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小制作电影期待“群体崛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舫 参加讨论
小成本取得大票房
    2006年,当电影界津津乐道于《疯狂的石头》以300万元成本搏到2350万元票房的“传奇”时,谁也想不到,短短5年之后,2011年的《失恋33天》轻轻松松地便跨越了这个成绩:这部制片成本890万、宣发成本600万的中小成本影片,一举拿下3.6亿元票房,成为中国小成本电影的奇迹。与此同时,节日期间,与“失恋” 相关的电影道具、衍生品及小说也在网上热卖。“失恋33天”、“失恋抱枕”、“失恋王小贱”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突然暴涨10倍以上,并且目前还以每天超过30%的热度持续飙升。所有这些,都大大出乎电影业内人士的预料,纷纷惊呼“看不懂”。
    “难得的是,这种票房的胜利是在10月28日上映的《猩球崛起》和《铁甲钢拳》、11月11日上映的《惊天战神》等3部进口大片的前后夹击下取得的。与之同日上映的斯皮尔伯格监制、梦工厂耗资8000万美元打造的《铁甲钢拳》,上映5天的总票房仅仅4100多万,比《失恋33天》少了整整1个亿。”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说,不少观众戏称,《失恋33天》演绎了“进口影片充当国产影片炮灰”的“神话”。
    《失恋33天》改编自80后网络作家鲍鲸鲸同名网络小说,由《蜗居》、《裸婚时代》的导演滕华涛执导,文章、白百合等80后演员主演,讲述失恋的女主人公经过33天的情感疗伤,终于放下过去、迎接未来的故事。“按传统的眼光和标准,《失恋33天》的故事及其表达并没有太多新意。影片的智慧之处在于用幽默化、而不是悲情化的方式讲述了青年男女的失恋故事,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对待感情、爱情的态度和方式。”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说。在这种前提下,有必要认真剖析《失恋33天》这个独特的产业样本,为国内中小成本电影在政策扶持、创作策略、制片机制、营销途径、院线市场和受众定位提供镜鉴。
    对目标人群无缝贴合
    影片的目标观众,自然是那些最爱谈论失恋、最容易经历失恋、最关注爱情和友情的人群,也就是20岁左右到30岁左右的80、90后。虽然没有特别完美的情节,但融合了男闺蜜、小刻薄、失恋苦闷、工作郁闷等元素的故事类型和表达方式却很符合观众的生活和心态;加之影片主演文章、白百合本身也正是80后年轻演员,并已通过《奋斗》、《裸婚时代》、《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电视剧获得了年轻观众的认可,在影片中成为80后最好的“代言人”,也把影片变成了80、90后“讲述自己的故事”,完美地吸引了目标观众。 
    80、90后习惯在网络上看小说、看视频、泡微博,每天都离不开社交网络。“先后在豆瓣、新浪读书等热门网站连载的同名小说,点击量逾3000万次,在建立良好的读者基础同时,也为影片奠定了坚实的观众基础。”张宏森说。
    营销方面,影片在上映5个月前开通微博官方账号,先后邀请10万粉丝参与讲述自己失恋故事的“失恋物语”、图片展示恋爱纪念品的“失恋博物馆”等互动活动,配合人人网等社交网络,逐步投放片名、主演、台词、音乐MV、剧情等不断引发话题、吸引80、90后的关注;而文章专门写博客向他在人人网的68万粉丝推荐影片、向他的365万的微博粉丝直播影片的宣传过程,以及白百合、姚笛等众新生代明星10万粉丝的关注和转发,以及已观影粉丝的评论转发,更使得宣传过程环环相扣、细腻扎实;针对性极强的网络营销,精准有力地锁定了目标观众。
    在档期的选择上,影片更是体现了对80、90后生活方式的最深切的贴近。近年来,网络上开始流行3.14白色情人节、3.7少女节等网友自发创办的节日,尤其是光棍节最热闹,甚至有11.11大光棍节、1.11和11.1小光棍节之分。而2011.11.11更因6个1而被誉为“神棍节”,影片的“失恋”主题与“光棍”密不可分,从而搭上了这个影响巨大的社会话题的顺风车,让80、90后自然而然、自觉主动地把看《失恋33天》当作过节的必然方式。 “最关键的是,影片无缝贴合的这些目标观众,也恰恰是影院的主体消费者。对目标观众自始至终如此贴心和关注,换来观众的认可毫不令人惊奇。”《失恋33天》导演滕华涛说。
