 生命的礼赞——评电视剧《走西口》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薛晋文 参加讨论
近年来“晋派电视剧”依托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鲜明的思想内涵定位,明晰的审美价值取向而在中国电视剧家族中独树一帜、卓尔不群,受到了社会与观众的广泛认可。其中,尤以晋商题材电视剧最为引人注目。晋商题材电视剧已有十余年的创作史:1994年的《昌晋源票号》开辟了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先河;1995的《驼道》将晋商题材的创作继续引向深入;2004年推出的《龙票》和2005年播出的《白银谷》掀起了晋商题材剧的创作热潮;而2006年的开年大戏《乔家大院》和当下热播的《走西口》将晋商题材剧的创作进一步推向高潮。
    同属于晋商题材,《走西口》新意迭现。该剧突破了晋商题材对“大院巨贾”的神化讲述而聚焦于底层人物的艰苦打拼;超越了晋商“商道”的功利审美层面而上升到了“儒道”的文化审美层面;颠覆了“商人重利轻别离”的陈规窠臼而潜入了个体生命重情守义的精神内里。笔者认为:晋商精神的高扬和个体生命的礼赞正是《走西口》不同凡响之所在。
    晋商精神的高扬。克勤克俭、诚信不欺、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是晋商精神的灵魂和精髓。电视剧《走西口》并不是一部讲述晋商的经营技巧、经营意识和经营行规的“生意经”,而是将一代晋商的创业史纳入了文化审美的视野予以全新审视和深情回望,单从这一点来看,该剧就高出了同类题材影视剧的审美内涵和审美理想,其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文化审美是人类以审美方式来观照其生存方式和文明成果的精神历程。具体到电视剧《走西口》,这种文化审美实质上是对晋商的生存方式、工商文化、地域风俗、蒙汉往来以及人伦道德的综合观照和全面把握。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该剧的观照和把握没有流于一种抽象的说教和琐碎的堆砌,而是井然有序地统一于电视剧开篇书写着“仁义理智信”的那块金匾之下。 这一“儒道”思想管总,小到待人接物、言行起居;大到打拼创业、经商济世均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涵精髓,这里的道德不是对生命的压抑和束缚、而是对生命的张扬与畅达,所有的故事展开、人物塑造和文化现象尽在其中演绎。譬如,大荒之年少奶奶对路头遗孤的怜悯施舍;淑贞对儿子的诚信守义、勤劳节俭教育;田家对素不相识的革命党人的无私救助;田青秉承坚韧、守信的家训从容应对人生的苦难,并对翠翠一诺千金、矢志不移的“海誓山盟”;口外山西人的团结协作以及晋商生意场上的诚信经营等动人故事无不是践行“儒道”思想的生动体现。不仅如此,以晋商精神和“儒道”思想为内核的文化审美把握亦十分精彩。诸如淑贞为代表的儒道文化与田耀祖为代表的反儒道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徐木匠为代表的先进文化与刘一刀为代表的草莽文化的尖锐对立;诺颜王子为代表的蒙族文化与田青为代表的汉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梁满囤、王南瓜为代表的草根文化与田青、巧巧为代表的书卷文化的摩擦与隔膜。凡此种种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文化守望和精神超越,我想都是制作者站在文化审美的制高点上,以当代性的眼光对晋商精神的独特阐释和深情高扬。
    个体生命的礼赞。晋商前后约三百年的走西口史实质是一部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个体生命奋斗史,也是一部有关“漂泊”与“离散”的民族辛酸史。该剧对个体生命的讴歌和礼赞令人印象深刻。首先,个体生命的奋斗史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史紧密相连。编导有意将主人公田青这一“小人物”的成长置放到清末至中共成立初这段“大历史”环境中予以深刻展示。田青从豪门公子沦为凡夫俗子,从一贫如洗到口外最大的皮革经销商,从对徐木匠的误会到完成徐木匠未竟的事业;从初次接触革命思想到变卖家产筹措革命经费以至加入共产党,他曲折的人生轨迹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历史的鲜明烙印。可见,以田青为代表的个体生命不仅仅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的主体和见证者,田青的奋斗轨迹也不再是个体生命偶然性的自发成长,而是与时代历史同呼吸、共命运且具有必然性的自觉蜕变。田青的选择既是个体情感倾向的归属,更是个体生命在时代感召之下的理性抉择。其次,在个体生命的沉浮起落中动态传达他们的可贵品质。遭遇家族重大变故的少奶奶淑贞在逆境中依然坚守坚韧不拔、宁死不屈、贫贱不移的宝贵气节,堪称中国传统女性的典范;历经金钱诱惑和感情考验的田青依然坚守出门前哥哥对妹妹(翠翠)的生死承诺;冒着生命危险的徐木匠依然坚守对田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回馈与报答;诺颜王子倾家荡产依然坚守着对革命成功和必胜的信念。这些棱角分明、生动鲜活的个体生命群雕中闪烁的可贵品质和宝贵精神,凝结成了足以令人仰视的晋商品格。在社会价值多元和道德指向模糊的社会变革期,晋商品格和晋商精神无疑具有启人心智、催人醒悟的现实意义。可以说,这样的作品既给人悦目的“快感”,又给人“畅神”的美感。再次,注重从精神性层面发掘个体生命中蕴涵的巨大力量。精神性是个体生命在社会中进行理想追求、精神超越与社会担当的一种体现,是社会人性的主要表现形态。梁满囤貌似愚笨迟钝、傻劲十足,凭借执著、坚守、锲而不舍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超越和担当意识,成为了口外商场中足以独挡一面的社会中坚力量。此外,翠翠在关键时刻用身体挡住了土匪头子射向田青的子弹,豆花历尽艰辛创办了进步刊物《走西口》等,这些普通个体生命的担当壮举时时让人热泪盈眶。满囤这种“许三多” 式的平民英雄以及豆花、翠翠这样的巾帼豪杰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他们身上潜藏的无穷力量正是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走向新生的不竭动力,这些个体生命正是鲁迅先生当年所推崇的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
    一言以蔽之,电视剧《走西口》是高扬晋商精神、礼赞个体生命的一部历史传奇剧力作。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该剧并非白璧无瑕。比如说电视剧中间部分的“情感戏”有些拖沓,显得结构上不够严谨;电视剧开篇部分对“三民主义”的内涵把握有失偏颇;在田青的事业走向成功前“磨难戏”的铺垫略显不足;晋商走西口的悲壮色彩与苍凉意味的表现和渲染力度不够,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等等。我想这些不足和欠缺,恰恰为今后的“晋派电视剧”创作留下了用武之地。
    原载:《文艺报》2009-02-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