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文学性强 艺术精良 关怀深广——2008年电视剧概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肖惊鸿 参加讨论
2008年的中国电视剧创作生产延续了上一年的强势,出现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突出了剧作的文学性,制作更为精美,艺术品质进一步提升,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一、历史题材电视剧走出低迷娱乐风潮
    
  1、红色历史题材剧注重表现人性深度
    红色题材作品摆脱了先前“戏说经典”之风,原创力度有所加大,个性英雄被推崇。剧作走红,相关文学作品也跟着畅销。首先人物传记剧表现不俗,如《周恩来在重庆》《刘少奇的故事》《任弼时》等,不靠大场面,以细节取胜,拓宽了伟人传记剧的艺术探索视野,观赏性大大增强。以革命历史事件和战争为题材的剧作收视不凡,如《浴血坚持》《西安事变》,饱受好评,令人抚今追昔。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和《敌营十八年》厚重大气,注重人文关怀,创造了收视佳绩。传奇剧《英雄无名》《大刀》《军刀》《美丽无声》和《老柿子树》凸显了民族精神主题和个性英雄情结。“红色题材”电视剧业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类型,和之前的同类作品比较,艺术品质进一步提升,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上,注重从生活的广度表现人物的人性深度。
    2、古装剧摆脱了“幼稚病”的阴影
    古装悬疑剧《神探狄仁杰3》借鉴了国外悬疑剧的长处,摆脱了“幼稚病”的阴影,使观众尽享“中国智慧”,引起收视热潮。《大宋提刑官2》以独特的叙事方式提升了戏剧性和悬念性。根据金庸作品改编的新版武侠剧《鹿鼎记》《射雕英雄传》为国产电视剧融入了“偶像武侠剧”的新元素。传奇剧《大明奇才》和《东方朔》,风格迥异,殊途同归,回归了传奇剧重在“传奇”的主旨。根据梁羽生作品改编的《大唐游侠传》以写实路线凸显出历史质感。改编自温瑞安小说的《少年四大名捕》,也有超越前三版的独特之处。严肃题材历史剧《上书房》以独到的视角成为一部别致的关注教育与成长的佳作。通观这些剧作,清新、睿智的气息扑面而来。
    3、传奇剧以家国为大义
    人物传奇剧《李小龙传奇》下半年强势亮相,创当年最高收视率,引发奥运过后又一轮关于国盛民强的思索,并在选题、制作、宣传等诸方面形成合力,在电视剧整体运作上树立了成功的典范。开年大戏、历史传奇剧《闯关东》着力表现民族性与地域文化,成为2008年最具人气的“大片”,并以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度关注成为成功典范,对今后电视剧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民族历史传奇剧《东归英雄》,十年磨一剑,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推向极致。历史正剧《台湾1895》唱响了慷慨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大龙脉》艺术再现了一个舍己为国的真实故事。在各有两个影视版之后推出的《霍元甲》以及《少林寺传奇2》和《少林僧兵》,表现了民族壮志与爱国豪情。
    二、现实题材电视剧立足社会生活广度
    1、新闻纪实剧凸显人文关怀
    2008年的电视剧里,有一部须要提到的是《震撼世界的七日》。这部以汶川地震中的新闻事件为内容的14集系列纪实剧,以七宗“最”(最少报酬、最短“戏份”、最多编剧、最多导演、最短拍摄时间、最快播出速度、最感人的故事)创下中国电视剧创作生产播出的纪录,在中国电视剧史上书写了特别的一笔,成为新闻纪实剧这一电视剧新品种的代表。这部电视剧的意义还在于,以它的即时性做到了贴近社会生活、反映人民需求,脱离了娱乐色彩,凸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彰显了电视剧的本质特征。另外,根据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谢延信的真实事迹编写的纪实剧《好人谢延信》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同样属于原型再现的《警察故事》在结构上颇有创新。同类型的还有《黑金地的女人》。由于产业链周期相对延长,这几部剧作在艺术追求上走得更远。
    2、主旋律题材彰显人性光辉
    主旋律电视剧的关键词是“历史、时代,生活、人民”,即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表现生活的广度、挖掘人性的深度。首先要说的是以乡镇企业转型为主题的《十万人家》。该剧通过当代浙商创业史,体现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和诚信为本的人之道义,以深切的现实关怀和情操陶冶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漂亮的事》是一部工业题材佳作。该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美丽的情操,还有她们为民族工业振兴所做的一件件漂亮的事。《郭海的家事》《静静的白桦林》《活着,真好》《春草》和《国家行动》从不同的侧面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和品节的高尚。还有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佳作,如《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通过小家庭的沉浮折射社会历史的变迁,为现实题材剧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3、农村题材剧体现“阳光”风范
    2008年,农村题材电视剧受到更多关注。以《乡村爱情2》《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为代表的农村现实题材剧作,以幽默、轻松的风格,展现淳朴、快乐的乡村故事,塑造了自信、阳光、追求真善美的新型农民形象。虽然《乡村爱情2》故事没有第一部流畅,但这部剧作的轻喜剧风格、地域特色带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唤起观众追看的热情。《乡村爱情》和《乡村爱情2》让“赵家班”的集团化生产方式产生品牌效应的同时,也让人不免担心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的环保主题有别于以往的农村题材剧,给人新意,同样带来收视佳绩。其续集能否将农村剧带上一个新台阶,还将拭目以待。被誉为农村版“亮剑”的《大地》因其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也值得回忆。
