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的客家山歌中,江西兴国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而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诸多的兴国山歌中,具有标签式的是在每首山歌中均嵌有“哎呀嘞”一句最常用的感叹用语。千百年来只国人民用山歌抒写着生活,用山歌演绎着爱情,用山歌表达着爱与根,山歌成了兴国客家儿女生活中难以割舍的情结。 一、兴国客家话的语调特色及含义 兴国县境内百分之九十以上均为客家人,都会说客家话。兴国县的客家话与其它相邻县市的客家话有所差别。如在声调上,去声分为阴去和阳去两大类,阳去的调值比阴去高。在韵母上:①中古蟹摄部分字,如“斋”、“开”、“哎”等,读成[ai]或[oi]两韵;②入声韵多以[一?]结尾;⑧入声韵少数是以[一I?]结尾。在兴国客家话中,语气词的语调除上述几种外,还有着不同的规律。因为语气词要与主体句连接,不同的语境导致其语调也不同,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根据语调的变化“哎呀嘞”大致有以下不同的含义。 l、表呼唤:用在主体句的前面,起着引人注意的作用。例如①“哎呀嘞,救命啊”,根据主体句的特定意思,此时语调较高,声音尖亮,它与后一句时值等长,甚至比主体句“救命啊’三字更长,是下意识中喊出的,其目的是引人注意以求他人帮助;②“哎呀嘞,对门崠脑着白衫子嘿哪个?得嘿阿牛哥?(对面山上穿白衣服的是谁?是不是阿牛哥?),这句“哎呀嘞”同样属于呼唤性的,但是根据语境上不同,其语调和时值上与前例不一样,因为呼唤者是在山的这边向山那边的客体呼唤,所以这里的“哎呀嘞”就不是太急迫,而是要让声音传得远,语速也相应的放慢,并且前面的字也是比后一字时值短,待对方注意了才会说出主体句,往往声音音最较前者小,位置上较前者高。 2、表惋惜、惊叹:用在主体句之前,但它却是对主题的一种总结式的感喟。如“哎呀嘞,咁阿怜呀,一个咁细个妹子来讨饭”(多可怜呀,这么小的女孩来做乞丐)。这句“哎呀嘞”是属于感叹惋惜式的,在语气、语调上与前面有所不同,这句“哎呀嘞”的语调较前二者低,总体语势呈斜下行式的进行,重音落在第一和第三字,但时值上第三字要比第一字长。 3、表示叹息或一件事已完成:用在主体之前,但也有少数放在两个主体句之间的。如:①“哎呀嘞,有希望了,掉队嘞,袅戏猎嘞”(没希望了,掉队了,别去追了)。这是对主体句表述的事情表示叹息,因而语调较前两种情况更低,位置甚至比后面主体句语调更低,是一句中声调最低的。②“哎呀嘞,太累了,放个肩来”(太累了,休息一下),或者,“太累了,哎呀嘞,放个肩来”都可以,表示一件事已完成或者表示停顿。在这里则表示停顿之意,其语调较低,带着叹息式进行,在此时,三字的时值相当为过渡性的语气词。“哎呀嘞”是兴国客家人常用的语气词,除以上三种倩况外,仍有其他用法,但是大多数用在主体句的前面,起到提示、呼唤等作用。因而客家人在唱山歌的时候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常常挂在嘴边的“哎呀嘞”。 二、“哎呀嘞”在山歌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 (一)段首出现的“哎呀嘞” 兴国山歌中每首山歌的段首都有“哎呀嘞”或其变体“哎呀嘞”出现,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均把“哎呀嘞”约定俗成地放在段首,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哎呀嘞”是客家人常用的类似口头禅的语气词;第二,从咬字吐字的角度来分析,“哎呀嘞”属于开口音的范畴,易唱易于掌握。另外,把这一语气词放在段首也还有如下特殊的作用: 1、起亮嗓的作用:常年在山区劳作的客家人,躬耕于田地山岗,以体力劳动为主,困乏的时候唱唱山歌来解除疲劳,在唱歌之前必须清清嗓子,往往在清嗓的时候带上易唱的开口音“哎呀嘞”,久而久之“哎呀嘞”也就渐渐地成为歌曲的一部分;所以很多时候前面出现一个“哎呀嘞”其实就是为了打开喉咙清清嗓子,为正式的歌唱做一个前期的准备工作,“哎呀嘞”在此处只起亮嗓的作用,如歌曲《生当老妹蛮难嘲)(兴国·永丰)。 2、起呼唤的作用:客家人生活在山区,群山相隔,劳作之间往往相距较远,可能甲歌手在山上,乙歌手在沟底;也可能甲歌手在山这边,乙歌手在山对面,当山歌手欲寻求对方唱歌时,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便在正式歌唱之前用能让对方在繁忙的劳作中注意的易唱、音调高、传得远的词句进行联系。“哎呀嘞”因易唱、易发出高音,所以也就被客家人约定俗成地选用为与客体联系的词句了,“哎呀嘞”常常作为呼唤的作用出现在歌曲的开头,等对方回音后再进入歌曲的主题对唱,如歌曲《水深自有撑船人)(兴国·龙口)。 3、起驱赶猛兽、壮胆的作用:客家人所居住的地方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单独走山路的时候,他们喜欢边唱山歌边赶路。在山歌的开头处加上这常见的发音高而亮的声音“哎呀嘞”,既可以惊散猛兽邂免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邀集同伴一起赶路。另一方面,因客家人笃信鬼神,在阴森恐怖的密林中行走,容易想到传说中的鬼神故事。所以,在山歌开头处加入“哎呀嘞”能够使歌者在行走时自我激励、鼓足勇气,增添信心与力量,用客家话叫“定定神’。