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没有创新,主流电影就像少了“魂”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博 参加讨论

    ■ 主流电影绝不该只有一种形态
    ■ 主流价值观要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紧凑的视听语言传达
    ■ 主流电影营销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在中国,“主流电影”始终是一个宽泛而模糊的概念。从价值观意义上说,《开国大典》《焦裕禄》《惊天动地》《飞天》这样具备很强思想性、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片,是主流电影的典型代表;而从市场意义上说,《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让子弹飞》这类汇聚名导明星、极具商业价值与观众号召力的影片,也被认为是主流电影。当然,二者的分野并不是绝对的,近年来,以《集结号》《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建党伟业》《辛亥革命》为代表的弘扬主旋律的主流电影同样也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并就此掀开了传统主流电影现代化转型的序幕。近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召开名为“主流电影:大众化与多样化”的大型研讨会,着重探讨了主流电影的体系建构、基本形态及发展道路等关键性问题。与会的创作者和理论家一致认为,中国主流电影更上一层楼的关键还在于继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生活是创造之源,一切艺术创作都必须热烈地拥抱生活,主流电影当然也不例外。生活是这样的丰富多彩,但为什么那么多主流电影中却充斥着苍白、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呢?”著名导演翟俊杰的发言直指主流电影创作中墨守成规的陋习,“一拍战争题材就是宏大叙事,满眼都是军事地图、红箭头和蓝箭头,开场总是浓烟滚滚,画外音永远是浑厚的男声……再比如表现英模人物的电影,他走路只要稍微有点问题,随后就一定会生重病,而下面肯定接吊瓶打点滴的镜头,他那端庄美丽的妻子也必然会坐在他床前,接着英模人物苦笑一声,对妻子说句‘马克思还没叫我去陪他’或者‘说好了带孩子去动物园,可是……’之类的台词,而妻子则肯定会接一句:‘你身体要紧!’”
    电影《唐山大地震》剧照
    
    电影《辛亥革命》剧照
    
    电影《建党伟业》剧照
    曾执导过《血战台儿庄》《长征》《惊涛骇浪》等优秀主流电影的翟俊杰坚持认为,主流电影绝不该只有一种形态,“我坚决不同意‘某某影片是主流电影的教科书’、‘某某影片是主流电影的生动教材’之类的说法。主流电影不是理论,也不是公式,一部电影不应该成为其他电影的标杆。”
    当下的主流电影除了在内容与形式上亟需突破创新外,其民族文化底蕴的流失也颇令人担忧。八一电影制片厂助理研究员朱寒汛认为,我国的主流商业电影应坚守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保留起码的温情态度。“主流电影表达的核心价值理应是对人性的肯定,是对真、善、美等普世价值的褒扬。近年来除了《赵氏孤儿》《梅兰芳》《叶问》等少数几部影片依靠诚意勉强支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表达之外,我们满眼都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式的骨肉相残、背信弃义,《倩女幽魂》《画壁》式的光怪陆离,《通天帝国》《唐吉可德》式的西式景观……”朱寒汛表示,“在这些影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中国风格,甚至看不出任何历史观照,这说明在当代中国电影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已经产生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很多主流电影都担负着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任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拍摄周期较长,时效性与新鲜感远不及新闻报道,而人工搭建的环境与电视报道中的真实场景相比更是处于下风,如果创作者只是一味地全景式展现事件本身,很可能会使影片的观赏性大打折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以影片《日照好人》为例,道出了主流电影依靠创新取胜的“秘诀”:“《日照好人》表现的是一群山东日照农民为抗震救灾做贡献的故事,但影片却摆脱了‘好人好事’的模式,写出了普通人精神境界的提升。例如说,几个农民去救灾并不是完全出于自愿,而是彼此斗气的结果,有人一时心血来潮号召去四川救灾,众人响应,也有人为了脸面,只好跟随。他们中的个别人也并不慷慨大方,对于要贡献出自己新买的汽车给大家做交通工具也实在有些心疼。影片的编导显然没有采取耳提面命式的教训口吻,而是与观众平等地交流,通过审视人物自身的人性弱点,寻找到合理的方式将其克服。这种表现方法与一般抗震影片的豪情满怀、无私奉献相比,更贴近现实,也更易于被观众接受。”
    针对一些主流电影枯燥乏味、思想性无从传达的问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电影大师谢晋。“谢晋执导的《芙蓉镇》看似是通俗剧的套路,但影片传达的核心理念却是:在黑白颠倒的乱世,人们应该拥有活下去的勇气。‘活下去’正是那个年代所有民众的共同愿景,因此这部影片让全国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这就是主流价值观在电影中的绝佳表达方式。”王一川说。饶曙光则指出,谢晋的电影一方面书写了宏大的景观、充满历史冲突和性格冲突的现实,一方面又蕴藏着趣味性和“不言说”的爱情表达,这使得他的影片既具有思想价值又具备娱乐魅力,并成为国产主流电影创作的典范。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梁明则提出了强化视听节奏、增强主流电影吸引力的建议,“我们不应该把价值观上的主流电影与市场层面上的主流电影对立起来,因为主流价值观只有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紧凑的视听语言的有效传达,才有可能为大多数观众所认可。因此,主流电影创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提高视听语言的节奏来提升影片观赏性的问题。”
    创作者有创作者的忧虑,理论家有理论家的质疑,而经营者也有经营者的见解。在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看来,主流电影营销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去年我到美国,那里正在推广《唐山大地震》,我发现该片的新闻发布会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但在影片上映后,观众和评论界的反应却渐渐趋于冷淡。原因何在?我想是因为片中的很多内容难以被西方人理解。比如军队怎么能收养孤儿?‘文革’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理解上的障碍肯定会影响影片的国际营销。在营销时,我们要考虑到国际语境的问题。以《辛亥革命》为例,我们邀请成龙、陈冲、赵文瑄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参加演出,考虑的就是国际认同的问题;此外,我们担心这场以中国年号命名的革命难以被外国观众理解,故而将影片的英文名定为简洁的《1911》。凡此种种,都是在尽一切可能将文化碰撞减至最低。”
    《辛亥革命》的营销方式也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的认同,他指出,只有在产业层面与现代营销模式对接,中国的主流电影才能够真正跨入现代化,“‘成龙的第100部电影’成为《辛亥革命》最醒目的营销标识,这与过去依靠红头文件等行政手段发行献礼片的思路是截然不同的。《建党伟业》的营销也很值得肯定:除了常见的超前点映、明星见面会之外,该片还举行了一场慈善首映礼,并出版了传统纸质版、新媒体数字版的相关图书,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影片的营销效果。”
    

    原载:中国艺术报2011-11-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