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是检验电视剧创作成果、梳理电视剧创作脉络、展望中国电视剧创作前景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飞天奖”在将近30年的征程中见证了中国电视剧的辉煌历程,记录了中国电视剧成长的艰难曲折,镌刻着中国电视剧不断实现审美超越和文化自觉的蹒跚步履,更昭示着中国电视剧的可能性走向与必然选择。而本
届“飞天奖”获奖作品即是研究中国电视剧可能性走向的鲜活例证,粗略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必然性”。
努力实现思想真实与艺术真实和谐共振是中国电视剧的必然走向 思想真实和艺术真实是和谐统一且并行不悖的,思想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艺术真实是思想真实的升华。古往今来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和相互辉映的结果,也是将真、善、美的思想高度融合并有机统一的结果,两者之间的和谐共振是包括电视剧艺术在内一切艺术形式的最高境界。纵观本届“飞天奖”的获奖作品无不是思想真实与艺术真实和谐共振的结晶体。 譬如,获奖作品《静静的白桦林》、《金婚》即是典型例证,前者充分调动电视剧艺术特有的审美规律将两代知青扎根基层、奉献农村、成就理想的历史真实生动而逼真地呈现出来,可以说思想的、历史的真实是该剧震撼观众的基础,电视剧本体语言的精湛运用是作品实现艺术超越的保证,两者的和谐统一让该剧从同类农村剧中脱颖而出。后者,在近半个世纪家庭婚姻生活的日常性中反映和洞悉婚姻的本真面貌。倘若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家庭生活的褶皱就是一个民族的私人日记,透过男女主人公风风雨雨的50年,折射的不仅仅是一户家庭的悲欢离合,更是社会大风云与家庭小气候相互激荡的一部社会变迁史,中国家庭的原貌和底色在思想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共振中演绎得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电视剧创作必须坚持思想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这是中国电视剧的未来,也是真正实现电视剧艺术引领与超拔作用的动力。 精准把握时代前沿脉搏与民族审美诉求是中国电视剧的必然归宿 艺术作品是时代与民族之子。一个时代群众的思想与趣味,决定和呼唤着艺术家及艺术本身的思想与趣味,一个时代最好的艺术作品,是特定时代的思想感情与特定民族的审美习惯双重选择的结果。电视剧艺术也不例外,好的电视剧艺术作品既需要特定精神生态的阳光雨露去滋润,又担当着满足时代群众思想与趣味需求的补缺功能。 如获奖作品《潜伏》和《士兵突击》的成功,与其说观众被剧中扑朔迷离的悬疑故事、引人入胜的成长故事深深吸引,不如说是被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坚守这一带有鲜明时代印记与民族认同的审美超越所震撼和征服。在商业文化的浪潮中,个体生命的信仰缺失遮蔽了盛开着的理想与信仰之花。呼唤和期盼信仰的力量和信念的坚守就成了这个时代的一种集体性渴望与群体性焦虑,对“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认同,实质上是个体生命的一种“久旱逢甘雨”的自我确证与自我救赎,而《潜伏》与《士兵突击》带来的正是当下最匮乏与最稀缺的思想与趣味,所以说时代与民族选择了它们,它们满足和补足了时代需求。 又如获奖作品《闯关东》,该剧一方面在家族史与社会史的交织中迎合了观众渴慕的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爱国如爱家”、“苦尽甘来”等具有民族特质的审美期待与审美心理;另一方面该剧的走红实质上是观众对自信、自强、不屈不挠等民族精神本质的深情回望,是中华民族集体命运的一种镜像观照,从中汲取的是驱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宝贵的精神动力与精神资源。虽历经战乱、灾害、迁徙等艰难险阻,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本质并没有改变,而且依然是我们今天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新生的精神支柱,这抑或是《闯关东》引人注目的深层原因所在。 再如以《周恩来在重庆》为代表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也是艺术家把握时代前沿脉搏与民族审美诉求的生动体现。该剧运用“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相融合的审美方式,于日常性和琐碎性中,生动传达和宣告了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总之,精准把握时代前沿脉搏与民族审美诉求是中国电视剧的必然归宿。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与编织精美故事是中国电视剧的必然选择 电视剧艺术天生就是人物的艺术,缺少典型人物的电视剧形同一潭死水,在观众的心灵湖面上不会激起半点波澜。这里的典型人物并非我们过往强调的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具有“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是“特定时代一定思想的代表”,是普遍性与个性之间的融合与统一,他们集中体现了某种历史的本质特征。而且,人物是故事的历史,这种典型人物不是被概念化、机械化地搬演,而是借助精美的故事情节生动地、积极地且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本届“飞天奖”获奖作品中这样的典型人物与精美故事令人目不暇接。让人印象最深的当数《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这一人物形象。许三多是中国版的阿甘,他既有出生微寒、愚笨的一面,又有善良、勤快的一面;既有失败、孤独、被人忽略的一面;又有永不放弃的坚韧和执著的一面;既有悲剧的一面,又有喜剧的一面。这些多维视角即构成了许三多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更为重要的是许三多性格中的无奈、无助、庸常、责任、坚守恰恰是我们生活中某一个侧面的剪影。如此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许三多,许三多就有我们自己的影子,他集中代表了平民阶层的成长轨迹,这样的人物形象正是普遍抽象性与具体特殊性的统一。更为可贵的是,创作者将许三多性格的变化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将他的成长置放到父亲的野蛮教育、班长的帮助、七连长的精心培养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去自然地表现出来,紧紧围绕“人物是故事的历史”这一艺术命题去创作,该剧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具有范本的意义和价值。 倘若说《士兵突击》塑造的是一位和平时期平凡的典型人物,那么《潜伏》刻画的却是国难当头中“群雕性”的人物群像。《潜伏》中的余则成、左兰、翠平、地下党廖三民等等艺术形象,他们皆是为信仰而来,又为信仰而去的,信仰的的确确构成了他们性格的主要基调。这些典型的“群雕”集中代表了特殊时代先进人物的思想倾向与精神追求,某种意义上讲,具有历史本质性的真实。而且故事设置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大悬念里面穿插小悬念,让观众欲罢不能。叙事的重心不断下移,在娓娓道来中裹挟着许多人生的哲理与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个迷宫般的故事丛林中。而人物的性格就在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和曲折中逐渐活起来以至跃然于荧屏之上。 不仅如此,获奖作品诸如《北风那个吹》中的牛鲜花、《春草》中的春草、《喜耕田的故事》中的耕田等均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画廊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艺术形象。所有这些,都源自创作者艺术思维与文化自觉上的探询与创新,只有紧紧抓住典型人物和精美故事这两个电视剧的基本要素,中国电视剧在未来的征程才会更加步履矫健。 第27届“飞天奖”虽然落幕已久,但是由获奖作品所引发的思考或许才刚刚开始。基于此,去探讨和研究中国电视剧的可能走向和必然选择,其价值与意义不可小觑。 原载:《光明日报》2009-11-2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