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题材风行市场,说明观众有强大的需求。在理想缺失、信仰迷失的当下,人们崇尚英雄,敬仰主流价值观所提倡的东西——信念和坚持。但是,谍战剧的大部分跟风之作真的让观众倒了胃口。有人总结当下谍战剧有七大“俗”:特务多为美娇娘,动作枪战齐上场,故事单薄史料挡,虚假夫妻弄成真,敌我双方恋爱忙,勾心斗角胜官场,对白肤浅旁白扛。 《黎明之前》在扎堆的谍战剧中,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带领谍战剧在套路和庸俗中突围。该剧中看似相识的东西,被编导们重新排列,加以新的解释,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有谍战戏自身的天然优势,如剧情紧张、悬疑丛生,又不止于此。《黎明之前》更加强调悬念,在叙事上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探索,比如,该剧多次用到文学创作中倒叙和插舒的手法,这是代表着谍战题材高度的《潜伏》中也没有的。编剧已经揭开了谁是共产党人的谜底,让狡猾的敌人推测出了肯定有人在处决叛徒时受了枪伤,牵出了体验的戏,让观众为之牵肠挂肚,以为主人公进入了死胡同,却在关键时刻柳暗花明。原来,医官和我军卧底已经达成了默契。这是通过插叙来表现的,充分利用了电视剧时空转换自由的优势。在一段插叙化解了观众的担忧后,观众刚刚放下的心,又在回到现实空间时被敲门声抓紧了,敌人又来了……对叛徒的处决也是用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让悬念再次被强调了,这样的结构更加有机、节奏更加紧凑,让观众欲罢不能。 其实,在电视剧早已成为商品的当下,谍战题材和历史题材一样,是否还要去尊重历史,真正去还原那个激情时代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是否一定要紧扣当下观众的审美,和当今观众的生活接轨?这对于制片人来讲是个非常难的问题。很多谍战戏都在人际关系上大做文章,这显然是对应现代观众职场上的感受,应和当今人们困惑的人际关系。但是,这非常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把敌我斗争完全变成棋盘上红蓝双方的博弈,是纯粹的谍战技巧的炫耀,而忽略了客观的历史真相,看上去更像没有是非的网络游戏。 历史真实是什么样的,我们无从进行细致的考证,但一定不是如同现在,如同我看到的许多谍战剧那样,人物穿戴是旧的,人物语言却全是新的,和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甚至还有网络用语。可以说,没有历史大背景,人物就是虚拟空间中的虚拟存在,虚拟斗法,不会有根基。《黎明之前》克服了这样的弊病。该剧不仅有纯粹的情节剧的概念,可贵的是,将人物放在事件发展中去诠释他们的性格,把人物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去表现人性的真实性。比如,对老谋深算的老谭的刻画,又比如对医官的处理。与此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牺牲”,为信仰而战的精神境界。片中的煽情,煽动的是崇高的感情和热血的激情,这也是谍战剧发展到今天该有的高层次的追求。 谍战剧中的情感元素必不可少,不少谍战剧让敌我阵营的男女主人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使我方战士陷入与多个女敌特的感情旋涡难以自拔,让我军谍战人员在国家使命与个人情感的纠葛缠绵中举棋不定、暧昧不决。这部戏在情感戏的处理上简单却不俗套,不多的情感戏有礼有节。也正因为这样的收敛,才使得男女主人公在终于知道对方的身份后,压抑的情感爆发得更加猛烈,而这时候的生死别离,才更加让人揪心和感动。 原载:《光明日报》(2010年11月11日12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