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这些年,我国影视作品中不乏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但真正振聋发聩的大作佳作还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潜心创作不够、精心磨砺不够。实践告诉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如果心浮气躁,赶进度、赶场子,不花时间体验,不下功夫琢磨,是不可能拍出好作品的。必须把提高质量水平摆在突出位置,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气力,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辛勤耕耘、用心创造,打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影视精品。 剧本是打造影视精品的基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对影视作品来说,剧本是源头、是根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都首先来自剧本的创意设计。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对剧本创作不够重视,有的甚至没有剧本就开机拍摄,往往导致影视作品结构混乱、思路不清。打造影视精品、推动影视创作繁荣,必须高度重视剧本创作,为二度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创作高质量的影视剧本?我看最重要的是提高原创能力,克服跟风、克隆、模仿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创造艺术的美。“生活这本经一念就灵”。闭门造车、无土栽培,不了解生活的丰富多彩,不了解群众的追求向往,就创作不出鲜活生动的作品。包括剧作家在内的所有影视工作者都要把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作为必修课,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到经济建设最前沿,到社会生活最基层,下得去、蹲得住,更好地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提高创意水平、提升艺术境界,使我们影视作品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品格。 打造影视精品,必须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强化艺术感染力。影视艺术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技术的支撑。现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3D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制作的方式、手段,极大地增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冲击力。电影《阿凡达》充分运用高新科技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震撼,不仅获得高额票房收入,而且带动了新一轮电影技术革命。这让我们再次领略了技术的巨大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影视制作技术方面的差距和潜力。我们应当密切跟踪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手段武装自己、提升自己,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上注重科技运用、增强科技含量,善于用科技手段强化艺术表现、提升艺术魅力。同时应当看到,技术是手段、是途径,是为艺术服务的,所有技术性的东西都不能替代艺术,都依附于作品的思想深度。必须把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防止技术淹没思想、形式大于内容。 打造影视精品,离不开积极健康的评论。优秀影视评论既可以给影视鉴赏有力的引领和指导,也能帮助影视创作者修正创作失误、提高创作水平。要高度重视影视评论工作,尊重扶持评论,加强改进评论,着力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相对于影视创作而言,目前影视评论还比较薄弱,对创作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有人说,现在的评论应景之作多、人情之作多,真知灼见少、严肃批评少。长此下去,既发挥不了评论的作用,又损害了评论的形象。影视评论工作者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职业责任,保持崇高的文化追求,讲真话、建诤言,有好说好,有不足说不足。要与人为善、以理服人,在真切的批评和充分的说理中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要保持独立思考,增强担当意识,增强评论的公信力,树立影视评论家公正权威的形象。我们既应当提倡评论家积极关注创作,理解创作的甘苦,与创作者坦诚相见;也应当提倡创作者尊重评论家的劳动,以开阔的胸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真诚接受他们的批评,把评论作为创作的清醒剂、助推器,努力形成评论与创作良性互动的局面,共同营造有利于优秀影视作品脱颖而出的良好影视生态。 应当看到,影视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各级宣传文化、广播影视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握方向、提供保障。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善于创新创造的影视创作队伍。要真诚关心爱护影视工作者,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悉心关怀,努力为他们潜心创作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影视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影视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动影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我国影视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原载:《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9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