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一种类型的两种表述——《疯狂的石头》与《我叫刘跃进》比较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吴小飞 参加讨论

    在《投名状》、《集结号》等大片云集的2007年年底,作为中影集团重点贺岁影片的《我叫刘跃进》上映了,虽然这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贺岁影片,但是中影集团却把它看做2007年贺岁电影的重头戏,在影片上映之前作了很大力度的宣传,甚至还打出了国内第一部“作家电影”的旗号。中影集团老总韩三平曾亲自出面为这部影片作宣传:“《我叫刘跃进》通过扎实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来打动观众。刘跃进这样的人物给观众带来的亲切感,会超过古装武打片,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比《投名状》那样的武打片好看,市场效果也会远远超过《疯狂的石头》。”陈弋弋:《新片短平快》,载《南方都市报》,2007年6月5日。“作家电影还有很深厚的经济理念在里面,怎样使优秀的人与成本、收益挂钩,这次我们也试验了一把,这个想法也得到刘震云强烈的呼应和赞同。一个人值多少钱,最后拿多少钱,要根据票房来决定,大家也心服口服,所以这次刘震云不仅是影片的编剧,也是执行制片人,他不仅与这部电影的艺术创作有直接勾连,更与这部电影的经济结果有密切的关系。”《刘震云到底能值多少钱》,载《大众日报》,2007年7月25日。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也对《我叫刘跃进》表示了关注,他认为这是贺岁片中情节相对饱满的一部,相信《我叫刘跃进》会打响贺岁档期的第一炮,并对它的票房充满期待。由此可见中影集团对这部影片是相当重视的。其实不管是韩三平、高军还是任何一位普通的电影观众,看完影片之后都会拿它跟2006年的影片《疯狂的石头》进行对比。由此可见,《疯狂的石头》与《我叫刘跃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确实,这两部影片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叫刘跃进》的导演是想把影片拍成像《疯狂的石头》那样走黑色幽默路线的片子。同样的黑色幽默路线,同样小成本制作的两部影片,不过在我看来《我叫刘跃进》却要比《疯狂的石头》逊色许多。
    “黑色幽默”产生、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70年代,它是美国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局势动荡,社会混乱,西方民主的思想在现实面前受到质疑。这种社会背景下,于是产生了对现实采取嘲笑和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片是一种新兴的电影类型,笔者认为它更像是黑色电影和神经喜剧的结合。所谓“黑色电影”,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是电影题材大多来自社会的黑暗面;其二是电影的整体观点较为灰暗,主角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关键的还是电影的形式,内容与形式要互相结合,而且都有“黑色”意味。郑树森:《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神经喜剧”最早见于路易斯·杰克布斯的《美国电影的崛起》,“神经”可作为形容词,表示行为古怪胡闹及不可理喻,正好与这种类型的电影的特点互相配合。同上。“神经喜剧”的特点,极着重听觉和知性,对话往往妙语连珠、机智风趣。而《疯狂的石头》和《我叫刘跃进》就是此类影片的代表之作。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们为2000年以后处于迷茫中的中国电影开拓了一种新的创作途径,这种新的类型模式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故事情节设置
    《疯狂的石头》是2006年由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宁浩执导的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却在2006年暑期上映之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网络和媒体频频关注,观众和媒体也交口称赞,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以很小的成本获得了突破2000万这样不菲的票房成绩,成为2006年国产电影中一匹十足的“票房黑马”,同时也让导演宁浩成为了导演界的一匹“黑马”。这样一部由新导演执导,没有任何的大腕明星,低成本,甚至连前期新闻宣传都没有的国产影片,却能创出如此之高的票房成绩,在中国电影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迹了。