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青春故事”中的现代都市与文化传统——中韩都市青春偶像剧比较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曾一果 参加讨论

    所谓"青春偶像剧"主要是以青年群体为表现对象,意在展现青年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经历,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其都市青春偶像剧均有如下一些共同特征:故事主角都是青年男女,以青年男女的情感经历为主要的情节线索;通常故事男女主角具有"偶像"特征;无论是日本、中国还是韩国,青春偶像剧通常都是以现代都市社会为故事的主要空间。由于中国都市化起步较晚,以及社会发展程度低等因素,中国的都市青春剧与近些年在中国流行的韩国都市青春剧相比,存在着不小差距。笔者认为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粉红俗艳"背后都市性的不足
    中韩都市青春偶像剧都主要描写了各自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年人的"青春故事",同时也通过这些青年人的"人生故事",表现各自的社会发展状况。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崛起,它的城市化程度也相当高,1930年只有5%以下的人口居住在城市,1960年达39%,1970年达50%,2000年,城市人口更高达89%,城市化程度高意味着"都市生活"已成为韩国民众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这种高度都市化的生活体现在了韩剧中,家庭的装饰、路边咖啡店、城市的广场、街道上的车辆,甚至男女主人公的服饰、发型,甚至在一些不经意之处,譬如女主人公挎包的装饰品都透露出一种浓厚的现代都市情调。当然,有时韩国青春剧中也有乡村场景,但这些乡村景物并没有影响其都市情调,相反,这些乡村风光融入了现代社会中,成为表现其都市性和现代性不可缺少的东西,韩国都市青春偶像剧对于"都市"理解的成熟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都市"简单地等同于高楼大厦、豪华饭店和宽广街道,都市生活方式已经普遍到每一个角落,例如在《浪漫满屋》、《冬季恋歌》、《守护天使》中,一些简单别致的房屋、街道和餐厅,却依然透露出一种特别的都市气息。
    返看中国的都市青春偶像剧,尽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社会转型,整个社会开始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变迁,但据社会学家统计,到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也只有36。22%。这个比例要远远低于韩国,电视剧是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高也客观地反映在了最能表现都市文化和青春生活的都市青春偶像剧中,像《玉观音》、《一米阳光》等电视剧虽然也被称为"都市青春偶像剧",它们也是以城市为故事活动空间,但这些电视剧基本上是以爱情脉络或者新奇的故事为主线,观众从这些故事里实际上很难体会到一种现代都市气息。
    其次,国内都市青春偶像剧对"都市"的另一种误解是以为只要剧中出现林立高楼、豪华轿车、宽阔马路和高档消费场所便具有了"都市气息",于是许多所谓"都市青春偶像剧"便特别热衷于展示高楼大厦、宽阔马路和富丽堂皇的酒店等场景,试图通过豪门恩怨、西餐爱情来吊起观众胃口。但观众看到这些豪华场景却反而觉得别扭,因为这是一种刻意制造的"虚假都市",并不符合中国实际。当然,这也是因为社会转型期许多新兴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地区对于都市文化的向往和其居民对自身城市品位的要求,才会出现剧中对都市的过度包装,但这种"粉红俗艳"(Pink Kitsch)的都市观念显然带有一种"暴发户式"的特征,某种程度上它恰恰是其自身都市性不足的体现。
    "偶像"们内在的不同
    其实这种"都市意识"的差别不仅在地点场景中得到体现,而且反映在男女主人公的身上。既然本文是探讨中韩两国"都市青春偶像剧"的差异,那么就不能不提在这些在剧中无比耀眼的"青春偶像"。不过,虽同属于青春亮丽的"偶像型角色",但中韩的"偶像们"却有着内在的不同。
    首先,由于前面我们说的都市空间的成熟,韩国青春偶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举手投足有一种自然的现代都市气息,他们的服饰、衣着也恰当地体现了都市风格,在韩国,大多数年轻人非常重视衣饰的个性化、都市化。韩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提倡以完美为特征的偶像文化,极其重视仪表的修饰,她们的服饰唯美浪漫并且没有刻意的痕迹,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甚至引发了新一轮时尚风潮。但国内都市偶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一件服饰往往穿好几集,尽管这样可以体现出节约的传统美德,但此做法却不利于"偶像的塑造",因为偶像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得演员就只是演员,而不能称为"偶像"。
    虽然偶像的外表很重要,但韩剧中"偶像"并不仅仅靠外在的服饰和美丽,中韩"青春偶像"真正的差异其实更在于偶像的内部世界,譬如思想、意识和行动。被高度崇拜的对象才叫"偶像",一个人如果被高度崇拜,其实不仅仅是依靠俊朗或美丽的外表,更应该通过完美的"人格魅力"。而在这点上,相比较而言,韩剧中的"男女主角"更合乎"偶像"标准,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善良单纯,正直热情,并具有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富有现代都市青春气息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其实有些韩剧中的"偶像"外表并没有特别出众,譬如《我是金三顺》中的金三顺,相貌一般,但其成为"偶像"是因为她在剧中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坚强自信,具有奋斗精神和青春气息。
    但反观中国的"青春偶像剧",我们会发现许多"青春偶像剧"似乎并不那么"青春偶像",青春显得有点残酷、沉闷。青春是残酷的青春,偶像也是残酷的偶像。例如,《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仅从电视剧的题目便能感受到一种灰暗的青春基调。《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大学毕业的主人公们,他们的青春在残酷的现实中无处安放,成长的代价恍惚却又惨痛,这些非但不能引起年轻观众向上的激情,反而容易导致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偶像没有起到偶像的作用。
    反映转型社会中的都市文化
    "都市青春偶像"虽然应具有现代都市气息,剧中的青春偶像也不仅英俊美丽,而且都应具有奋斗精神和自我意识。但这些都不应该和文化传统相冲突。韩剧中的青春偶像往往强调自我奋斗,不依赖于别人,但他们都十分尊重文化传统,譬如在《浪漫满屋》中,宋慧乔所主演的女主人公表面看起来是个完全"自我主义者",但这个女主人公实际上十分善良、传统。这样的人物设定告诉观众的是:尽管韩国是一个现代国家,但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的文化传统不仅支配着过去韩国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被现代韩国人所吸收、接纳,并很好地融入到现代文化中,成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出现了文化价值和道德意识混乱的现象,人们心灵失衡,精神无所依托,许多"都市青春偶像剧"因此不仅描写了人们在社会转型时代里的困惑、茫然,甚至大肆描述金钱财富、冒险离奇、残酷苦涩的青春故事,《超越情感》讲述了堕落的青春生活,《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描绘了残酷的青春,在这些都市题材的电视剧中,观众只能看到所谓的青春偶像们为了金钱、权力和利益,互相争斗、践踏。虽然这些电视剧也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的一部分现实问题,但大量这样的青春偶像剧,却并不利于社会发展,实际上消解、颠覆了都市偶像剧的"偶像"含义。还有些青春剧往往缺乏一种内在的"偶像精神",仅依靠"俊男美女"的亮丽外表,结果空有一副好皮囊的偶像反而让观众厌倦。
    上面分析表明,同处东亚、同样经历着社会转型的中韩两国,其都市青春偶像剧有不少相同点,然而由于社会转型程度的高低、都市意识的差别等造成了两国的"都市青春偶像剧"存在着很大差别,当然,这些差异也为我国的都市青春偶像剧的创作带来了一些启示,必将推动我国电视剧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5-1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