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0集电视剧《黎明之前》在几家省级卫视台悄然播出,越播越火。北京电视台邀请导演刘江、编剧黄珂及几位主演与评论界一起研讨该剧,我有幸参加,方知面前坐的是一个几乎全是“70后”的创作集体。生于1974年的编剧黄珂坦言:自己写此剧源于演员黄磊的一个梦,这个梦在他心里滋生酝酿了好几年,经他在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谍战剧艺术规律,到最后完成剧本花费差不多7年。7年磨一戏,这对今天的年轻编剧说来,殊为可贵。更可贵的是,导演刘江拍摄前,又组织全体主创人员反复讨论,收集意见,逐集修改,力求更臻完善。开机后,拍一场议一场,足足拍了99天。每天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甚至在用餐时,大家都在讨论情节、修改台词。大家自发提出了“加戏延时不加钱,精心拍好每场戏”的口号,全剧组营造了一种既养人又养戏的创作氛围。 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一种极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说来,如何营造一种文化艺术氛围,令人置身其中就能滋润心田、净化灵魂、扩展知识、提升智慧;对于一个剧组,能否营造一种浓郁和谐、执着追求思想和审美的创作氛围,则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成败。面对市场,尤其在那只无形的手的左右下,能如《黎明之前》剧组这样不懈坚持、努力营造敬畏艺术、追求思想的创作氛围弥足珍贵。 当下,不少剧组在创作思维上,尽管摒弃了过去文艺从属于政治、用政治思维取代审美思维的方式,但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急功近利地把文艺从属于经济、用利润思维取代审美思维。编、导、演、摄、录、美、音、化、服、道全体创作人员纷纷“一切向钱看”。这样的剧组,离艺术与思想甚远,不翻车和撞车才怪!须知,艺术创作作为人类独有的审美活动,切忌浮躁与功利。在今天,真正的艺术家应信奉“戏比天大”的真理,心甘情愿地为艺术奉献终生。时下却有个别大腕明星,一头栽进钱眼里,到剧组拍戏漫天要价。大腕一到,全剧组围着他转,抢时间,快拍摄,哪管艺术质量与别人死活。大腕来去匆匆,剧组怨声载道,如此创作氛围,能拍出好戏才是天下怪事! 刘江、黄珂说:市场严酷,竞争激烈,我们这代年轻人必须继承发扬老一辈“戏比天大”的优良传统,锐意创新,才能在艺坛站住脚,赢得观众的认可。正是这种艺术自觉精神铸就的创作氛围,造就了这批生气勃勃的年轻电视剧人,也孕育出了《黎明之前》这样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较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较之同类题材、风格、样式的电视剧《暗算》、《潜伏》,它毫不逊色而又有创新。譬如写理想信仰与人性深度,努力突破了惯常把两者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模式,要么写理想信仰就排斥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要么写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就抹杀理想信仰的是非曲直。《黎明之前》既生动刻画了以共产党人刘新杰为代表的献身革命的理想信仰和正直善良的人性,也形象揭示了以国民党军情八局局长谭忠恕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所谓信仰及人性深处尚未泯灭的善良知性。更深刻昭示出刘新杰为代表的正义战胜谭忠恕代表的邪恶的历史必然趋势。尽管全剧在“度”的把握上尚存某些稚嫩和值得推敲之处,但我深信这些年轻的创作者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就一定会更快地走向成熟。 原载:《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9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