《我叫刘跃进》是由曾经拍摄过电影《我们俩》的导演马俪文所拍摄,除了有秦海璐、陈瑾这些专业演员出演外,这部电影还有众多的电影业内人士客串,如《云水谣》的导演尹力、《东京审判》的导演高群书、新影联的副总高军,还有刘震云自己。这样的业内人士客串阵容也可算是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可能是由于在上映之前对影片的大力的宣传,还有大腕级业内人士的加盟,使得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过高,在看完85分钟的电影之后,观众难免会有一种失望的感觉,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确切地说是不如《疯狂的石头》那么好看。我们不难感觉到导演马俪文是想将《我叫刘跃进》拍摄成为《疯狂的石头》那样的走黑色幽默路线的影片,事实上刘震云之前编剧的那几部冯小刚所拍摄的喜剧贺岁电影在国产黑色幽默电影中也算是不错的影片。和刘震云的前作影片相比,这部影片中没有了以前像《手机》中那种典型的刘氏风格的幽默的对话和剧情,仅仅靠不太吸引人的剧情来吸引观众就让这部电影显得平淡无奇了。影片故事的主人公刘跃进是一个来自河南的农民工,跟老婆离了婚,在北京某处工地打工当厨子,并且长期被包工头拖欠着工资,本来像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是不可能会和上层社会的人物有任何联系的。可是偶然得到的一个U盘却让他无意间闯入了这个社会的上层人物的视线,并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被包工头拖欠着工资的刘跃进好不容易卖泔水挣了点钱却在天桥下听河南坠子的时候被贼给抢了包,本来包被抢了也就抢了,里面也没有多少钱,可是他的包里面却有一张藏了很多年快要到兑现日期的六万块钱的欠条,为了找到那个小偷,刘跃进想尽了办法托人帮忙。后来小偷找到了,不料包却已经被别人抢走。他费劲心力跟踪小偷最后捡回来一个包,这个包里有个U盘,上面有某公司老板严格对某部门贾主任及贾主任手下的办公室主任老蔺的数次大额行贿和嫖娼的录像。从此,刘跃进便成为了众矢之的,莫名其妙地陷入了被追逐、追捕的种种凶险之中。黑道、白道纷纷登场,展开了明争暗斗,狼和羊的追逐战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刘跃进到处被人追踪,甚至被关进了鸭子笼,差点丢了性命。最后在警方卧底的帮助下,将坏人绳之以法,刘跃进也终于摆脱了危险回到河南开了饭店,但是事情似乎并没有就此结束,追踪而来的严格的老婆让我们不寒而栗,我们似乎又一次看到了刘跃进危险的处境,事情还没有结束,追逐还将继续。
    《疯狂的石头》讲述的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被盗和追踪的故事,一个濒临倒闭快要被某房地产公司收购的小工艺品厂,竟然在厕所里挖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了能给工人们发上工资,挽救厂子,厂长决定进行一次展览,以便能将翡翠卖出高价,地点就设在流动人口较多的罗汉寺,保卫科长包世宏就担任了这次保卫工作的负责人。而房地产公司为了好让他们的收购计划顺利进行,特意从香港请来国际大盗迈克,准备盗走翡翠。同时以道哥为首的三个低智商的蟊贼也盯上了这快翡翠并开始了行动,另外厂长的儿子谢小盟为了讨女孩子欢心也看上了这块翡翠,这三路人马各显神通,在相互拆台偷翡翠的同时又要提防着保卫科长和他的手下,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调换之后,一群贼被彻底地“幽默”了一把。影片通过追踪翡翠的过程将保卫科长包世宏、厂长儿子谢小盟、国际大盗迈克,还有以道哥为首的三个蟊贼这几伙人串联在一起,蒙太奇的快速切换,人物和情节目不暇接的交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叙事结构
    不管《我叫刘跃进》最终的票房怎么样,我们不难看出,这部走《疯狂的石头》的黑色幽默路线的另一种表述方式的尝试还是没有能像《疯狂的石头》那样成功,虽然《我叫刘跃进》延续了《疯狂的石头》的模式,同样是被盗和追踪故事,同样充满了情节和人物的蒙太奇的快速切换,但是两部影片却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疯狂的石头》中各个群体是通过一块翡翠联系在一起的,着重展现的是各个群体,而在影片《我叫刘跃进》中虽然因为U盘,刘跃进也将各个势力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影片主要描述的还是刘跃进本人,全篇故事基本都围绕着刘跃进来展开的,每一个情节刘跃进都是参与进去的,可是到了影片最后严格死亡,警察的介入,黑帮人员被绳之以法的时候,刘跃进却又缺席了。还有对影片中的其他势力群体也仅仅是轻描淡写,以至于最后观众都搞不清楚各种势力在影片中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充当的角色。在叙事结构上,本片采用的是和《疯狂的石头》一样的“多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导演马俪文想要把每条线索都展现给观众,但没有重点且平面化的处理使得整部影片在后半部分显得很杂乱,让观众搞不清楚其中的关系,最终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总结只能是一个“乱”字了。
