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关,贺岁片的轮番上映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律。《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赵氏孤儿》等大片票房热闹,口碑却层次不齐。对于当下的电影市场,有学者发出了这样的警示:“当前中国电影、尤其是大片文学性的削弱甚至缺失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上,当下大部分电影厂里的文学部纷纷撤销,改由策划部、营销部管理剧本,编剧中的文学性被娱乐性侵占。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孟盛 文学与娱乐本属于同一框架,即精神生活的调节。其实每部电影都是文学的体现,只不过体现的视角不同,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多样性并存的,如市井文学,青春文学,低俗文学、高雅文学、文化文学等等。只是现在的大片或者说整个电影圈,太过于追逐功利的票房,缺少了人文素养和精神的散发性。要知道早在电影之初,是剧本决定电影,那么编剧文学性的散失,是一种精神上的悲哀。娱乐的增加,则是一种时代的遗憾了。 丘林根 电影大片当然还是含蓄一些好,如果纯粹为了娱乐,让人一笑了之,岂不大材小用?而文学确实能给人一点敏锐、让人有所思、有所获的艺术。比如,同样是追求爱情,阿Q见到尼姑,只会说“我想跟你困觉”;换成徐志摩,他就会说:“我像一片云向你飘来”,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了。因此,我的看法是:娱乐中要有文学,才能站得高;文学中也要有娱乐,才会生动活泼,两者相辅相成,也就妙趣横生了。 童晖 近期,电影局长童刚说:“一部影片有没有大片品质,应看它能否以更多的文化内涵,给观众带来精神愉悦和情感共鸣。”这,就是大片最最主要的精华!“失去精神性的影片,不管它多么华丽炫目,都只能是一次性快餐。”精辟,就是这么简单!再看看我们的“大片”吧?除了娱乐之外,就是商业,就是明星,就是炒作,就是忽悠观众了!其实,就是“大骗”了。除此之外,您还会记住什么呢?是故事情节,还是个性人物?至于是否有文学性和精神愉悦,那您就“没事儿———你就偷着乐去吧!”那“大片”,我是从来不看的。 张林生 大片与娱乐精神并不相悖,之所以成为大片,很大因素是制作班底强大、耗资巨大、宣传费用巨大,而与真正的“好电影”恐怕很少有瓜葛。“又大又烂”的片子,我们看得太多了。这些影片在媒体的一片叫好声下票房飙升,最终也只能被人们当做笑谈。回到文学性上来说,好莱坞大片几乎都有其文学母本,无论是讲人性题材,还是悬疑恐怖,光靠编剧自己捏造,能取得名利双收的并不多。这也需要我们反思,到底怎样的机制,才能把好的文学作品引入影视? 恩图 其实文学和电影一直就有各自不同的偏好,文学以深邃见长,而电影强调冲击性和表现力,这也就是电影常被诟病文学性差,或者被指责改编不得体的原因。不光是在我国,欧美国家早就有这样的争论,并且至今没有平息。他们给出的办法是设立不同评奖机制,给予不同市场待遇。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权宜之计,而观众的众口难调也绝非影人能够改变,于是迎合心态就太正常了。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文汇报 - 新民晚报 - Shanghai Daily 原载:《文学报》2011年02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