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电影的产量为526部,为历史最高,仅低于美国与印度,居世界第三。除数量之外,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飘红,总票房达到了101.72亿,以几乎是50%的速度增长。中国电影开启了票房“百亿时代”,确实令人兴奋,看到了电影的发展与进步。除在营销、宣传、发行等方面的改变外,中国电影进步的突出因素是电影自身在如何走近大众、走近市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艺术创作是电影的核心,但已不再是惟一的因素。创作生产者除考虑艺术之外,同时比较认真地考虑观众的欣赏需求。或者说,更注重考虑如何才能使观众走进影院。研究观众的欣赏心理、习惯、审美倾向,并在电影创作中加以体现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电影不再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而是要让大众审视接受的作品。这是中国电影在创作观念上的一大进步。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电影在进步与发展中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隐忧。在人们欣喜地感叹电影票房过百亿的时刻,电影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以电影市场言,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电影作为艺术作品在自身品格与责任上的迷茫。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彷徨的时刻,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的不平衡。从2010年总票房来看,相当一部分由进口影片取得,约50部左右的进口片所占票房达43.7%。如《阿凡达》,国内票房13.7亿元以上,《2010》近5亿。而200余部国产片则占其余的56.3%。在这部分中,仅《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大笑江湖》四部影片就冲出11亿元,而《唐山大地震》取得6.6亿元。可以看出,国产电影的票房主力是几位大导演的作品。这一分析证明,国产电影整体来看,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势,票房的号召力还不平衡,总体是在出现进步的同时,仍然比较虚弱。关于票房的另一个方面是,国产电影在海外的市场份额还很低。2010年,美国全球票房达到299亿美元,其中海外票房占2/3左右,是其本土票房的两倍上下。而国产电影在海外的销售收入虽然与往年相比稳步提高,但只有35.17亿元,是境内收入的1/2弱。可以看出,国产影片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还比较小,中国电影如何拓展境外市场,还需努力。除票房收入外,电影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延伸效益。如电视播出权、网络视频播出权、图书音像制品授权,以及其他的系列延伸产品如代理加工的授权等。以美国言,电影的票房收入通常只占到影片总收入的1/3甚至更低,也就是说,电影在进入营销渠道后,更多的收益在票房之外。而国产电影的收益目前主要是依靠票房,在院线之外的其他发行渠道还非常薄弱,延伸产品的开发还处于零星状态。中国的电影市场进入了一个既让人高兴又充满压力的时刻。一方面是票房的成长表现出良好的态势,使我们感到了中国电影的进步。另一方面是,中国电影的市场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其单片的竞争力、海外市场的拓展、延伸市场的开发等方面还需要做许多积极的工作。 二是价值观的迷茫。目前的电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价值观迷茫的倾向。在追求市场效应的同时,电影大大地忽略了、放弃了对价值观的表达。事实上,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除娱乐大众、表现人类的想象力、传承与创新文化之外,还承担着价值观选择的重任。没有无社会意义的所谓的纯粹的艺术。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总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接受艺术所表达与透露出来的思想。就电影而言,由于其对观众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受众面更多,产生的社会影响可能更大。而观众对某一部电影的喜爱,除表现方式外,与其所表达的情感深度、思想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其市场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是电影自身要过硬。一方面,要认真研究观众的审美需求,研究电影进入市场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类型化的影片可以满足不同审美需求的观众;科技对电影视觉感受的创新;等等。另一方面,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即观众到底要在电影中得到什么?电影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观众欣赏电影,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是“娱乐”。但是,纯粹的娱乐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吗?在得到了浅层次的“娱乐”后,观众是否不再追求深层次的满足?这是目前电影在努力追求市场效应,提高票房收益的同时需要解决好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电影的娱乐功能。否则,观众为什么要进电影院呢?但是,我们切不可把娱乐当做电影惟一的功能。如果电影都成为纯粹的娱乐大众的手段,其市场效应也是难以持续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电影,如比较强调娱乐的;更注重艺术探索的;服务于某一特定目的如行业宣传、政治任务等等。但是,就电影的本质而言,它应该在娱乐大众的同时,给观众以情感的净化、精神的提升、价值的选择。这是电影之所以是“艺术作品”而不是简单的“娱乐工具”的根本区别。 要做强中国的电影,必须明确电影的情感责任与价值选择。而目前的中国电影,特别是具有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电影,在价值选择方面出现了普遍的迷茫,进而也影响了对观众情感的感染,再进而,也难以形成持续的市场竞争力。我们不敢相信,这种价值选择模糊、内在精神缺钙的电影如果要继续拍下去的话,还能有理想的票房。新拍的《赵氏孤儿》虽然启用了包括葛优在内的一线明星,阵容非常强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票房,但是,其价值表达的迷茫使人们只是看到了一个矮化了的、扭曲了的经典故事。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充满了正气、骨气与豪气的,是充满了理想、正义与信念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民族、国家与个人利益面前,我们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崇尚那种勇于献身、敢于奋争的品格。我们希望从来自民族血脉中的崇高品格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而现在的电影却让本来充满激情与英雄主义的“古人”变成了世俗平庸的“今人”。这种价值选择的错位,使我们的电影失血缺钙。另一部被认为是各个方面都很出色的电影《让子弹飞》,如果单从可视的角度来看的话,确实很好。但从价值选择的角度来看,其表现出的茫然也非常明显。它好看,因为其画面的展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变化、细节的设计,以及其中所表现出的智慧等等,包括“拳头加枕头”等娱乐化的元素。但是,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们为什么所吸引?为什么所感动?我们向往什么?追寻什么、尊重什么?仍然是难以说清的问题。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志士张牧之,现在占山为王,是远近闻名的土匪。但是,在电影中,他的出现要干什么?是杀富济贫吗?可为什么其他的富不杀?是报私仇吗?但他与恶霸有什么仇?是惩恶扬善吗?为什么他的生死弟兄最后都离开了他?他们“离去”的人生选择是对其曾有过的社会追求的否定。那么,电影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个人理想是什么?我们不知道。而且,这部电影的确很吸引人,但看过之后,我们也很迷茫。这种迷茫即是源于价值观的迷茫。电影人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拍了一部好看的电影。当然这是最起码的。与此同时,还应该表达自己的价值选择,从而感动观众、感染观众,提升与净化观众,为观众的迷茫寻找答案。电影对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具有提升的责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引导的责任。我们反对把电影拍成政策,但同样不能把电影拍成价值迷茫、品格缺钙的简单的娱乐工具。中国的电影已经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发展与进步,这是电影人努力的结果。但是,在这种进步的同时,我们不能在价值观的构建与选择中彷徨。市场是重要的,但是,我们希望的是正确的价值观与健康的市场,希望的是中国的电影更强大,更给力。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