    而另外一部黑色电影《两杆大烟枪》中,这种多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就相当不错,由于导演的精心安排,影片中的各个势力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各条线索也都清晰明亮,而且每一条线都能单独撑起一个故事,随着故事的进展,各条叙事线索陡然清晰,最终交汇到一处,没有丝毫凌乱的感觉,电影中毫不相干的人物通过各种巧遇而联系到一起,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应让电影具备了荒诞感和夸张感,另类的表现手法让整部电影立意新颖,虽然电影中人物角色的设置众多,但却没有绝对的主角,所有的场景都围绕着主题——钱与枪展开,每一个人物都牵动着剧情的发展,他们往往不期而遇,却又相互牵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而《疯狂的石头》中的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更是堪称经典,例如在影片开始时,房地产公司的秘书向工艺品厂厂长追债要拆厂房的时候,厂长的儿子谢小盟正在上空的缆车里追道哥的女朋友,被踩了一脚后他手中的可乐瓶掉下来正好砸在了开着厂里的小面包车的保卫科长包世宏的挡风玻璃上,在包世宏跑出去骂缆车的时候,车从山坡上溜了下去,正好撞在了前来要账的房地产公司秘书的宝马车上,闻声而来的交警一分钟之前还在处理以道哥为首的那三个化装成搬家公司偷窃的蟊贼违章停车的事情。在这段影片之中,时空差不多是一致的,导演运用平行蒙太奇的剪辑,使得电影流畅,并且把这段时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和整部影片的人物关系基本交代清楚了,这是导演在影片中的一个成功的创新。和这两部影片相比,《我叫刘跃进》中的不足就显而易见了。
    三、镜头语言
    通常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人物的动作中穿插着人物的内心,人物之间的对话少而含蓄,对话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过度地关注人物的动作,对人物的内心却没有表现,而对话都是通过演员说出来的。影片中视角很混乱,让观众找不到位置,比如说影片中刘跃进要当着严格和包工头的面上吊自杀的那场戏,导演拍摄的视角既不是在刘跃进的位置也不在包工头或严格的位置,而是从他们的头顶上或者是旁边拍摄的,这样始终让观众处于一种冷眼旁观位置,使观众找不到镜头的认同感,产生认同的混乱,观众始终不能融入电影中去,还有大量的没有任何意义的无用镜头,这些都是这部电影也是当今很多中国电影的通病。
    和刘震云以前创作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影片的节奏快,这部影片的节奏是相当快的,所以从开头到结尾都给人一种非常紧张的感觉,整部影片80多分钟,却有1300多个镜头,平均每三秒多就是一个镜头,这样快节奏的镜头切换虽然使整部影片的节奏显得快而紧张,但是如果对镜头的把握做不到张弛有度的话就会让观众产生疲倦的感觉,这部影片有很多的细节值得观众去揣摩思考,但是影片的节奏感太强,镜头的快速切换让观众大气不敢出,更不用说去揣摩和思考剧情了,和马俪文在她以前所导演的影片《我们俩》中对镜头张弛度的把握相比,《我叫刘跃进》就差得远了,在影片《我们俩》中,观众可以有时间来思考电影中导演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而《我叫刘跃进》中观众只能一味地跟着电影走,根本来不及回味电影中的情节和细节。
    另外,这部影片的硬伤也不少,电影中的声音没有场位感,刘跃进从路对面走到天桥底下要听河南坠子,从远到近,而那卖唱的老头的声音始终是一样的,没有变高也没有变低,这就显得很不真实。在陈凯歌拍的影片《黄土地》中声音的场位感和层次感就做得很好,腰鼓队从远到近,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敲鼓的声音也从低到高,这样观众看电影时便能产生如临现场的感觉。影片中的黑社会抓住人就吊起来打或者要挟,把他们关在鸭笼子里面不给水喝,打他们的黑社会分子的赤裸着上身的造型,总让人感觉像是国民党特务在审被抓的地下党员,太不符合现实了。还有,可能是因为导演的大意,在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些穿帮镜头,严格翻车前的那段,他开的车明明是一辆高级轿车,可是在车内的镜头中,方向盘上却有“Jeep”的字样,很明显在车内拍的时候开的是辆吉普车。还有值得一说的地方就是翻车的那段3D特技,其实这段特技做得是很失败的,这段电脑特技制作粗糙显得很虚假,更加剧了影片的失真感,而且与整体的影像风格也格格不入。四、人物设置
