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揭秘中国电影产业的2010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浩东王丹肖峣谷 参加讨论

    概况说略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GDP总量突破39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次席。在经济保持增长态势下,我国电影产业也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新建影院与新增银幕建设加快,全年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影片生产增幅达15%;国内市场票房增长达到63.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增长20%;全年电影综合效益增幅达47.4%;与票房增长的可喜局面相对应的是,中国观影人次的增幅达到35.2%,2010年,观影人次约在2.84亿左右。
    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影片生产与票房增长、新增银幕数、市场消化能力皆创下历史新高。一方面,政府制定的扶植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发挥效力,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为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电影产业经过8年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推进,“大电影”产业模式与适应国内市场的类型化生产初现端倪,产业体系与市场结构基本形成。国内票房的快速增长,提升了电影作为产业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青睐有加,提升了产业发展热度,但也带来了盲目投资所造成的影片投资泡沫。
    2010年,国产商业大片实现了票房与口碑不再对抗的新格局,《唐山大地震》与《让子弹飞》获得高票房的同时,媒体少有诟病,被视为一次制片生产双赢格局。影片投资主体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在1100多家制片单位中,民营制片机构超过1000家,70%以上的故事片是由民营制片机构完成或参与出资。影院建设方面,国家广电总局加大对数字放映设备的补贴,鼓励中小城市数字影城建设,二三线城市影院建设为国内电影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0年,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新增影厅数均达到全国新增影厅数的40%以上。随着《阿凡达》的火爆上映,数字3D银幕数量猛增,截至2010年底,全国数字3D银幕数量已由2009年的500余块猛增到2000余块,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
    电影营销理念与策略得到提升,并进一步影响到创意策划与制片生产层面。制片人与发行人灵活运用了国际电影营销策略,形成一套适应国内市场的营销概念,不但转变了业内营销的方式,而且建立了与市场营销相适应的电影新观念。与此同时,影视企业成长方面,国务院颁发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动了影视企业上市风潮,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上市,制片生产中的投融资不规范、不成熟的顽疾将有所改变。
    热词聚焦
    院线与影院
    2010年,年度票房超过亿元的院线达到20条,占注册院线的52.63%;年度票房超过10亿元的院线有3条,分别是万达院线14亿元左右、中影星美12亿元左右、上海联和10.95亿元;年度票房达到3亿元成为入围全国十强院线的最低门槛。2010年,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1533块,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二三线城市影院建设为国内电影市场发展注入新活力,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新增影厅数均达到全国新增影厅数的40%以上。
    制片生产
    2010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456部增幅达15.3%,是产业化改革前的5倍多,实现产量的连续8年保持增长;同时生产动画影片16部,纪录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100部。2010年,影片立项达到1800部,涉及制片单位超过1100家。在这1100多家制片单位中,民营制片机构超过1000家,而70%以上的故事片都是由民营制片机构完成或参与出资。
    票房业绩
    2010年,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62.06亿元增长63.9%,自推行产业化、市场化8年以来,全国城市票房增长了10倍;国产影片票房总额为57.34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6.3%,有17部国产影片票房超亿元。2010年,进口影片票房达44.38亿元,较2009年的27亿元增幅达64.4%,增势迅猛,进口片票房约占全年总票房43%,占比格局与2009年的44%基本持平。2010年,观影人次约在2.84亿左右,观影人次增幅达35.2%。
    综合收益
    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0亿元增长26.90%。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元,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57.21亿元,较2009年的106.65亿元同比增幅达47.4%。
    3D数字厅
    3D版《阿凡达》引发的3D技术热度不减,不仅引发制作版本上的革命,而且有力带动影院3D数字厅设备更新。截至2010年8月,国内的数字3D银幕数量由2009年的500余块猛增到1000余块,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目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绝大部分民营影院均完成了传统影厅的立体化改造,而各省市新开张的影院更是无一例外地全部配置了立体放映设备。
    农村市场
    电影本身是一种都市文化消费,农村市场的存在是中国国情使然。目前,农村流动放映已基本完成了从胶片到数字放映方式的转变。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0条,拥有数字放映设备42000多套,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各地放映影片已达800万场,全年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共放映服务目标基本完成。
    深度透析
    融资环境:大大改善
