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试论兴国客家山歌的样式及特色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皮晓彩 参加讨论

    兴国地处江西南部的赣州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兴国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兴国山歌是客家山歌的一个分支,它以丰富的生活内涵、优美的曲调、活泼的演唱形式和富有地方风味的旋律在中华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兴国客家山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兴国县志》记载,兴国山歌在唐代就已形成,[1]相传是山中木客在劳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兴国地处高山峻岭的山区,山民们大都以伐木为生。在日出攀崖,日落下山的艰辛的伐木劳动中,木客们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向往。木客是兴国客家山歌的创造者和传唱者。在这样一个劳动群体中,使得兴国客家山歌生生不息,从山里传唱到田间,从乡村传唱到城镇,流传了近1300多年,至今仍兴盛不衰。兴国客家山歌的样式非常丰富,并且别具一格。
    一、独唱样式
    独唱是兴国客家山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样式,这类山歌自由、奔放,可长可短,即兴而歌。兴国客家山歌一般都有歌头、歌腹和歌尾等完整的结构形式。特别是较长一点的山歌,歌唱者一般都是出口成章,随性情而一气呵成,歌词可随兴而自由添加和减少。如《唯有农民先唱歌》[2]:
    哎呀嘞———
    梧桐树上叶婆娑,
    一对凤凰来做窝,
    凤凰窝里百样草,
    农民肚里百样歌。
    盘古开天千百载,
    心肝哥———
    唯有农民先唱歌。
    开头一声“哎呀嘞”具有开始唱歌的习惯吆喝,引人注意,这是兴国客家山歌中最常见的形式;尾句之前的呼应“心肝哥”或“心肝妹”,随着歌者的情绪变化而表达出一种亲切感,这种带有最为原始的山歌的首语与尾句,其实是山歌的起兴发端语,是山中木客的“号子”,一直保留到今天
    这类山歌中,段与段相连时也有兴国客家山歌的特色,以前一段歌为例。前段最后用了“唱歌”二字,那么接唱者便会以词尾来接唱,这在兴国客家山歌中称“捡脚根”。[3]即把前首歌的结尾句用类似的句子作后首歌接唱的开头。而且这种“捡脚根”的形式也可以随时“煞桩”,[4]其运用也非常灵活,随心所欲:
    哎呀勒—
    唱歌才能乐呵呵,
    唱得山歌流成河。
    河水漫过山脚脚,
    漂洋过海全是歌。
    盘古开天千百载,
    心肝妹,
    唯有快活才唱歌。
    独唱样式在兴国山歌演唱中是最自由的一种,有十唱九不同的特点,同一首歌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里,都会演唱得不一样,往往是凭着歌者当时的兴致而进行自由的二度创作,充分体现出民间山野之曲的那种豪放和自如,无拘无束,是最能体现歌曲内涵和意义的原生态艺术形式之一。
    二、领唱合唱样式
    中国古代南方的居民,通常是以群居而形成自然村落,兴国也不例外。这种群居形成了一种集体劳动和集体生活的习俗。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国还经常有集体举办歌会的传统,他们以村为单位,在比较特殊和喜庆的日子里举行,领唱合唱的山歌演唱样式也许就是这样形成的。
    兴国山民把唱山歌作为自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歌唱的好坏,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吟咏山歌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发展和普及是可想而知的事情。在兴国流传着这样一首领唱和唱样式的山歌:
    领:哎呀嘞———
    想要提亲自己来,
    你看山歌嘎几好,
    山歌如能打动
    心肝哥,
    合:小妹自己上门来。
    领唱合唱的样式在兴国客家山歌中非常普及,是一种集体传唱的山歌,以生活歌谣的形式来表现,歌手们通过山歌来教育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创作出适应于当时现实生活的领唱合唱的山歌。如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流入兴国,兴国人民为了劝戒人们不吸鸦片,流传了一首《戒洋烟》[5]的山歌:
    独:正月戒烟是新年,
    贫穷富贵莫吸烟,
    洋烟唔是正路货,
    荡掉人工花掉钱,
    心肝哥———
    合:还会嫁妻卖良田。
    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领唱合唱样式。在兴国客家山歌中称之为“对花”,以四季或十二月时令、节气和花信为歌头,穿插相关的故事或所要讲述的内容,是一种即兴抒情、望景生意的表现手段。这类山歌非常自由,一般为七言,但可以是五句、六句、七句、甚至有十句,一般最后一句之前加入“心肝哥”或“心肝妹”来引出合唱,使歌曲发展到高潮:
    领:哎呀勒———
    正月牡丹是新年,
    南海观音目对连。
    关音难救世间苦,
    心肝哥,
    合:目连救母上西天。
    三、对唱样式
    对唱是兴国客家山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样式,由于内容不同,对唱又分锁歌、盘歌、情歌和丢关音等。
    兴国客家山歌样式中“锁歌”是比较有趣的一种,提问为“上锁”,回答为“开锁”,故称“锁歌”,形象而生动,锁歌主要是以传授各种知识为目的的山歌(根据谢文棱、余忠禄演唱整理)。[6]
    哎呀嘞———
    会打锁歌莫逞强,
    几晓哪人制衣裳?