如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 (二)在段中出现的“哎呀嘞” 在兴国山歌中,用在段中的“哎呀嘞”比用在段首的要少。即使在段中用了“哎呀嘞”,在段首依然有“哎呀嘞”的出现。这时“哎呀嘞”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起转调作用:歌曲前半段为一种调式,为了感情表达的需要,后段要转到别的调上去,为了使前后段对称、平稳,常加上与开头相呼应的“哎呀嘞”来达到此效果,让听众觉得前后段衔接得更加平稳。 2、起段落划分作用:在很多兴国山歌中,特别是在男女对唱式山歌中,中间的“哎呀嘞”起段落划分的作用。从这句“哎呀嘞”开始表明是另一个人所唱,与前面一段所唱的不是同一个人;或者前面段落叙述的是一件事,而后半部分叙述的是另一个话题或者是同一话题的另一个方面,或者是对前面提出的问题作一个终结性的回答,如歌曲《炮火声来战号声)。 三、各种情绪的“哎呀嘞”与主体段中音乐情绪的关系 在兴国山歌中,表现各种情绪时也加上了“哎呀嘞”这一特殊的语气词,而且在兴国山歌中开头出现“哎呀嘞”这个语气词的音乐情绪与主体段落是相吻合的,即一首山歌的情绪在首句“哎呀嘞”的曲调中能较好地体现出来,有些甚至能起到统领全曲音乐情绪的效果。 l、叙事性的“哎呀嘞”:这种类别的山歌在兴国是比较多见的,特别是在“书俚”(引申古书上的词句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山歌)类山歌中,全曲带着叙述性的音乐语言,音乐起伏不大,为使枯澡的知识带有幽默、生动性,往往在音乐语音上会较灵活、诙谐。用在开头的“哎呀嘞”也带有叙述的特色,在这一小节中的音乐进行多为级进或同音反复,或者以同音反复为主中间带一个下方辅助音的进行,在结尾处带这下滑音结束,给人以一种亲切、清晰又不失诙谐的效果。 2、抒情性的“哎呀嘞”:这种类别的兴国山歌较为多见。该类别的山歌总体特征是较叙事性山歌音乐起伏大,根据所抒发的感情程度、对象不同,各种类别的抒情山歌也会有所不同。①山野对答式抒情:这类抒情山歌多为一问一答的形式,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主要体现歇唱者的反应速度及歌唱者的聪明智慧,所以在旋律的表达上较少修,在感情抒发上也较直白。一般情况下,这种对答式的抒情山歌,尤其是像“锁歌”(问答式的对答式山歌)一类的山歌,由于歌词在对歌中处于首要地位,所以在旋律上只要依照歌词的一般语言习惯行腔就行。根据客家话的语言习惯,这种对答式类型的山歌其语调的起伏不大,“哎呀嘞”三字的音调起伏的幅度较小,所以“哎呀嘞”的旋律起伏幅度也相应较小。歌曲开头处的“哎呀嘞”的音区不宽,音的进行大多是级进或三度小跳式进行,一般不会超过四度的跳进,这样的进行较平直。②求爱式抒情:这种抒情山歌在全国其它地区也有,一般这种抒情山歌旋律较优美,并且歌词也生动。因为求爱者在山歌中一方面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赢取对方的爱情,同时也要借用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诚心去感动对方,所以在这一类的抒情山歌中,开头的“哎呀嘞”往往是同音反复后再作一级进(有时兼有小跳)的进行,到达全曲的最高音,仿佛意在表达歌唱者一往无前的诚挚的心,如歌曲《好花一朵满园香》(兴国·崇贤)。 四、“哎呀嘞”旋律称起伏的幅度关系与乐段的调式关系 兴国山歌中“哎呀嘞”一句中的旋律起伏幅度是有一定规律的,起伏的幅度一般在二度至五度之间,而且它的出现与乐段的调式有一定的预示及联系。第一种是首音与尾音皆为同音,第二种是首音与尾音为五度关系,第三种是首音与尾音为四度关系,这三种类别的山歌以第一种最多,第二种其次,再次是第三种。比如《赣南民歌集成》一书中共收集了15首兴国山歌,属第一种情歌的有9首,第二种情况的有5首,属于第三种情况的只有一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当地客家人的审美习惯有关,他们讲究对称美,认为它美丽、吉祥,比如服饰、房屋等都讲究对称,且有“好事逢双”的俗语,可见客家人的潜意识中已注入了这种平衡对称的审美习惯。所以,大量兴国山歌中的“哎呀嘞”的首音与尾音是相同的。至于第二种情况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因为这是一个属于引子式的乐句,从主音开始到尾音类似于一个音乐中的半终止,期待音乐的再次进行,再顺理成章地导出主体句的旋律,这也符合大众音乐审美习惯。 五、结论 兴国客家山歌起首一声“哎呀嘞”的呼唤,是歌者情感凝聚的骤然迸发,是对听者交心通气的倏然提醒,随歌词内容和情感类型而变换声调旋律,高低疾徐,措置有度。它或是情不自禁的喜悦的倾泻,或是难以按奈的怨恨的吐露,或是无法排解的忧伤的诉告,或是充盈机趣的传唤……随着这一声“哎呀嘞—”,人们的兴奋点由此接通,情感距离即时靠近,思绪由此而激越延伸。 随着时代的变迁,兴国客家山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不管其如何变化,其最具特色的“哎呀嘞”却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出现及存在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历史人文根源的,它在兴国客家山歌中所起的三要作用是不能用其他任何词语所能替代的。 原载:《山东文学》2006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