    2010年,在《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利好政策刺激下,电影制片业继续扮演吸引各方投资热土的角色,加之国际经济危机后,进入中国的热钱及境内热钱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这一客观事实,制片业融资环境大大改善。电影产业内部也在摸索中借鉴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经验,创造制片业投融资的规范化,版权预售、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特别是影视制片企业上市等等,都是这种摸索的结果。政府政策扶植与影视企业自身探索,共同创造了更为活跃的制片融资环境。2010年,除了自有资金、行业外资金、风投、银行贷款、政府资金、版权预售、植入广告资金等常规电影投资方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已然成为中国电影业投资中的一股重要新兴力量。2010年,全国规模上映影片数达到200部,其中国产片141部,进口片59部,相比2009年仅增加8部。这表明,自2007年以来,影片生产数量增幅偏快,上映影片增幅滞后的弊病仍然存在。
    就投资规模而言,中国电影的投资格局也发生了可观的变化。首先是投资超过亿元的年内在制或上映的影片从数量上颇具规模,其次投资数额也较往年有了整体上的提高。可以说,亿元投资影片序列的显著增长反映出了电影产业“大制作、大营销”时代的到来。
    大制作影片在本年度取得的赢利能力是较为可观的。《唐山大地震》票房6.7332亿元、《让子弹飞》票房4.7981亿元、(截至2011年3月底总票房超过7亿元)、《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9228亿元、《赵氏孤儿》1.931亿元(截至2010年12月底)、《精武风云·陈真》1.3668亿元、《孔子》1亿元、《功夫梦》4800万元、《谍海风云》4600万元,2010年国产大制作影片的赢利情况相较2009年投资过亿元影片的回报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中等投资规模的影片序列,在2010年度仍然呈现出高票房收益的影片数量有限及票房差异悬殊的特点,如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票房都轻松破亿元,具有知名演员云集优势的喜剧《大笑江湖》票房也达到了1.5393亿元,入围2010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十的排行。而力图打造比肩好莱坞巨制的扛鼎之作《剑雨》却仅收获了6600万元的票房。以刺激的故事情节打动观众的《枪王之王》,以警匪、西部片为卖点的《西风烈》,或是号称第一部国产3D奇观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票房表现平平。而低成本影片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比重,很多由青年导演执导。受投资限制,不少影片在制作技术上相对粗糙,有些影片也存在故事创意不尽如人意之嫌。2010年低成本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打擂台》《日照重庆》《海洋天堂》《人在囧途》《嘻游记》《七小罗汉》《80’后》《大玩家》《大胃王》《歌舞青春》《追踪章鱼保罗》等。这一序列中不乏创意迎合观众口味的影片,但在很大层面上,这一序列中充斥着缺乏好创意、制作粗糙、急功近利的“山寨快餐”之作。由于电影创作在原创力和艺术真诚层面上的匮乏,反映出低成本影片缺乏市场竞争力,难有市场机遇,只能在电影巨擘夹缝中求生的艰难窘境。
    2010年,制片生产亮点在于“国产大片”的集体崛起,无论是投资规模、影片数量,还是市场营销与票房表现,都预示着“大制作、大营销”的“高概念”电影制作模式正在走向成熟。一方面反映了电影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另一方面又警示我们:电影产业存在投资过热且过于集中的隐忧,众多优势资源如资金、人才、明星、档期、宣发渠道等被极不均衡地赋予了少数几部大片,虽能催生单部影片票房奇迹,但从战略角度分析,不利于电影行业长久、健康、均衡地发展。
    制片主体:风险共担
    2010年,影片立项达1800部,涉及制片单位超过1100家,其中,民营制片单位超过1000家。2010年3月1日,江西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成立;4月25日,兰州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至此,24家中小型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基本实现转企改制。电影制片业在文化体制改革、转企改制中走在其他行业的前列。国有电影制片主体序列中,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型企业间在投资能力和制片能力上的差别依然很大。处于行业前端的领军企业凭借着全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以及通过试水多种投融资模式,制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010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制作或参与制作了《功夫梦》《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孔子》《新少林寺》5部大制作影片,取得较为不错的票房业绩,其中《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更创造新的国产影片票房纪录。无论在影片投资数量,还是类型丰富程度上,中影集团2010年都较往年有所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中影集团上市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在2011年进军资本市场,届时中影的上市将为电影产业带来新一轮升级冲刺。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基本保持了2010年的影片投资规模,主要投资或参与制作了《篮球突击》《赵氏孤儿》《一代宗师》及《钟馗》《虞姬》等商业影片。而随着上影集团与全球最大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法国特艺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新公司将为中国国内市场提供业界顶尖的视频制作、管理、传递等解决方案,上影集团将进一步提升其在产业上游的控制力,从而推动中国电影制片业的整体发展。