    到底哪人种五谷?
    哪个先师做住房?
    锁者提出问题,让开锁者答,开锁者仍是以“哎呀嘞”起头,同时去思考如何回答问题:
    哎呀嘞———
    会打锁歌敢逞强,
    轩辕皇帝制衣裳。
    神农皇帝种五谷,
    传说先师做住房。
    锁歌一般为七言四句,问三个问题让答者回答,前二种是一种固定的格式。锁歌开始是即问即答,后来才固定内容,以传授各种知识。
    情歌在兴国客家山歌中是流传最为广泛的题材。演唱形式又多为对唱,同时伴有合唱样式。古往今来,民歌———特别是山歌,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兴国人民对于爱情的表达与歌颂,通过山歌的对唱和合唱的样式展示出来,至今仍兴盛不衰,然而这种表达又带有非常强烈的赣文化特征,表现出具有赣南风味的艺术个性。《两人交情订百年》[7]就是一首长达80段的对唱合唱情歌,歌中唱道:
    男:哎呀勒———
    一把称子配只砣,
    一只钥匙开把锁。
    红花也要绿叶扶,
    心肝妹,
    哥哥靠妹妹靠哥。
    女:哎呀勒———
    哥为妹来妹为哥,
    鸟为青山鱼为河。
    鸟为青山死在岭,
    心肝哥,
    鱼为清水死在河。
    合:哎呀勒———
    八月十五月团圆,
    粉丝炒面两相缠。
     阿哥(妹)有情妹(哥)有意,
    心肝哥(妹),
    两人交情定百年。
    这种对唱合唱样式与赣东地区的“双角班”的演唱样式颇为相近,一阵对唱之后,甩出的包袱或矛盾解决后,两人双双合唱,花好月圆。
    兴国客家山歌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样式,称之为“盘歌”,“盘歌”也是对唱的一种,“盘”在兴国俚语里是“问”的意思。“盘歌”是一种男女青年之间的对歌样式(根据谢文棱、余忠禄演唱整理)。[8]
    女:郎唔盘妹妹先盘,
      问郎盘歌放哪边?
    自从盘古开天地。
    哪里出了孔夫子?
    共有几多圣贤人?
    又有几多徒弟仔?
    传的哪里有文章?
