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媚俗之下电影个性仅是传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朱四倍 参加讨论
  “现在内地跟风的电影太多,流行什么就拍什么,很多人跟炒地皮一样,哪块地赚钱就买哪块地,觉得拍电影跟泡面一样简单!”吴宇森导演在上海电影节“主席论坛”上一改温和作风,开口就批评目前国产片数量多但质量低,缺乏有个性的电影。与其对话的四位导演王小帅、钮承泽、彭浩翔、何平也不客气,狠批内地电影的跟风现象。(《北京日报》6月20日)
    电影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但是,当下社会各界对电影的诟病颇多,连导演本身也都显得“很有话说”,在上海电影节上,所谓的“放炮声”不绝于耳,不过,除了激起几朵争议的浪花和给媒体提供一些报道的素材外,鲜见能引起公众共鸣的“声音”在里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客观地说,诸如“现在的电影广告植入‘不要脸’”、“电影跟风——流行什么就拍什么”等言论都是有感而发,但是,在抨击声之外,导演们似乎都把原因归结到了“外因”——投资人不懂电影等。这未免显得有些吊诡,甚至有一些讽刺的意味——仿佛中国电影的“百病缠身”与导演没有关系。
    理性看待这些“炮轰”的话语,离不开对媚俗化与粗鄙化在电影文化中日益蔓延和渗透的深刻洞悉。近年来,在电影界,部分电影作品沦为了经济和利益的附庸,严重丧失了精神境界追求的伦理底线。但是,这些问题都被导演们忽视了,或者说是有意遮蔽了。
    导演王小帅说,“我不再‘放炮’了,但我觉得确实要保持电影的个性。”但是,在媚俗之下,真的能做到保持个性的“独善其身”吗?这是一个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当代审美文化是以商业价值为目标的消费性文化,而过度的商业追求使其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媚俗”文化。米兰·昆德拉指出:“媚俗者对媚俗的需要:这是那样一种需要,即需要凝视美丽谎言的镜子,对某人自己的映象流下心满意足的泪水。”这面镜子就是他人的目光,而媚俗就是在“镜子”面前搔首弄姿、忸怩作态。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很多导演便将粗疏浅陋的流行趣尚奉为最高律令,迷失在世俗的层面里而无法自拔。他们主动丢弃了严肃和高雅,失落了道德和理想,自甘成为媚俗的牺牲品。如此以来,所谓的个性真的存在吗?而导演们的自说自话能达到反思的目的吗?
    可以说,“媚俗”不知不觉地已经成为当下影视作品的代名词,也是当下影视创作生态失衡的折射。而这种电影创作的危机就是许多导演已经没有了自我,是在迎合世俗,是在失去个性。或许,这种浮躁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也是很危险的。对此,导演们的反思到位了吗?导演如果没有责任感,没有文化品位的追求,那么电影作品必然会缺少经典。
    媚俗之下,电影个性仅是“传说”。你怀疑吗?尤其是在电影被金钱和利益乃至各种“潜规则”俘虏的当下。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0年06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