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正在一线影院上映,口碑似乎不错。不错的缘由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影片中主要角色无不具有的一则“低调”、一则“高调”的双重身份,值得认真地书上一笔。 故事的梗概是武则天在加冕登基之前,命人修建通天浮屠,浮屠修建过程中惊人命案接连发生,导致京城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深陷囹圄多年的狄仁杰临危受命,追查元凶。 先说狄仁杰的低调和高调。他的第一重身份是被武则天打入大牢的囚犯,狱中他假扮盲人,揽下焚烧奏章的活计,阅遍了所有的奏章。这重身份的铺垫,看似与他日后险象环生的判案无关,实则为他出山后的骁勇多谋埋下了伏笔。若没有深陷囹圄的低调经历,他也许不会拜服武则天的新政。同时,以一介囚徒装扮觐见女皇,愈发衬托出他凛然不畏的高调气势。胡子拉碴、蓬头垢面掩盖不住他的神采与傲骨,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女皇“爱其才”的洞察。影片结尾处,狄仁杰请武则天对着亢龙锏起誓,在旁人看来这已逾越了君臣之礼,可狄仁杰的光彩也在此展露,这与他后来在鬼市不见天日的低调归隐形成了鲜明反差。 与狄仁杰一目了然的双重身份不同,上官静儿的身份通过故事情节疾风骤雨式的铺陈,逐步为观众揭开。静儿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伶俐聪慧,但心机不深,对武则天忠心耿耿。此时的静儿身份低调,虽备受宠爱,终究也不过是女皇的婢女,观众很难将她与被奉若神明的国师联系起来。静儿的国师身份一旦被揭开,她便不再能保护自己,她选择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狄仁杰,一步步将自己逼向死亡。她的悲剧属于“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恰恰是王国维最欣赏的悲剧的第三种类型。既非天灾,也非人祸,乃人物身份命运使然,最令人扼腕叹息。 静儿的惨死也引出了则天女皇的低调身份,她也曾经是一个痴情的女子。影片中,武则天反复念叨的一句话是:“他们就是见不得一个女人当皇上。”“女人”与“皇上”的双重身份汇集在武则天身上,演绎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视权力为生命的专制女皇,却在静儿临死前流露出了自己的真爱。静儿问她:“你有没有真心爱过一个人?”武则天回答说:“有,但付出了很大代价。”此时,武则天坦然而坚定的眼神,让人感受到的不是温情脉脉,而是沉湎于权力之中的孤独与寂寞。人们不禁好奇地问,武则天真正爱过的人是谁,能得到这样的爱究竟是福还是祸? 裴东来这位似乎患有白化病的神探二把手,只是狄仁杰的低调陪衬,其死却壮烈而高调。他与狄仁杰的惺惺相惜,他对静儿的体贴保护,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造访工部侍郎贾颐府邸,发现了惊天的秘密,为破案提供了最重要的线索。他的最后一场戏完成了生命角色的重大转折,由神探助手一下子幻化成了烈火英雄。 最终,狄仁杰高调地揭开了浮屠监察沙陀的元凶身份。在影片近五分之四的篇幅内,沙陀都表现得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似乎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置他于死地。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重重迷雾中几乎被遗忘的小人物,居然是这场大阴谋的元凶,成为影片中最具反差性的人物。不难看出剧作者的苦心孤诣,让这样一个武功并不高强,也没有权势的小人物,宛若川剧中的变脸,一下子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梁家辉饰演的沙陀时而冷静而怯懦,时而疯狂而暴虐,在两个角色之间的转换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沙陀差一步就成功了,可狄仁杰改变了浮屠的倒塌方向,改变了金龟毒水的倾倒对象,舍命救下了武则天。这里的“方向”是一个重要的隐喻,狄仁杰不正是一个改变方向的人物?从反对武则天到为她鼎力效命,狄仁杰的态度之所以有180度大转弯,一方面是为女皇的气度和谋略所倾倒,另一方面是他对于真相近乎本能的执著。狄仁杰之所以改变方向立场,甚至甘于忍受骂名,是因为他明白一个王朝的统治者是谁不重要,是男是女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治国才能,能不能举贤纳言。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是一部值得玩味的影片。不仅仅在于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和炫目的特技,更在于影片中人物耐人寻味的双重身份,在这个平面化的大众文化时代,显示出难得的深度。在低调与高调的双重身份之间,很难说清楚哪一重身份才是影片中角色真实的“自我”。而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忙忙碌碌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