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重拍剧”成为影视投资商趋之若鹜的选项。“翻拍”一词本身并无贬义,但当越来越多的重拍剧毫无艺术追求,以次充好、拉长注水、刻意求新、歪注曲解败坏了观众胃口的时候,“重拍剧”便成了众矢之的。 经典之作有不同的影视版本显示了经典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解读的可能性,但是目前不少影视人怀里另有一本“小九九”:文学名著或影视原作的号召力不可小觑,“重拍”本可省去一大笔宣传费用,更能吸引广告商的大笔资金;有成功的原著托底,改编的也差不到哪里去,风险自然就小;投资少,周期短,回收快,以至于内容不必精益求精也能有可观的回报。显然,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于是重拍剧卷土而来,而许多滥竽充数之作也趁势泛滥开来。 在某些影视人眼里,重拍剧不需要另起炉灶,关键要看内容和情节是否够新颖和刺激,是否够叛逆。这样的重拍剧,遭到观众“口诛笔伐”的屡见不鲜,《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剧播出后,都不同程度遭到了观众质疑。有的红色经典改编剧还引发了官司,电视剧《林海雪原》里杨子荣凭空多了个初恋情人,杨子荣的后代将制作人告上法庭;《红色娘子军》中以洪常青、吴琼花感情纠葛作为卖点,也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反感。 然而颠覆越大,争议就越热烈,藏在“葫芦里的药”也就更加吸引人,观看的期望值就会呈上扬态势,影视剧的收视率必然节节攀升,而轰动效应也就伴随着舆论的高潮到来了。于是重拍成了颠覆的同义词,他们认定只有对经典出了格、离了奇、叛了道就一定引起轰动,至于艺术上能否推陈出新已经全然不顾了。如此一来,我们的影视剧除了收视率和票房的胜利之外,其它的几乎无从谈起了。 眼下,经典名著的重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甚至海岩剧和琼瑶剧也要重新“演绎”。如果这些经典的翻拍不是本着艺术再创造的精神,不尊重、理解和升华原著,而是想着法子对原著掺水勾兑,外加电脑制作的炫目包装,甚至为了迎合低俗而一味制造噱头的话,那么,这不但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是对公共文化空间的一种污染,更是对观众智商和审美能力的侮辱。 重拍不是不可以,但要得法,既不能媚俗炒作,也不能画蛇添足。今天重拍经典,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再造一个崭新的古老的经典,如同严冬过后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那样,使经典焕发光彩。这显然不是花费巨资就能奏效的,而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新的眼光进行艺术的阐释和二次创造,充分发挥文艺家们的聪明才智,激活原著原作的当下意义。 在影视产业愈发繁荣的今天,面对日益成熟的观众,那些没有艺术追求、浑水摸鱼的影视人终将会透支他们的艺术信用,被观众和市场所抛弃。同时我们也认为对低质重复的重拍剧也还有通过政策法规进行规范的空间,在严格控制重复拍摄的同时,鼓励影视制作的原创和创新,观众筛选和政策规范双管齐下,方能解决这一愈演愈烈的荧屏顽疾。 原载:《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4日20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