    4、都市题材剧扎堆儿“婚恋”
    这一年的都市题材剧以爱情、婚姻为主题,有扎堆儿之嫌,虽难以逾越《金婚》设立的高度,也还不乏上品佳作。《甜蜜蜜》真情演绎那个年代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新不了情》《命中注定我爱你》中的唯美爱情引来观众赞叹,《我们俩的婚姻》聚焦婚姻状态下的人性探讨,《相思树》《夫妻时差》爱在围城内外,《宽恕》以爱的磨难和宽恕令人感动,《马文的战争》更是在“同一屋檐下”展开人性的冲突。还有根据台湾作家王文华的畅销小说改编的《爱情新呼吸》以及海岩的《舞者》,同类型的《谢谢你曾经爱过我》《艰难爱情》《恋爱兵法》《爱情占线》以及《杨光的快乐生活4》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将爱情进行到底,然而难以抵御类型化过度导致的收视疲软。《想爱都难》表现了中年人的情感危机,视角有新意。
    5、军旅题材剧弘扬“亮剑”精神
    《士兵突击》与《亮剑》热播引发了军旅剧的创作热潮后,绿色风吹遍了荧屏四季,展现当代军人赤胆忠心献身国防的崇高价值取向。表现海军生活的《旗舰》和表现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使命和战斗生活的《海天之恋》战绩不俗,反映热烈,充分展现了军人情怀和风采,体现了当代军人的价值观。《战争目光》以信息化战争为主题,突出了军人的使命感和执著精神。《和平使命》再现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强调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复转军人为主题的《兵心依旧》拓展了军旅剧的表现空间。《绝密押运》以新颖的题材吸引观众。此类军旅题材剧以突出的思想性、高超的艺术性诉说着军人的使命、忠诚、纪律、牺牲,弘扬一种永不言败的“亮剑”精神。
    6、科幻喜剧、山寨剧突出时尚娱乐元素
    这一年,一部《丑女无敌》让我们认识了“山寨剧”。丑女系列在众多国家大获成功之后,《丑女无敌》成了中国“山寨剧”的开山鼻祖。虽然制作草率、穿帮不断,表演和情节多有生硬之处,这个中国版的“丑女贝蒂”却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不但可以翻拍、续拍、改编我们自己的经典和成功之作,也可以用“拿来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引进海外剧与模仿海外剧并行,为中国电视剧增添一个新品种。央视的《魔幻手机》开创了科幻喜剧之先河,类型的创新和其“山寨”之嫌,使之毁誉参半。然而,该剧在央视八套播出时以单集最高收视率创央视八套收视新高。由此证明,观众的需要永远是多元的。
    7、谍战剧在《暗算》后艰难跋涉
    近几年的谍战剧都因“智商过低”的情节而被斥之为幼稚病,麦加小说改编的《暗算》让这一类型的电视剧在低谷中看到了希望的天空。这一年的谍战剧在《暗算》造成的高期望值中艰难跋涉。好在,《血色迷雾》总算没有辜负观众的期望,聪明的观众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案情进展中享受了一次“脑筋急转弯”的智力测验。首次有好莱坞编剧参与的悬疑情感剧《破茧而出》以强烈的戏剧冲突吸引了好奇的观众。根据龙一的短篇小说改编的《潜伏》引起关注。被称作“谍战+爱情”的《落地,请开手机》,题材虽新颖,但因情节破绽饱受争议。《国家机密2》延续了《国家机密》的人物设置,仍以国安干警与境外间谍智斗为主线,情节更加跌宕,悬念重重,但难以企及第一部三年热播11轮仍好评如潮的高度。
    在看到如繁星般璀璨的中国电视剧的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问题与成功同在、优点与缺点并存,构成了中国电视剧的整体现状。
    一、电视剧生产过度,泡沫经济还在持续。电视剧年产量差不多14000集,真正轮到播出的剧集不到一半,有一半作品不见天日,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破坏,同时又加剧市场供求矛盾,而电视剧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促使各电视台出台各种措施重金收买看好的剧作。这种循环导致电视剧生产一路飙升。中国电视剧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和国外相同行业比较,严重缺少产业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等把关人员。
    二、电视剧评论呈现全民化趋势,众语嘈杂。诚然,艺术评判标准不能被单一化、数字化,理应多方立场同在。然而在当下的网络时代,评论呈现全民化趋势,且愈演愈烈,众语嘈杂,且多是浅层次的“口水式”评论。评论尚且如此,理论阵地更是人烟稀少。电视剧理论批评对于创作实践相对滞后。
    三、电视剧生产品种少、数量多,类型化过度,缺少品牌意识。其原因,我以为有二:一方面市场是生产的天平,另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创作人员原创乏力。某一类型的某一部作品红了,就一窝蜂地跟上去。续拍成风、翻拍成风、改编成风、“山寨”成风,四面来风,通通“跟风”。如此必然产生另一问题,就是无法树立品牌,甚至必须弱化品牌意识,打一枪换一个枪眼,虽然各类型剧都在拼命地巩固阵地和推陈出新,各种时髦的口号和概念一直没有消停,但各领风骚三五天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照这样下去,市场集中度就难以提高。而品牌无疑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化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
    四、原创作品稀缺,过度依赖改编。电视剧成败与否,是由消费市场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创作者的市场化创作心态,创新成为高难度的目标。上面提及的“四风”,也是这种市场化创作心态的必然结果。于是出现《红楼梦》等经典名著一拍再拍,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剧二十几年势头不减,一翻再翻。现当代名家小说也被如此礼遇。这样做,提升了剧作的文学性,相对保证了影视作品有个好的基础,同时也对文学作品起到了扩大传播的作用。然而这种方法无法从根本上弥补创作者的原创乏力。电视剧本身作为一门独立的叙事艺术,注定了她不可能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改编不失为电视剧创作的方法之一,但决不能把它当成制胜法宝,甚至视为惟一出路。艺术活动的重要旨归,在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精神提升的需要,所以它必须是积极的、进取的、创新的。
    原载:《文艺报》2009-04-1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