    2010年,民营制片主体继续保持制片投资领域重要活力。华谊兄弟于2009年10月成功在创业板上市,长期制约公司发展的资金问题得到彻底改观,影片年产量由原先的3部增加到6部,而借助上市势头所提出的全产业链扩张理念启迪与影响着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理念。博纳影业在2010年继续发展全产业链,抓住其发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大力发展上游制片环节和下游影院环节,其参与制作的影片《大笑江湖》《枪王之王》,以及中低成本惊悚片《荒村公寓》都为博纳带来不错收益。值得一提的是,博纳影业于2010年12月9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电影企业。2010年度,星美集团不仅参与投资了《赵氏孤儿》《武侠》等商业大片,而且同陆川、管虎、曹保平等年轻导演合作,同时发掘新演员,推出新明星,投资《王的盛宴》等影片。同星美集团一样,橙天嘉禾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同网络平台公司合作,整合集团内部娱乐全产业链的网络视频服务平台,制作《绑架冰激凌》《活该你单身》等娱乐题材的影片,并充分整合华录文化的网络平台资源,实现影片独家预告片、独家花絮、影片的服装道具购买以及为影片量身定制互动游戏等功能,通过向外借力极大丰富了橙天嘉禾的全产业链建设。
    2010年较往年不同的是,低成本数字电影除了电影频道收购、DVD发行以及少量海外版权销售3个回收投资渠道,还越来越重视网络销售。随着视频娱乐网站的运营愈加成熟化、合法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银幕放映空间的不足,为中低成本影片、中小制片公司提供了新的影片发行、放映途径。如《跟我的前妻谈恋爱》《迷城》等影片都选择了在影院下线后,立即登陆网络平台二次播映。
    2010年,越来越多的具有电视资本背景的企业、机构介入电影制片业,通过整合资源,借助电视的宣传优势,电影制片主体得到了有力的补充。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电影制片投资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唐山市政府参与投资了《唐山大地震》;湖南湘西凤凰则参与了《凤凰大侠》;甚至《西风烈》《新少林寺》《非诚勿扰2》等影片的投资方名单上也出现了地方政府的影子。
    总体来看,2010年的制片主体发展格局依然延续着前一年的总体发展趋势,使多个主体合作拍摄、共担风险成为一种共识。商业大片及中等成本电影资源依然由中影、上影、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为数不多的几大公司占据,其他大部分制片主体则望其项背,难以匹敌。随着国有影视集团企业全产业链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大型民营影视企业的上市扩张,必将加剧作为几大寡头的制片主体控制制片行业、垄断市场的格局,而这种态势在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同时,对新的制片主体的成长空间产生挤压。另一方面,不少广电行业、游戏产业投资方通过和各级政府通过与业内公司合作参与电影制片,在相当程度上丰富和扩充了电影投资主体的种类和格局,但同时也带来投融资的不规范。
    
    院线票房:互为表里
    经过8年电影院线改制与推进,特别是经过“十一五”期间院线的加速提升,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从2003年的9.2亿元猛增至2010年的突破百亿元,这巨大的成就与院线制改革带来的强大的发展推动力是密不可分的。2010年,像万达院线、中影星美、上海联和这样的大院线,一条院线的年度票房收益就超越了2003年全国的年度总票房,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同时也为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终端基础。
    2010年,票房突破10亿元的3条院线中,万达院线是在中国电影市场具有极高品牌价值的民营院线。从2005年起步以来,依靠其强大的母集团公司及在地产业的非凡实力仅仅用了4年便成为全国院线第一,2010年更是以14亿元票房、14%的市场份额,居全国院线之首。位居第二的是中影星美院线,它充分依靠中影集团品牌,广泛吸引加盟合作,且不断强化自身改革,对旗下影院的全方位服务与专业化指导,极大地增加了对影院的吸附力。2010年,凭借新增影院32家、银幕185块,星美院线成为由国企控股的院线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位居3至5位的3条院线分别是上海联和、中影南方新干线、北京新影联。上海联和院线,票房10.95亿元,新增影院32家,银幕184块,且手中已签待开业的项目还有17家影院134块银幕。上海联和依靠上影集团公司,利用完整产业链条,走、与星美院线相似的道路,通过广泛合作、吸引合伙资源不断、壮大,加快前行步伐。中影南方新干线在2010年度首次跻身全国院线第4位,依靠加快开发、建设新影院,又充分利用港资投资优势,积极展开香港与内地的招商合作,以珠三角地区为根基,通过重组、改革终于迎来爆发式发展。北京新影联院线历来有“国产片放映基地”的美誉,2010年度新增影院20家、银幕99块,在经营格局不断变化中保持了前五的地位。排名第6的是经历多次资本重组,业内最具成长性的金逸珠江院线。金逸珠江成功实现了资本与市场对接,为院线更具活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2010年新增影院19家、银幕110块。以上6家院线总票房超过61亿元,约占全国票房总体的60.6%,是中国电影院线的主要支撑力量。从目前院线的数量看,中国院线是一个橄榄形态,两头小,中间大。从院线产出数量考量,院线格局是一个蘑菇形态,票房高度集中在排名前10的院线,占市场份额76%以上。数量与产量的完全不同,表明中国电影院线尚在初级阶段,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2010年,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产业链不断完善、制作水平及营销发行能力不断提高,而影院终端快速发展成为票房破百亿元的坚实终端支持,国产影片票房整体规模与单片票房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该年度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总额为57.34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6.36%,全年票房超过1000万元的影片数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83部。
    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国产片和进口片各占半壁江山,平分秋色。前10位影片票房总和接近年内总票房的一半,反映出影片赢利能力极其不均衡的客观事实。2010年,进入排行榜前10位的影片,票房均达到了2亿元以上,比2009年度排行中第10位的影片《冰河时代3》(1.61亿元票房),排行门槛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技术对市场的推动力在2010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阿凡达》高达14亿元的票房和一票难求的局面,令中国市场感受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商机和3D电影的迅速普及对国内电影制片、放映市场带来的冲击。同样,《盗梦空间》登陆IMAX银幕也让中国影人与观众感触到了优质商业电影的未来在于锐意的创意、精良的制作与新技术的融合。

  节选自《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原载:中国艺术报2011-06-0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