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新媒体的产物,电视连续剧这类影视作品早已经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喜爱,并成为他们获取精神养料的重要途径。因此影视剧以什么为题材,塑造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高兴地看到,继电影《解放》、《建国大业》等革命历史题材的重要作品之后,央视第一频道近期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民族精神与宏大叙事的结合上又做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该剧全方位展示共和国领袖运筹帷幄迎战美苏核威胁的战略决策,揭秘顶尖科学家隐姓埋名研制“两弹一星”鲜为人知的秘密历程,剧中的主人公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以及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等,无论革命领袖、元帅将军,还是顶尖科学家或科技精英,他们的理想和抱负,他们的胸怀和气度,他们的生活和情感,特别是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都给今天的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民族脊梁人物的群像塑造 该剧最成功的是民族脊梁人物的群像塑造。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以及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这些伟人和顶尖科学家身上,处处闪耀着民族的大义和骨气,折射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在他们的眼里,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民族的复兴重于泰山。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蒋家王朝留下的烂摊子上,在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威胁下,在苏联背信弃义、逼债卡脖子中,在自然灾害的困难面前,他们以天塌下来也不怕的大无畏精神和搭上性命也要为中华民族长志气的宏伟气魄,硬是让“两弹一星”这个关乎新中国存亡和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能否重新站立起来的伟大工程,从废铜烂铁中起步,仅用十几年时间就让原子弹炸响,让导弹升天,让卫星飞入太空,引起世界的震惊。电视剧以实施“两弹一星”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为线索,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等革命领袖和元帅将军们的伟人气魄和雄才伟略,真切地表现了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等顶尖科学家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一心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他们牺牲自我,献身国防事业,勇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他们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无不深深感动着荧屏前的每一个观众。他们以鲜活的生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只要有决心、有信心,什么困难都可以战胜,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他们不愧是民族的伟人和脊梁,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需要这样的伟人和脊梁,影视剧应大力塑造这样的民族脊梁群像。 史诗气派和历史纪实的有力结合 实施“两弹一星”这样具有世界高精尖端科技含量的伟大工程,对于一个国家的强盛和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来说,其意义无疑是前所未有的和历史性的。因此对于一部影视剧来说,这个题材本身就已经具备了史诗的价值,必须用宏大的叙事构架才能够容纳其内涵,用历史纪实的手法表现其精神。《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主创者们正是把该剧作为重大革命史诗来策划的。该剧开篇就在序幕上展现出恢弘的气势。开国大典上,伴随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听到这巨人的声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心潮澎湃,每一颗震颤的心都会被拉回到那历史的瞬间;接着二战的风云变幻、美国的原子弹爆炸、巨大的蘑菇云升腾、广岛和长崎的巨大灾难以及世界为之震惊的画面接踵而来,把美国霸权主义的形象推到世人面前,为该剧的故事背景涂抹上沉重的氛围;而在广袤的戈壁沙滩上,我国千军万马挥汗苦战,大搞“两弹一星”工程的历史场景又是那样地鼓舞人心……剧中这些历史的画面,都用黑白色调和土黄色调交相闪现,配上低沉而又磁性的画外音解说,将该剧故事的主题推到观众的面前,在视觉和听觉上都造成了再现历史和史诗质感的良好效果。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不仅在序幕上造足了史诗的气氛,而且全剧始终采用以历史大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主线,以纪实手法的叙事方式,将新中国成立到实施“两弹一星”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蒋家王朝的覆灭、新中国的百废待兴、爱国学者归国的艰难、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的核讹诈、蒋介石集团的阴谋暗杀、解放军炮击金门、美国联合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中苏关系破裂、赫鲁晓夫撤走专家、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等等,这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主要的重大事件,都在该剧中有所表现。特别吸引人的是,剧中在叙述每一个大事件时,都穿插有解说员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旗帜却十分鲜明的画外评说,让观众从更加深远的历史背景中,了解到这些重大事件背后众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也正是该部剧作能够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比的力量和细节的美感 影视作品毕竟不是历史著作的写作,它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历史的原貌。好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对历史事件作出诗化的解读,透过历史事件的表象,挖掘其内在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并借用诗化的手法,让凝固的历史画面生发出鲜活的场景,把沉睡的历史事件再化为诗性的故事。这就需要影视剧主创者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该剧艺术表现最值得称道的首先是强烈的对比手法。如序曲中,逃亡台湾的蒋介石为反攻大陆叫嚷所谓“不成功,便成仁”的画面,与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回应“务歼来犯之敌”、自信而坚定地表示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示了国共两党、两种力量的殊死较量,同时也鲜明地表现出两个历史人物的落魄和伟岸、狭隘与大气。在全剧故事的演进中,始终把新中国的朝气蓬勃、顽强复兴,与国民党的反攻大陆、垂死挣扎对比叙述,把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中国人民的不信邪对比展现,并以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卡脖子行为,来反衬中国人民天塌下来都不怕,自力更生也要炸响原子弹的民族精神,都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该剧在生活细节的描写上更值得称道。剧中最吸引人的是这部历史大剧的主人公们,他们虽然都是革命领袖、元帅将军和顶尖科学家,但他们个个都具有鲜活的个性。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伟人的威严和科学家的神秘,他们出现在观众面前,都是血肉丰满,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既有大国领袖统领江山、指引天下的气派,又不失普通人生活简朴、儿女情长的一面,这既得益于主创人员对领袖人物和民族英杰的深刻认识和热爱,也得益于他们对生活细节的把握与刻画。如毛泽东坚决不吃警卫班做的红烧肉,表现出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共度时艰的人间大情感;周恩来宴请钱学森所用的多半瓶茅台酒,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科学家的重视和关怀,钱学森被美国政府软禁,给祖国写求救信,揭示出爱国学者对祖国的渴盼,郭永怀归国前烧掉多年的讲稿,以表示其归国的决心,邓稼先忍着饥饿给年轻的同伴们分半个馒头,生动地展现出这个科学界年轻的领军人物善良的内心世界……正是剧中这一个个朴实的生活细节描写,让这部历史大剧的播映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之,重大革命史诗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一部气势恢弘、震撼人心、将民族精神与宏大叙事完美结合的影视力作,也是一部民族脊梁的伟大颂歌。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播映这部电视剧,对于进一步凝聚民心,振奋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2月25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