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近期播出的《夫妻那些事》,借由“丁克”这一主题展现当下家庭情感的冲突与温暖。一出出悲喜故事囊括了现在婚姻生活可能面临的婆媳问题、育儿问题、婚外情问题、家庭与事业取舍等众多难题,剧中人物苦苦追寻的答案,也正是现实生活中婚后小夫妻们同样要面临的考验。难怪很多观众看完剧后感叹,这就是发生在自己家里的“夫妻那些事”。放低姿态的叙事方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创作风格,充满智慧的台词,酣畅淋漓的演绎,这一切都正中观众的内心,让观众欣赏该剧时,或悲或喜,如同感知自己的生活。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在婚姻契约中,生育起到重要的维系作用。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女性意识的觉醒,“生还是不生”从不是问题变成了婚姻中的一道选择题,多元的价值观对早已融化在民族血液中的传统婚育观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夫妻那些事》关注到了这样的现象,并且怀着诚意把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困境展现出来,在展现的过程中,并没有对选择本身做出非此即彼的评判,也没有给出万能灵验的解决之道,而是充分尊重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所处的生活境遇,通过讲述三个家庭不同的情感故事,给观众可以与自己现实生活相比照的空间,以及更多思考的余地。 剧中主人公林君和唐鹏事业有成、地位平等、相互尊重,本是羡煞旁人的完美夫妻,但“造人”问题,却打破了家里的宁静。面对老婆、老妈各自的坚持,“万能好男人”唐鹏再难游刃有余。原本坚持做“丁克”的老婆在经历一系列变故后,终于有所松动,却先后遭遇宫外孕、试管婴儿失败等问题,两人的感情也出现危机。而在另一对王长水、那依这个女强男弱型的家庭里,同样因为“生子”风波,两人赌气离婚。林君不要孩子的原因是要拼事业、上台阶,认为孩子会束缚自由,而那依则是因为对婚姻没信心,看不起“窝囊”的老公。虽然原因不同,但是孩子问题成为她们婚姻生活中看似跨不过去的坎儿。孩子真的是维系婚姻感情、甚至拯救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吗?该剧主创并非这么认为。为台湾富商生育三个儿女的安娜回答了这个问题。她把幸福赌在孩子身上,在满足于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最终三个孩子也没能帮她挽回婚姻,富商抛妻弃女,将儿子带回台湾,一去不回。“生子”问题是该剧的主线,但是主创没有停留在这个话题,而是深入下去,写夫妻之间如何经营自己的婚姻。观众可以从剧中解读到,生儿育女自然是维系感情的重要的方式,但却不是唯一途径,婚姻保鲜之道在于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守到老。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历史时期,家庭都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作为初级生活圈,它的稳定和谐直接关乎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我们国家又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熏染,家庭(家族)的观念更是在众多文化观念中具有核心地位。家庭的和谐,从古至今都是我们心中最朴素而温情的追求。时代的发展,总是泥沙俱下,金钱至上的观点导致道德危机,更有以追求所谓“自由”、“解放”为名的种种新现象,使得人们更容易在婚姻中迷失自我、情感空虚。婚姻中的双方不仅对事业和家庭有同样的责任,尤其我国现阶段“双独”家庭结构的普及,结了婚就相当于要对三个家庭负责任,更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夫妻那些事》从原汁原味的生活小事、琐事入手,观照的正是人们对“人伦之和”这一道德观念的渴求。 近年来,《金婚》、《幸福来敲门》、《结婚十年》、《裸婚时代》等一系列家庭题材作品之所以能够热播,正是由于家庭剧对人伦之和的呼唤、对当代人情感婚姻、道德建设前景的笃信,能与观众心中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相契合。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观众们能从影视作品中懂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恼家家都有,如何把难念的经变成动人的交响,才是人生的智慧。同时启示我们,影视剧创作应该从篡改、戏谑历史的泥淖中走出来,从臆想、虚构生活的空中楼阁走下来。追求家庭和谐、人与人和谐、社会和谐,正是主流价值观中的“主流”。创作者只有脚踏实地地关注生活实际,用独特的视角和话题引导观众,与之一起面对生活中的课题,商讨解决之道;提倡用亲情、爱情、友情温暖人心,形成大众传播与受众平等对话的氛围,才能聚拢人气,赢得观众。 原载:《人民日报》(2012年04月10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