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部分,是中原文化的延展,它名扬海内外,在客家社会群体中,是最为喜闻乐听的一种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人们用它来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抒发情思和激励斗争。 “客家山歌”由歌词和音乐两大部分组成。其歌词属口头民间文学,与古代的“竹枝词”极为近似,基本上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语言丰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情深意切,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体裁上,分传统山歌、革命山歌和新山歌等;在艺术上,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诗经》十五国风的优良传统,常用“赋”、“比”、“兴”和双关、对偶、比拟、夸张及排比等艺术修辞手法,用来描绘和刻划人们各种复杂的心理和思想感情,表现丰富的生活和斗争,它是劳动人民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客家山歌”的歌词,内涵丰富,它与客家人的历史渊像、生活环境、文化意识和民俗风情等分不开。客家民系,历史上是个比较流动的群体,从南渡开始,进而辗转各地,在频繁的迁徙中,一方面继承和保留了古汉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如兴教育、好学问、爱国家、讲伦理、重道义、礼节等,在客家语言中亦含有丰富的古汉语成份)。在另一方面,又抛弃了古汉族的一些陈规陋俗(如妇女缠足、男女不平等)。当然,在长期的辗迁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吸收各地区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习俗,逐步地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客家文化。 客家人的文化生活与风情,大都融化和渗透在山歌中,故“客家山歌”实际上是一部客家人历史文化和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各地的客家人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和民俗风情不同,故内涵丰富而多采。下面着重从三方面来谈。 一、传统山歌 在传统山歌中,有的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如闽西山歌:“头一冤枉是工农,着个衫裤补千丛(层),三餐食个蕃薯饭,住个屋子净孔窿。”“木匠师傅蔑缚床,做衫师傅烂衣裳。泥水师傅冒(没有)屋住,耕田之人空米房”。上述两首山歌,十分形象和深刻地描绘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辛酸血泪。 有的反映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对妇女的束缚、压迫和摧残,如粤东山歌:“十八娇娇三岁郎,晚晚爱𠊎 有的是直接反对封建势力,反对压迫的,如粤东山歌,“乾隆登基古怪多,副榜老爷禁山歌,世上山歌禁得绝,你个县官台难坐。”“砖砌墙头层数层,唔怕祖宗家法狠,十枚钻子九枚顶,一身钻烂情唔断”,从这些山歌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劳动人民和封建势力的斗争是何等尖锐和激烈。 有的是反映劳动和爱情,这类山歌内容特别丰富,涉及面广,大致可分如下七类:1.诘问类(如发问、拒绝);2.赞慕类(如思求、身世);3.相思类(如失恋、相思、遣责、安慰);4.相爱类(如条件、初恋、热恋);5.送别类(送郎、送妹);6.思别类(思别、感叹、嘱咐);7.其他(如引歌)等。(上述分类,摘引自《梅州风采》情歌简介—作者注) 由于情歌特别多,这里只能精选部分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山歌。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缝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新打戒子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同妹十九年。”这些山歌充分表达了青年男女诚挚和忠贞不谕的爱情。又如“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3] “同妹隔山又隔河,相思不见泪沱沱,他人若问相思苦,泪花却比浪花多”,这两首山歌,反映了亲人相思和离别之苦情。再如“妹在塘边洗衣裳,手拿擂槌眼看郎,擂槌打在妹手上,只怨擂槌唔怨郎”“妹在那排郎这排,妹砍芒杆郎砍柴,芒杆丢来还过得,目箭丢来割死𠊎 有的是反映客家人的民俗风情,它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农时节令、宗教迷信及生产和生活等方面。 1.反映在衣、食、住等方面的山歌。如“十月来着汤坑[5],假意热情𠊎 2.反映婚、丧、嫁、娶方面的山歌,如“一家女儿做新娘,十家女儿看镜光,街头铜鼓声声打,打着心中只说啷”⑨。