    男:郎唔盘妹妹盘先,
    郎把盘歌放口边。
    自从盘古开天地,
    山东出了孔夫子。
    又有七十二贤人,
    教出三千徒弟仔。
    传得天下有文章。
    兴国客家山歌中还有非常独特的对歌样式,“丢关音”[9]是其中一种。它是男女之间进行的一种对歌。这种对歌往往是双方各有其意而心照不宣,以打哑迷的方式诉说双方的情思。分为“丢关音”和“解关音”两方,而且是根据具体情况又分为“含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含义双关”是借助双关语来表述其含义的对歌形式(根据夏功浦、曾宪芳演唱整理)。[10]
    男:哎呀嘞———
    想急哩来想急哩,
    丢只关音你会意,
    打开染缸染衫衣,
    心肝妹—
    —切只芋子丢下水。
    男方说明了自己求婚心情,不知女方心思如何而等待回答。
    女:哎呀嘞———
    打开染缸染衫衣,
    样般芋子丢下水。
     该只关音 解到,[11]
    心肝哥———
      佬妹有心想染芋。[12]
    “想染芋”在俚语中是“想接近你”的双关语,暗示女方也有想念对方的意思。解关音之前,男方投石问路,但一解关音便知道对方也有爱慕自己的意思,便可顺杆而上。
    这是比较直率的抒情山歌,双方心知肚明。还有一类是更含蓄一些的山歌样式,即“谐音双关”。
    女:哎呀嘞———
    大雨蒙蒙唔见天,
    大河漂漂水路远,
    丢只关音你来解,
    心肝哥———
    灯草绞排篙难点。
    男:哎呀嘞———
    落雨撑船莫怨天,
    艄公唔怕水路远,
    灯草拿来绞成排,
    心肝妹———
    有蕊只管来相见。
    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谐音双关的“丢关音”山歌。“蕊”实指“心”,从中可看出兴国客家山歌在样式上的丰富多彩和特别之处。
    四、猜花样式
    兴国客家山歌中有很多别具一格样式,成为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宝贵资源。如兴国人豪饮的山民性格,也体现在兴国山歌之中。
    花便是其中一种,即一种已编创好了的迷语山歌,成为男人们的行酒令。这些酒令山歌包含了兴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除此之外,还有《绣褡裢》、《绣荷包》、《郎连妹》、《妹连郎》和《解粮歌》[13]等歌唱样式。其中《藤缠树》在兴国民众之中流传甚广(根据夏功浦、曾宪芳演唱整理)。
    男:哎呀嘞———
    只有青藤来缠树,
    那有大树来缠藤,
    只有情郎来恋妹,
    心肝哥———
    哪有情妹把哥恋?
    女:哎呀嘞———
    情郎唔来妹唔来[14],
    等你死哩变黄牛,
    愿郎拿根牛梢竹
    心肝哥———
     你要 行背上抽。
    民谣山歌中《绣荷包》、《藤缠树》等样式在我国都很盛行,而兴国山歌如此情真意切的实是少见。表现出山里妹子如此情真意切亦不多有:若要今生不能与哥成亲,死后也要变成“黄牛”,甘愿情郎用“梢竹”“背上抽”,感人肺腑。
    另外,更具兴国山歌特点的还有《斗歌》,这是一种山歌比赛时的一种竞歌样式。斗歌中伴有锣鸣鼓击,这一类的山歌往往是出现在赛歌会上,这是兴国民间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五、兴国革命山歌
    兴国客家山歌的样式与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变化,这显示出兴国客家山歌旺盛的生命力。山歌在劳动生产中能激发劳动者的情绪,增加劳动人民战胜大自然的信心,又能把对艰辛生活中的不满和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倾注在山歌之中。在兴国客家山歌中,一直都有着传统的对邪恶势力、黑暗统治的反抗精神,有着对幸福的向往、对光明和解放的追求的潜在因素,在兴国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时政山歌:
    哪怕坐牢又杀头,
    难禁穷人一张口,
    唱尽人间不平事,
    骂尽天下咬人狗。
    兴国革命山歌正是在这些时政山歌基础之上应运而生的。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人民又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革命斗争的苏区歌谣,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鼓舞红军战士战胜困难,英勇杀敌,歌颂了中央红军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哎呀嘞———
    新做斗笠圆叮当,
    送给哥哥上前方,
    今日送哥战场去,
    同志哥———
    革命胜利回家乡。
    在打土豪闹翻身的同时,兴国人民从来就没有忘记告诫人民政府要有为百姓着想的责任,兴国客家山歌从正面来歌颂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唱出了民众对苏区干部的赞扬:
    哎呀嘞———
      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着[15]草鞋分田地,
    同志哥———
    夜走山路打灯笼。
    正是由于兴国山歌独特的样式,使兴国山歌在亘古不息的传唱中得以发展和丰富,成为兴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写照,成为我国民间文化中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葩。兴国人在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所创造的音乐世界里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站在艺术的角度,兴国客家山歌深刻地揭示了时代的精神,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这是兴国客家山歌作为一门民间艺术能流传至今而经久不衰的原因。
    六、兴国客家山歌的特色
    每一门艺术样式在形成后,都有其独特的标志。这里有一种共同因素和个别因素的区别,无论是独唱、对唱、领唱合唱,还是丢观音、猜花等等,这在其它的民歌中应该是屡见不鲜,也不足为奇,兴国山歌中的样式有什么特别不同的特殊因素呢?
