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影视需要文学支持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玉谦 参加讨论

    在“剧作就是文学”的讨论中各家都有立论,而且阐述得非常清楚——剧作当然就是文学。剧作不是文学?那它是什么学?一位很“有身份”的导演说:“剧作就是剧本,是提供给导演创作的台词,跟文学不搭界。”剧作是文学,毋须置疑。果真是毋须质疑那就不需要拿出来讨论了。这场讨论有没有必要?是不是白费笔墨?笔者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位“有身份”导演的话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这番话是居高临下说的,这也就使得一些作家,编剧大家,有成就的编剧,正在编剧的编剧,在影视剧进入繁荣期时,本该大显身手的编剧却被排挤到影视圈的外围,成了制片人和导演的“打工者”。事实上已被打入了另册压得喘不过气来。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新中国初期对作家、剧作家一直都给予了很高的荣誉,提出“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如今,早已没人提什么一剧之本了。正如在一次颁奖会上,著名作家、剧作家苏叔阳上台质问一位获奖的女演员:你在获奖感言中激动地感谢制片人、感谢导演、感谢摄像、感谢化妆、感谢服装一大堆人,为什么就不感谢编剧呢?弄得主持人好尴尬,弄得那位获奖女士面红耳赤。且不说在一些花花绿绿、乱七八糟的颁奖会上,就是在国家级正规的颁奖会上,在许多获奖者的获奖感言中也几乎听不到感谢编剧的只言片语。
    当今,为什么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媒体发达故然是一种因素,个人自我文学素质提升渐渐被忽略了。五花八门的媒体,代替不了书本上的知识,代替不了经典著作的含金量。为什么如今读经典作品的人少而又少,像张艺谋导演那样抓紧一切闲暇时间捧起一本书就读的人更不多见。在导演、演员中更是凤毛麟角。而当今,一夜蹿红的演员中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可有不飘飘然者?可有不被媒体捧上天者?可有不被追星族们追得死去活来者?捧杀,捧杀,媒体和追星族的推波助澜,制片人和公司的整体包装,实在是把幸运男、粉黛女们推上了崖边。一根杠杆真的撬翻了地球。跟风者们不管他们的文化素质的低下,一个劲吹捧。这些文化底子不高的走红族,假如由他们继续把持着剧中一、二号角色,那剧作可真的就不是文学了。假如他们再不去学点文化,假如他们不去深造提高表演艺术,假如不去认真读剧本,这些被包装公司和追星族捧上天的“星”们恐怕不会有太长时间就会掉下来的,因为他们进入不了运行轨道。本人承认一部好的影视剧是多个部门配合的综合艺术。导演和演员二度创作十分必要。但要有个度。有些时候一部好剧本,哪怕是精品剧本,拿到导演那里,便是锛、刨、斧、锯一起来,用不了多大工夫,将一个成品弄得畸形了走样了。这样出炉的剧作,还能称其为文学吗?更有甚者,某些大牌演员一进剧组便按自己的意愿改起剧本,不顾剧本主题,不管剧本立意,更不理会剧中的人物性格,只将所有的戏极尽所能地包裹在自己身上,一顿大拆大解之后,将台词改得不伦不类,将人物改得非驴非马,将故事改得不三不四。他们只在噱头上大下功夫。演员一进剧组,接过剧本就上戏,已经成为所有剧组的游戏规则。演员体验生活想都别想,一是制片人不会给你这个时间,二是有些大牌演员要赶场子,和几个剧组也同时签了合同。在这种情形下,能拍出有文学性的影视精品才怪呢。仔细捉摸也是难得糊涂,见怪不怪也不是好心态,人家在大厅广众之下满嘴白字连篇,你却在一边捂着嘴笑,私下里也不去给矫正,这和养痈为患也没啥两样,也不能算什么好人。
    作家、剧作家早已被边缘化了,剧本一交到制片人与导演手中,编剧那里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一些影视推介会上,在剧组的开机庆典和封镜仪式上,在与观众见面会上,几乎看不到编剧的身影,仿佛他们根本就不存在,听不到对编剧的品评,甚至还有些嘲弄声。一部影视剧获奖了,得了导演、最佳男女表演等多项大奖,唯独没有编剧的份儿。导演、演员们(这里说的是大牌演员)对剧本可以肆意删改,根本不去考虑编剧对作品的立意,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塑造。编剧们被剥夺了《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的作者对作品所享有的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的完整权不被侵害。作家、剧作家对自己被践踏的作品束手无策,痛心疾首之后也只能忍气吞声。一位女作家的剧本在拍摄中被改头换面,移花接木的“劫走”,女作家找导演去问个究竟,不想那位赫赫有名的大导演却说:这不是你的剧本。再去找就耍起了大牌,摆起大导演的架子蛮横不讲理了。在该电视剧封镜宣传推介会上,编剧果然变成别人的名字了。试想,得到这样下场的作家、剧作家,抱着这样心态的作家、剧作家他们会用怎么的心情去创作剧本,如何会潜心的,用自己的心血去创作?怎么能创作出如莎士比亚、郭沫若、老舍、曹禺、田汉那样的精品剧作?怎么去精雕细刻打造剧作的文学含金量?
    现在有些人几天就可以写出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这样的快手令人咋舌。一些“枪手”大行其道,他们住在高级宾馆中一顿神侃之后,剧本便出炉了。这样的剧作自然不能称其为文学!文化立国的韩国以影视剧为进军亚洲之先锋。我虽然不赞成他们写一集排一集的运作方式,但对主要演员的选定必须争得编剧的同意,如果导演或演员要改动一句台词也必须经过编剧首肯的业内规范是赞成的。剧本是影视的母体,因为胎儿是在母体中孕育的,扶养权自然由母亲担任。剧本创作也是如此,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的喜怒哀乐,脾气秉性,饥渴病痛,编剧是母亲是孕育者。当然,中韩两国国情,行规和运作方式的不同对此也不能强求一律,至少人家的编剧得到了尊重,人家才有信心,有主动性将自己的作品打造成影视精品。曹禺在排演或演出时坐在台下看自己的作品,和导演、演员反复磋商,对自己的剧情、人物、剧本台词精益求精。而有些一、二线演员以大牌自居,自己不看剧本,也不背台词,开机上镜时胡说八道,不知所云,还美其名曰是创新,是即性发挥碰撞出来的火花。凡此种种都给剧作的文学性大打折扣,抹了黑。作家从维熙在一篇文章中说:“电影和电视都需要文学血液的支持,如果影视没有和文学联姻,导演和摄影就是拿出浑身解数,也难越过巍峨艺术殿堂半步。而这种要素,却是属于艺术主体中最为重要的部件,而正是影视工作者最欠缺的。”这段论述说得何等精确。难道不是吗?谁也没有资格不把剧作当文学,谁也没有资格在剧作中玩噱头,谁也没有资格不把编剧当编剧。影视文学剧本就是可以阅读的三维立体小说。救救影视吧,它也需要绿色的空间,它更需要可持续发展,万不可等到众人不进剧场不进影院,遥控器变台找不到电视剧那天,再怨天人。没有影视剧本哪来的影视剧?一部剧本养活着多少导演、演员?假如真的没有剧本可供拍摄了,没有作家、剧作家去写剧本了。制片人、导演、演员们也就失业了。那也就验证了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价值所在。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0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