    “黑马现象”提供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打着“神棍节”旗号的青春爱情片《光棍终结者》,11月11日上映即遭遇滑铁卢,首日票房不过72万,首周末票房亦不足百万,观众不买账,影院也就不怎么再排场次,遭遇恶性循环。单论影片质量,此片并不弱,甚至片名压档期压得更实在。这部片子的滑铁卢充分说明,一部影片若单靠档期,哪怕是为档期量身打造,也未必能取得成功。
    “再看《铁甲钢拳》,片名取得十分生猛,若非先期了解,恐怕难以吸引女性观众。而影片的宣传却蜻蜓点水、毫无波澜。失掉女性观众的关注,可能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半的观众,首映日先机未占、场次受挤压,直接致使铁甲变软肋。”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怀亮分析,“而11月11日上映的3D神幻进口片《惊天战神》,几乎与《铁甲钢拳》存在同样的问题:片名无味、宣传无力。倘若此时没有其他强势影片,漫无目的的观众可能会替它买单,但‘光棍节’正是《失恋33天》占尽天时、票房最高的时候,其他影片短期内根本无法对其构成威胁,只能相互瓜分场次,争夺切剩下的蛋糕。” 
    “《失恋33天》的票房黑马现象,是影院观众实实在在投票的结果,也让电影从业者们看到了80、90后的坚实力量。”张宏森说。这一辈人初入社会、羽翼未丰,尚未成为社会中坚,仍然需要听命于主流社会;但他们渴望话语权,渴望表达,并在成长与渴望之中逐渐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语境。网络社交方式、光棍节的设立、穿越剧的备受追捧、现代语言诠释历史的流行等等都反映了80、90后的心理需求。“把握了这一代人思想、行为的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我们的艺术作品就能够深入人心,我们的电影就能够成为这一代观众的挚爱;火爆的观影场面和票房收益自然也就水到渠成。”滕华涛说。 
    “我们在谈论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失败的时候,通常很少评价运作项目的团队。也许是因为一部影片融资、制作、发行、营销等各个环节各有团队分工而难以评价,也许是我们缺乏对各个团队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体系,但一部影片的成功,一定是源于背后活跃创新、凝聚智慧的团队。在总结一部影片的成功经验的时候,除了产品模式、营销模式,高效能团队的组织模式,或许也应该成为管理者思考的一方面。”张宏森说,“《失恋33天》在这些方面的布局、运作,值得很多电影制作团队学习。”
    “一枝独秀”难改艰难现状
    《失恋33天》的票房佳绩,在国产中小成本影片的历史上书写了新的一笔,但仅此一部影片的成功,仍然难以改变大多数中小成本影片艰难的生存现状。
    业界普遍认为,中小成本电影的特点是人物少、故事多,没有大场景,投入较少,摄制周期短。在无明星、短周期、缺奇观的制作前提下,中小成本国产影片所具有的优势就是新颖的创意与优秀的剧本。近年来,尽管我们拍出了《疯狂的石头》、《落叶归根》、《爱情呼叫转移》这样成功的作品,但是不能否认,大多数中小成本电影面临着文化表达与市场回报的两难窘境,大部分中小成本电影很难进入院线。即使那些在国外获奖的影片,在国内院线上映后,也大多票房成绩惨淡。“这些占电影产量大头的中小成本影片的市场渠道只有电影频道、数字院线和影碟市场,并且,这其中还有许多的影片成为积压品,进不了任何市场。”有专家分析。
    有专家提出,中国电影市场当下的突出矛盾就是:创作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创作质量的缓慢提升之间的矛盾。对于中小成本电影来说,也是亟须解决的突出矛盾。我国一年生产 700余部影片,其中80%—90%都是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成本影片。可以说,中小成本电影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
    值得骄傲的是,以《疯狂的石头》、《将爱情进行到底》、《爱情呼叫转移》、《落叶归根》、《杨善洲》、《钢的琴》等为标志,一批中国电影人正在以更真诚的态度关注现实执着创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小成本影片正在“群体崛起”一定为期不远。
    原载:《人民日报》(2012年02月03日19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