    众所周知,近十几年来,我国掀起了一种对传统文化寻根的热潮,无庸置疑,这是中华民族开始真正认识自己的一个极好的开端。这对挖掘民族珍宝、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许多艺术家、曲作家和词作家在创作中大量地借鉴和运用民歌、山歌、民间小调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创作,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体现了艺术家希望从本质上把握民族传统精神和民族文化心态的愿望,认识到了民间艺术中融汇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从这种文化的源头来进行挖掘和学习。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仅仅是一种猎奇者和以此为装饰的浮光掠影者。因此,对兴国山歌在样式中的特殊的认识,实质上是我们研究的关键。
    首先,兴国山歌样式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生长的原生体,是我国劳动者自己在长期的对不同文化的溶合、实践而创造出来的,具备了一种非模仿性特征,它是源而不是流。
    其次,样式的表现完全是属于与内容基本吻合的形式再现,毫不牵强,没有做作。如丢观音的样式,是从民间文学和民族性中挖掘出来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奠定的爱情观、婚姻观在表现的形式上,就应该是那样的一种隐晦、那样的一种含蓄和那样的一种文明,在这种原本意义上创造出来的,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体现。这在其它山歌中虽然也有,但并没有像兴国山歌这么明显。
    再则,多种文化、多种文化意识的融会贯通,也形成了兴国山歌在样式表现中的独特性。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同样,赣文化作为南方文化典型之一,又集儒家文化和道释文化为一身。兴国山歌均以平和的心态在这种相互结合中相溶并用,把两种文化形态溶合得天衣无缝,这是值得肯定的,因此而形成的特点是世人所首肯的。
    最后,兴国山歌在样式的形成中又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从山歌的起兴句和结尾句中不难发现,从传统的“心肝哥”、“心肝妹”的表现中,兴国人民为了适应大革命的宣传需要,十分轻松地将当时的革命意识汇入其中,改成了“同志哥”,这是较为明显的例子。而实际上,无论是样式、音乐、韵律以及文学用语等,兴国山歌都在潜移默化地跟随着不同的时代在进行着变化、嬗迁与发展。兴国山歌的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山歌文化,永远进取的文化。
    注释:
    [1]《兴国县志》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 101页。
    [2]《兴国山歌》, 1983年内部版,第1页。
    [3]捡脚跟:兴国山歌中的专门用语。即一段歌的末句与下一段歌词首句相互衔接。
    [4]煞桩:兴国山歌中的专门用语,即结束之意。
    [5]《兴国山歌》, 1983年内部版,第89页。
    [6]《兴国山歌》, 1983年内部版,第94页。
    [7]《兴国山歌》, 1983年内部版,第35页。
    [8]《兴国山歌》, 1983年内部版,第97页。
    [9]丢关音:亦称丢观音,即打哑迷。
    [10]《兴国山歌》, 1983年内部版,第59页。
    [11] :俚语,即我的意思。
    [12]老妹:兴国土话,即阿妹的意思。
    [13]解:俚语,运的意思。
    [14]唔:俚语,不的意思。
    [15]着:(do)兴国土语,穿的意思。
    原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卷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