“割草爱割老草头,做屋爱砌石樃头,嫁郎爱嫁老实伯,唔会贪花到处游”。又如“妹子同哥糖咁甜,因为家贫娶唔成,谁人敢来取相好,石壁搞到变龙潭”。再如“大伯阿叔来烧香,扫净厅下摆佛堂,请到和尚吹鼓手,七七修斋做道场。做便灵屋买便箱。剪了纸钱送𠊎 3.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山歌如“郎有真心妹有情,两人牵手拜神明,当天烧香来发誓,永久千秋唔断情”“送哥送到观音宫,观音娘娘带笑容,烧香点烛拜三拜,保佑𠊎 4.反映农时节令的山歌,如“正月做田讲落秧,唔到夏至禾唔黄,阿妹好比早禾谷,节气唔到唔登场”“二月下秧唔算迟,总爱六月好夭时,唔怨妹子年纪大,只怨阿哥出世迟。”又如“长工歌”等,都是从正月唱到十二月,几乎各个节气都包含在内。 5.反映劳动生产方面的山歌,涉及面很广,如纺纱、织布、烧窑、打石、泥水、木匠等各行业工种,几乎都有山歌,如“山上布惊开蓝花,做完田事转外家,听到阿哥无衫着,三更半夜就纺纱”,又如“三月绩苴三月三[11],苴子汆来布爱赓[12],苴子正爱上‘南机’,又爱踏板过青明。”“四月绩苴禾苗长,叔婆赓布系紧张,织出苎布圩上卖[13],换来白米度饥荒”。再如“哥在高坡打石头,妹在坡下来掌牛,石头打在牛背上,看妹抬头唔抬头”。 6.反映生产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山歌也是不少的,如“自从同妹断了情,一日到暗都精神,犁把辘轴亲手驶,田细唔曾请过人”,又如“米筛筛米簸箕裁,米系心肝壳系𠊎 二、革命山歌 革命山歌是指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及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山歌。这历史时期山歌随着革命事业的进展也得到发展,更展示出它的功能,可以说革命斗争赋予山歌新的生命,反过来山歌也给革命事业起到宣传和推动的作用,闽、粤、赣州三省大量的山歌都可以证明这一历史事实。这一历史时期山歌较多,简介如下: 1.大革命时期的山歌如“天上乌云墩实墩,长乐造反李正春,打城就有你坝七,杀官就有缺味唇”,此歌流行于广东五华和丰顺县八乡山一带的根据地。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山歌,在闽、粤、赣三省的苏区都十分丰富,特别是赣南,当时是革命的中心,如红都瑞金,模范县兴国和其他根据地的群众,运用山歌来宜传群众,鼓舞群众。配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在“扩红”运动中,还出现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佳话,这说明山歌对革命事业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象《炮火声来战号声》就是当时带有代表性的山歌:“哎呀嘞!炮火声来战号声,打只山歌亲人听,快与敌人决死战,活捉老蒋何应钦。哎呀嘞,山歌来自兴国城,句句唱来感动人,临行嘱咐𠊎 闽西也是老苏区,特别是上杭县才溪乡(当时被誉为中央苏区模范乡),妇女们几乎人人都是山歌手,才溪革命老妈妈王秋莲同志,当年就是用山歌动员和欢送丈夫当红军的。如“送郎当兵歌”,在当时的苏区群众,几乎人人都会唱:“送郎房门前,劝郎当兵莫贪钱,金钱主义要打破,革命才有出头天。送郎房门边,劝郎当兵心要坚,耐劳忍苦去革命,莫要一心想娇莲。……”(歌词有八段,以上节选其中两段) 粤东的丰顺县八乡山。当时也是革命根据地,流传在丰顺、饶平一带,具有代表性的山歌如“一条大路曲弯弯,一直通到八乡山,东江工农齐暴动,杀绝白匪到时间。你莫怨来你莫愁,自有春光在后头,革命成功分田地,烂屋烧掉住洋楼”。 3.抗日战争时期,也有山歌,如“抗日救国保家乡”,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山歌,“日本鬼子野心狼,想亡中国逞疯狂,三七年间七月七,芦沟桥边动刀枪。卖国求荣蒋匪帮,消极抗日想投降,日军一来拒就走,丧失几多好地方。共产党来真英明,眼看国土陷沉沦,领导人民来抗日,莫被日寇来欺凌。全国人民意志坚,怒气直冲九重天,坚决跟着共产党,抗日救国保家乡”。 4.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全国解放战争),各地也有许多山歌,如《八乡十唱》[14]就是这一时期斗争的反映:“三月八乡好风光,石榴花开漫山岗,各乡来了抗征队,退租退息大提倡。退租退息大提倡,组织民兵保家乡,穷人翻身入农会,分田废债共商量……”。当然,这一时期除革命山歌外,仍有大量情歌。 三、新山歌 新山歌是指解放后(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今)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山歌,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和生活,创作了许多动人和富于艺术生命力的新山歌,如“山上无树变荒山,河里无水变沙滩,如果不是共产党, 𠊎 解放后的情歌,不但继承了传统,而且不断出新,既富于诗意,又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如“风吹绿水闪绿光,姑娘阵阵洗衣忙,一片花衣映绿水,好象彩云落池塘。”“日头落山步步低,收了田工郎等𠊎,青草池边去洗脚,水中照影并肩排。”这些山歌情景交融,极富诗意。再如“月亮灯光当太阳,田间工地当战场,落雨淋身当洗澡,污泥染发当梳妆。白天野外当食堂,黑夜树下当眠床,不辞劳苦为增产,合力齐心抢插秧。”