    在《我叫刘跃进》中除了刘跃进以外,其他的人物都相当于一个平面,导演没有能赋予人物性格特点,这些人物也没有任何共同点,在观众看完电影后很容易就忘了。而《疯狂的石头》中导演把人物类型赋予了强烈的细节,如道哥、包世宏、国际大盗、秘书,甚至连出场不多的黑心房地产商都很有性格,让人过目不忘。影片中的人物往往高于或者低于观众,这些人物始终保持着这种张力,所以影片中的人物才能立得住,如包世宏,他既有他可爱的一面也有他可怜的一面,影片中在他倒霉的时候他是低于观众的,但影片结尾他战胜国际大盗的时候他又高于了观众,正是这种或高或低的张力让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影片中的所有人物在保持着张力的同时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物形象的错谬感,学刑侦的包世宏竟然做了保安科长,身为国际大盗的迈克竟然一出机场就被人把自己的作案工具给偷了,而黑社会道哥竟然打电话说还有没有人管了,还有没有王法等,一系列的人物都处于一个错谬的世界之中。这也正暗示了当今的人们,身份的错位、价值观的错谬,这也是导演所思考的问题。
    在影片的结尾,两部影片都有警察的介入,《疯狂的石头》中警察的介入是抓国际大盗,为后来包世宏受到表彰作铺垫。并且抓住国际大盗的不是警察而是保卫科长包世宏,在这里警察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他们的出现只是用来衬托包世宏的。而《我叫刘跃进》中最后那“亦正亦邪”的警方卧底身份的确定,警方介入将贪官和黑道人物抓捕归案也让人总觉得有点主旋律的影子。最后面对又一次新的追捕的时候,影片以刘跃进那茫然失措的面部特写结束,回想起前面的镜头,这样的特写挺多的,似乎茫然的神情已经成为了刘跃进的标志,影片开始的时候他茫然,影片中茫然,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他依然是那么茫然,他也没有任何的公德意识,在发现了U盘上的内容以后他没有作任何的表示,只是单纯地避祸,经过了那么多的追捕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他对世界竟没有获得任何新的认识,他依然处于世界的边缘,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能够“成长”,这也就是他不被主流的观众所接受的原因。《疯狂的石头》里的包世宏在影片最后,面对厂子被卖,面对体制的不合理,他显现出自己的尊严,对一切的不合理现象作出了回击,怒斥了出卖国有资产的厂长,他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最终难言之疾不治而愈,开表彰大会的时候他轻松地尿出来了,把所有的压抑和不快痛快淋漓地释放出来了。而玉石最终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也成了他和女友的感情信物,显而易见,这样的结局符合大众意识形态期待,比《我叫刘跃进》中刘跃进那茫然大特写的结局要更为容易让主流观众所接受和认同。
    从票房上看,《我叫刘跃进》这部商业电影还是比较成功的,小成本制作却在大片云集的2007年底赢得了较高的票房成绩,虽说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对于当下的国产电影来说,这部影片已经算是不错了。自从2000年以后,中国的商业大片大多是为追求大众娱乐的效果而拍摄的,这一类的影片多是通过优美的画面,宏大的场面,整齐一致的动作来制造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以赢得观众青睐的,如《英雄》、《十面埋伏》等。而大投资、大导演、大制作也成为了这类影片的代名词。导演们将大笔的投资花到了风景拍摄、场景搭建、影片的美术设计和人员的大场面调度等方面,认为感官上的刺激能够赢得观众们的欢心,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影片的故事本身。以至于这类影片的故事剧情环节非常之薄弱,竟薄弱到让人感觉幼稚的地步。事实证明,导演们这种追求感官刺激的观点是错误的,正是这样的观点让中国的商业大片走进了叫坐而不叫好的怪圈,也使2000年以后的中国商业大片陷入了迷茫的境地。而《疯狂的石头》和《我叫刘跃进》这两部小成本制作的商业电影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导演没有追求形式,而是把影片的内容放在了第一位,将目标放在了社会的主流人群——小市民阶层,导演的创作目标就是: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这两部小成本制作影片票房上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像这种走黑色幽默路线小成本制作的商业电影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必将在未来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占一席之地。
    原载:《现代中国文学论坛》(第二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