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生活写真·时代写意·心灵写照——影片《岁岁清明》观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许柏林 参加讨论
  春来时,少女情窦初开;茶园里,生活宁静单纯;蓝天下,杀戮溅起血雨腥风……编剧程晓玲、导演肖风继《大劫难》之后又为我们创作了一部抗战题材的故事影片《岁岁清明》。影片从生活底层叙事,具有坚实的心理基础和性格逻辑,婉约细腻而又酣畅淋漓地呈现了从生活到时代又萦绕于心灵的艺术镜像。
    影片从故事情节到叙事结构简明而质朴,透着生活的馨香,荡着情感的涟漪:杭州城郊有一座茶山,茶园里的少女阿敏在清明时节见到了初来乍到的茶商少爷尹逸白,顿生爱意。第二年清明时节,阿敏打扫干净茶场的石径,盼望着尹逸白的到来,结果却迎来了尹少爷和弱不禁风的新婚妻子天巧。两个女人各有心情,阿敏了解了天巧的不幸身世和悲观厌世,由嫉妒转而心生怜悯。为了天巧的幸福,更是为了尹逸白的幸福,阿敏毅然以自己的少女之身果决“捂茶”(一种风俗:少女以身“捂茶”,她人饮用可解不孕或不生男孩之困,自己却终身不能生子)。
    第三年清明,魂不守舍的阿敏熬过了清明节,但见尹少爷一身日本军人的装束带着三个日本军官来到茶园,强迫阿敏为日本人泡上连她爸爸都舍不得品尝的“明前茶”。阿敏痛斥尹逸白“汉奸!”尹少爷不仅逢迎日本人喝了好茶,给日本人讲起了“茶道”,竟然还带着日本军官去游览茶场。阿敏轰然心碎。可尹逸白回来的时候,只身一人,却不见了日本军官。阿敏再见到尹少爷时,却见尹逸白被日本人五花大绑。他高昂着头,厉声痛斥日本侵略者,原来,看似懦弱的他,为了人的尊严、民族尊严,除掉了几个日寇。阿敏躲在茶林里,手指咬出了鲜血,亲眼看到尹逸白被日本人残暴鞭打后吊死在大树上。以后,每一年的清明,阿敏都到茶场的一个坟头上去祭奠。
    影片的叙事就是以阿敏的眼界和情感为脉象的,集中截取了三次清明时节为故事的时空,构造了戏剧的结构和艺术的假定性。影片的艺术特点在于先将镜像引入阿敏的心像,再由阿敏的心像导向生活的物像和时代的景象。
    阿敏的感情世界单纯而善良、含蓄而执著。但是,阿敏的感情不是说出来,而是镜像通过阿敏对尹逸白的窥视、对尹逸白躺过的石板的依恋,为尹逸白操持洗澡时的欢快、麻利等等。凸现了阿敏的天真、执著、开朗、善良的性格。
    然而,影片并未停留在一个少女的情感上,因为一个人的心像毕竟是单向的、个别的、有限的。艺术家们若是深度挖掘并有效捕捉到由表象折射出的生活物象和时代意象,则是意蕴悠远和富有人文内涵的。影片由阿敏的心路向着生活、向着时代烛微探幽,不仅“豁然开朗”,步入了人性的天地和时代的大潮,而且挖开了茶场、茶道、茶生活在阿敏心灵和情感中的坚实积淀,不经渲染地浸透出江南茶道的生活情景和清新悠远的人文气韵。
    影片再向时代纵深摄去,战争打破了生活的一切,茶场变成了杀人场,茶道迎来的是惨无人道。尹逸白不是抗日的主力,茶场也不是主战场。但是,战争的烽火灼伤了生活、灼伤了茶场、灼伤了心灵。一个最普通、最善良的中国平民也不能不为战争的灼伤而做出反抗。影片表现的是个体的抗争。这种抗争不像集团的正面抗争那样轰轰烈烈,那样气壮山河,但是,它从另一面揭示了战争的无道、抗争的本能、抗争的底气和抗争的血性。这是一部从生活底部和气性底蕴表现抗战题材的影片。当然,它是从阿敏的心像中呈现出来的。当阿敏看到一个有血性的男人在日寇的屠刀下慷慨赴死时,悲愤之中又找回了心理的快慰:当初的爱的直觉是准确的!阿敏咬破手指,既是对日寇的仇恨,又是面对尹逸白被杀害的无奈,更是对误会、错骂尹逸白的悔痛。这是一个普通中国女性抗战保家的心理依据。抗战抗到了心理底线、抗到了性格和情感的骨缝儿里,战争的本质和中华民族的抗战气节得到了新的阐释和新的释放。阿敏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女,又是一个善良单纯的化身。连少奶奶天巧受到阿敏的感染,都说出了我们要“崇拜善良!”这个形象穿越了时空,鲜活地站在今天人们的面前,召唤着对善良的崇拜。
    编剧程晓玲与导演肖风秉承坚定的艺术追求与艺术风格,达到了艺术上的默契,创作了优秀影片。镜像与人物的心像、生活的景象和时代的意象达成了一致,从而呈现了“生活写真、时代写意、心灵写照”的艺术效果。这既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又给了当下的电影创作诸多启迪:镜像发源于心象,展放于物像和景象。否则,我们的电影镜像就会空洞无物、乏味无情、乱象无义。
    导演肖风,忠实于生活、忠实于心灵、忠实于艺术规律,从生活中、从时代中、从人物中创造自己的艺术镜像,再造艺术的世界。在他导演的影片中,生活的纹理构成艺术的线条,时代的意味彰显艺术的气韵,心灵的色彩描画艺术的天堂。他的镜像洗尽铅华,不掩不饰,质朴自然,意蕴悠远。这种导演的理念和功力在《岁岁清明》又有了新的发挥。
    一个民族若是缺少了优秀的编剧和优秀作品,则不可能成为精神富有的民族。编剧程晓玲被生活感动着,抱着一种“精神救赎,文化回报”的态度,不懈地做着艺术追求。在商业电影的潮下,她毫不掩饰、毫不犹疑地坦言:我就是要创作艺术电影!值得钦佩!值得击掌!值得期待!
    《岁岁清明》是一部创作态度严谨,艺术风格鲜明,生活意蕴丰厚,人文价值清晰的优秀影片。
    原载:《光明日报》(2011年06月10日1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