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三见葛优也是忧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喻若然 参加讨论
贺岁档乃兵家常争之档期,片种五花八门,明星也扎堆出镜,所以偶尔出现明星“自己打自己”的情况也并非怪事。然而2010年12月上映的三部大片《赵氏孤儿》、《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竟然每一部都用了葛优当主角,这个巧合也着实令人瞠目,难怪人们戏称,葛优才是今年贺岁档最大的赢家。无独有偶,《我知女人心》和《新少林寺》中,主角都是刘德华,《一路有你》、《神奇侠侣》主演都是古天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2010年的中国电影票房井喷式地增长到101.72亿元,比2009年增长64%,但为什么在原本选择最多的贺岁档中,观众还是只能看到那几张“熟透”了的面孔?
    论原因,首先得从大片说起。一个正常的电影市场,大制作、中等成本商业片、低成本影片应该是呈现纺锤体的结构,中等成本商业片应该是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然而,中国电影目前的票房很大程度上却是由大片拉动的。动辄六七十元的高昂电影票价让去影院看电影成为了一项时尚消费。于是不少观众便养成了习惯,对于电影“只选大的,不选好的”——起码“大”可以保证出色的视觉效果和明星阵容。于是,不少制片公司一味拍大片,投资动辄上亿。如此一来,进入恶性循环,竞争激烈的贺岁档成了大片的天下,没有明星脸,缺乏卖点的中小影片几乎成为炮灰。因此,寥寥可数的几位巨星自然成为最抢手的资源,谁有了他们,就有了为票房保驾护航的保护神。有限的资本追逐极少数人,则势必压制中小影片的成长。
    我们也不能怪投资人只青睐“巨星”,如今中国电影市场上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葛优、成龙、刘德华、章子怡,以及近两年熬出头的动作明星甄子丹,连周润发、巩俐主演的影片都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对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观众吸引力越来越小。更有不少明星虽然频频代言商业广告,出现在秀场及各种商业活动上,却空有知名度,并不能带来多少票房。为什么偌大一个中国,能让观众心甘情愿掏钱买票的明星却如此稀少?
    众所周知,明星数不胜数的好莱坞背后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造星机制。许多艺人从十几岁起便入行,到了二十多岁已经非常受欢迎,三十多岁则到达其事业的巅峰,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发展事业。由于国情差异,我们无法效仿这种做法,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无论是怎样的明星培养机制,演员最终都需要用好作品来证明自己。好莱坞之所以明星多,根本上还要归功于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大量有才华的艺人没能走进公众的视线,原因就是没有真正优秀的代表作。即使是现阶段最红的小生如陈坤和黄晓明,独挑大梁的影片也质量平平,也没有一部堪称代表作的电影面世,自然更谈不上票房号召力。而这又回归到中小成本电影后劲不足的问题。2010年完全由电影捧红的演员也许只有《山楂树之恋》中的周冬雨和窦骁,而如果没有张艺谋的金字招牌,他们也难以为人所知。
    这与好莱坞的现状截然相反。在商业化运作极其成熟的好莱坞,明星的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甚至流传着“巨星已死”的说法。越来越成熟的观众已经不再买明星的账,如今票房高的电影已经不再是大明星的天下。《阿凡达》是最典型的例子,主演全部起用新人,他们的片酬相比起制作费用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影片却横扫全球;《哈利·波特》系列、《暮光之城》系列也造就了一大批新星。遍地的好剧本,好班底,这大概就是最令中国演员们艳羡不已的了。
    在明星少,大片当道的态势下,要想打破恶性循环,还得从电影界的内部变革开始。最实际的做法,是越来越多拥有市场资源的大导演逐渐转移到监制的位置上,大力培养新导演,新编剧,正如吴宇森、彭浩翔等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帮助中小成本电影走向成熟,让中国电影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1月28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