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审美蜕变时代难得的诗意召唤——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周星 参加讨论

    作为2010年下半年的中国电影中最能触动精神情感世界的电影,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仅仅是点映就受到了非同寻常的关注。超过6。5亿票房的《唐山大地震》值得推崇,是因为其大气宏阔而动人心扉;《山楂树之恋》在一片充满喧嚣、缺乏意义的娱乐影像中异军突起,让我们看到了那种久别的柔情、挚爱!
    艺术与审美的回归
    中国电影的疾速发展令人欣喜,但对艺术和审美的关注已经变得遥远而淡漠,似乎人们排斥那些平实而缺乏“新鲜感”的创作,反而是那些玩弄拙劣花招的娱乐把式占据着银幕,稍微沉静一点的创作都难以得到喝彩。我们进入了一个审美庸俗化、娱乐盛行的年代。大量打着追求票房口号的庸俗电影被制造出来,但是为了所谓的票房而无聊地造俗,未必就能赢取票房。
    艺术传统尽管需要因时而变,但审美的精神境界却须臾不可或缺。电影作为现代精神文化产品具有代表性意义,它既有很强的影响力,也交织着情感文化欲求与物质世界取舍的矛盾。于是,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电影的走向就成为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标示。但愈来愈显凌乱的影像奇观减弱本土文化的优长,屈就市场的物质欲求,削弱艺术情感表现令人忧虑。此时,专注情感细描的《山楂树之恋》的出现,找回了久违的审美趣味,预示了一个精神影像诗意回归的美丽图景。
    抛弃矫情追求朴质无伪的
    审美境界
    探究《山楂树之恋》的不同凡响,首先就在于抛弃矫情追求朴质无伪的审美境界。1970年代末期,一个叫静秋的高中生来到西村坪调研编写教材,意外遇到村主任家的老三,实际上是勘探队员,他们以少小无猜的方式开始了相互的爱恋。静秋的羞涩和清纯让老三格外珍惜,老三的真挚和灿烂让静秋感受到驱散忧愁的魅力。有别于大量影片的外在喧闹和夸张的表现,老三和静秋的世界如同那个小山村的静谧一样,无声无言地相互试探、慰藉,影片摒弃了所有炫技的镜头和强烈的色彩,用最为平实的镜像来展开两人的质朴情感。
    第一次一起过河,老三唯恐静秋落水要牵她的手,静秋无声地缩回手,老三拣来一段树枝一前一后地相携而过,体现出了初识男女之间恰当的分寸。而老三一次次到城里学校偷偷看体育课上的静秋投球,却只有在静秋跑出校墙后才发现他憨憨地躲在僻静处凝视,那种少男少女间爱恋的羞涩展露无遗。坐船的相望、离别的惆怅、在城里老三帮助静秋推车却每当有人来便赶紧闪身一旁的掩饰,将最为质朴的情感推到了极点。无论是镜头的朴实还是人物行为、表情的纯真,都让我们看到了有别于张艺谋以往创作的内敛的镜像,情感的细枝末节都得以展现,一段最为真切的情感碰撞触痛人心。
    关注内心情愫
    《山楂树之恋》的优点还在于关注内心情愫。静秋因为父亲的“成分”不好,只能靠拼力表现争取留校。而老三的军人父亲身居高位却也被打压,老三身居乡野也是时代造就的不得已。但两人压抑的处境却都没有成为影片强调的因素,凸显在前景的都是纯净的情感而非冲撞。静秋到医院看望病因不明的老三,彼此却隔着医院的楼在墙外遥望了一夜,一对真情人默默关注的神情感人肺腑。后来静秋和老三第一次“同床共枕”时,他们没有出格的举动,只有相安无事的对望。此情此景中,老三深知自己身患不治之症却绝不牵累静秋,也不去伤及恋人,对着他无限深爱的静秋,他说:“如果你死了,我就真的死了”,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包含了爱的无私,不仅静秋潸然泪下,我们也难以自已。
    显然,《山楂树之恋》的自觉追求,在于强调内在精神表现,影片选择了回归本真的情感表现,让艺术世界的本质展现在大众面前。一个受压抑的年代凸显出的无私、真诚的精神爱恋,显得格外珍贵。最后,当两人隔河泪眼相望,彼此比划着拥抱的姿势,那一生离死别的情感悲剧动人心弦。静秋天真无邪,老三纯真灿烂,他们的爱恋如同山野灿烂阳光下的露珠闪耀,如同深涧中喷溅的水雾清新可闻,如同乂草过后的田野散发沁人心扉的原香。他们的感情如同每一个人都经历或者期望经历的那般纯真,每一天的期待都是烂漫、每一刻的玄想都是幽香,迷人的恋人之情其实就是这种没有沾染世俗尘埃的洁净。静秋在老三的自行车上蒙着头与心爱的人相守驰骋,那是怎样的难以割舍却深受禁锢的深情啊!如阳光般灿烂的心和不可遏止的情在来来回回的护送中令人沉醉!后来“飞车遇母”,老三在静秋家为她包扎受伤的双脚,一层一层地默默包裹,越包越严实,也越包越接近离别,点点滴滴的泪水让时间冻结、让世界动容。对人物心理、情感的细致把握,是影片最为出色的艺术体现。
    诗意地凸显情感细节
    特别要强调《山楂树之恋》的风格显现:诗意地凸显情感细节。诗意电影在中国的渐趋消失减损了东方电影的特殊魅力。诗意电影注重情感渲染而不事张扬的艺术魅力,原本具有深远的魅力,但因娱乐至上、市场价值为准的风习所致,我们久违了优美雅致的影像创作。《山楂树之恋》挽回了诗意的影像艺术,在质朴的美丽中展现清淡、深幽的艺术趣味。
    影片没有故弄玄虚地表现诗意,而是借助人物细节塑造,自然地流露真挚和纯洁的内在诗意。静秋稚气、纯洁的神态,个性的羞涩和未知男女情的朴讷,都在一个个细节中呈现着。穿脱泳衣的害羞可爱、对待老三的天真无邪、询问男女之情的不明就里等,贯穿着一颗通体透明的女孩的心。老三的纯真同样动人,他为爱而无私,为静秋而舍得一切,他早知自己的不幸,却不能让他的不幸伤及心爱的人。爱的本质是为爱的人增添美好而不是其他。
    也许我们在生活中已难以找到纯洁和无私,但《山楂树之恋》却让我们撕心裂肺地感知到恋人之间的彼此护佑和宁可牺牲自己的真实期望。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电影里,我们都期望这样的恋情终成正果,于是情爱悲剧令人落泪。在电影的最后,也是情感汇聚的最高潮处,静秋穿着老三最喜欢的红衣服,在他弥留之际的病床前不停地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说我一喊你就出现了吗?”那一刻的纯情回荡在空气中。如果说因《唐山大地震》而流的泪水是轰轰烈烈的难以抑制,那么因《山楂树之恋》而流的泪水是悠悠然然在心里流淌。而2010年的中国电影因为它们而具有了宏大历史和微妙情感交相辉映的动人色彩!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