这是一首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山歌。 综上所述,客家山歌的确是十分丰富多彩,正所谓“无事不成歌,无物不成歌”这话也可说概括了山歌的内涵吧! “客家山歌”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代表之一,它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进程中,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价值是多方面的: 1.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来看 客家山歌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它待定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在传统山歌中,就有大量的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压迫、反对迷信和争取自由平等的山歌,它与封建社会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在革命山歌和新山歌中,它更直接地为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当年“扩红”运动中出现的“一首山歌三个师”的佳话,正说明了山歌的作用和价值。 2.从文化艺术方面看 客家山歌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诗经》十五国风的优良传统,语言丰富,生动形象,并含有大童的古汉语,它对于客家历代诗人等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客家人),在他的《人境庐诗草》中,就曾辑录了当地流传的山歌九首,如“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离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离。”就是其中的一首。作者在题记中,对山歌作了高度的评价:“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矢口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为。天籁难学也。余离家日久,乡音渐忘,辑录此歌谣,往往搜索枯肠。半日不成一字,因念彼岗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黄遵宪除辑录山歌外,也直接写山歌或与山歌接近的《新嫁娘诗》和用《竹枝词》的形式而写了大量的诗篇,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民歌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可看到民歌和传统诗歌对作者有较大的影响。又如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客家人)的诗文中,大都是通俗和口语化的七言韵文。这与客家山歌的形式极为相似,在文字上也大量的运用了客家方言理语(客家语言),这说明客家山歌和客家语言,对太平天国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3.从民俗方面看 客家山歌凝聚了千千万万客家人的智慧和才能,是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劳动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缩影,透过它,可以看到这一民系(群体)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看到其丰富的文化和多彩的风情,这对研究祖国历史文化和民俗等都有一定价值。 4.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随着客家华侨流布于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把祖国文化艺术—客家山歌,带到了异国他乡,从而丰富了当地文化,传递了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随着文化艺术代表团的不断出访,使海内外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以上几点,我认为是客家山歌的主要价值所在。 注: [1]等郎妹—从小由她的父母把她卖给先没有配偶的人家,或是“指腹为婚”者。 [2]寡妇—这里指两种情况,一是指“金蜀嫂”(昔有女孩,父母与人指腹为婚,夫胎死腹中,仍被迫成亲,守寡一生,故名)。二是指丈夫死了以后。不准再嫁人而守寡一生。 [3][9]黄遵宪山歌。 [4]目箭—即眼拐、眼线。目光如箭也。 [5]汤坑机—即汤坑出产的苎麻夏布。 [6]耍衣—即长衫。 [7]绉纱—客家妇女用绉纱做的头巾。 [8]剐鱼生—用生鱼片蘸酸醋、芥棘饮食。 [10]流年—即相命先生给迷信者写下一生祸福的命纸。 [11]绩苴一把苎麻皮破碎搓成单线。 [12] 赓—即织布。 [13]苎布—即夏布 [14]“八乡十唱”—这首歌曲原有十段。一九四八年春发表于《团结报》,作者丘菲。 原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