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坚持自己的审美追求——读《丫丫短篇小说集》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冯积岐 参加讨论
在当下的陕西“70后”作家中,丫丫是起步最晚起点最高的一个,她刚搭笔就亮出了自己自己饱满而响亮的色彩。2006年,丫丫才开始练习短篇小说写作,2007年,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晓风残月》就在《延河》杂志第3期的“陕西青年作家小说展台”刊出。这是一篇将情感控制得比较得当的小说——尽管小说围绕人的情感而展开,如果她肆意挥洒也无妨,那样,人物的情感便流溢得满纸都是,会使小说的分量大大减轻。从练习小说起,丫丫就懂得节制是艺术的美德。《晓风残月》中的主人公苏婷婷是一个在情感上受过很深伤害的年轻女人,可以说,她是满身疮痍、满目凄凉,她被伤害又是伤害者,伤害她的是她的初恋情人苏仪伟和她的老板周俊明,她伤害的是她的丈夫刘玉林。苏婷婷的人生字典里是悔恨、悲愤、伤痛和无奈,她百感交集,既清醒又糊涂,既想摆脱又难以自拔……丫丫将苏婷婷放进情感激荡的烈火中炙烤,让其痛心、呻吟以至呐喊。在仅仅几千字的篇幅中,丫丫不仅写活了苏婷婷的矛盾心理,给三个男人各自画了一幅面目清晰的相:卑鄙无耻的苏仪伟不失多情花花公子的嘴脸,虚伪狡诈的周俊明则是爆发户的面目,敦厚老实的刘玉林具有委琐相。在小说的结尾,刘玉林出走了,出走后的刘玉林究竟命运如何,丫丫没有正面回答,她靠苏婷婷的想像来完成,靠两个意象来完成。这不只是悬念,也是暗示,暗示了两种结果,两种命运。
    小说的第一要素是语言,第二要素还是语言。语言是小说的载体,也是小说的内容。丫丫的第一篇小说就显示了不凡的语言能力,她对语言的敏感就像关中西府人所说的:麦草枝敲磬一触就响。比如这样的句:“几个怪念头死皮赖脸地纠缠着她”,“树木像被阉割了似的没有一丝生气”,“简朴大方的家具躲不过强烈的光线,懒洋洋的,如睡着了一般。”在后来发表的小说中,这样的句子俯首即拾。丫丫小说中精彩的比喻、名词动用以及对艺术通感的运用都是值得称道的。
    丫丫是一个悟性较高的青年作家,她很快地走出了潼关,从她已发表的近20万字的小说来看,我们暂且还不能将她归入“乡土小说”、“私人化写作”、“底层写作”等概念化类型。她的短篇小说中,有写乡政府生活的《乡长曹二宝的一天》《年关将至》;有写情感生活的《晓风残月》《谈凌的逃遁与归宿》;有写农民生存状态的《大麦  小麦》《洗澡》《向日葵》;有写动物生活的《阿狼》;也有扑朔迷离全篇具有象征意味的《手套》《隐形的手》;还有书写内心生活探讨性的短篇小说《青莲》《潜伏》。一句话,她没有定格,也不可能定格,她毕竟刚刚开始上道。
    从一开始,丫丫就坚持着自己的审美追求、价值取向。读她的全部小说,给人一种痛感。尽管,这种痛感并不悲壮但寒彻骨髓。她的文字里张扬着生命意识与生存意识,女大学生苏婷婷刚走上新的生活之路就被摧残,她的追悔中含有深刻的痛楚;大麦小麦饱受生活的煎熬,那种生活之苦是一代人的写照;在夹缝中生活的谈凌承受的是一种心痛;《潜伏》中的女主人公用酒用烟都无法解脱来自内心的痛苦。丫丫不是用一支笔展览痛点、博取读者廉价的同情。人性的弱点时代的弊端她无法救赎和纠正,她理直气壮地告诉读者:人,是为了自尊和尊严而活着的。她笔下的普通农民、乡镇干部、青年男女、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都极力保持自己的自尊和尊严。这是丫丫作品的亮点之一,也是她的精神内核。
    从一开始,丫丫的写作就走在一条正道上。我这里所说的正道就是写自己感触最深体验最深的生活。时尚的流行的是最红火的也是最短命的。追求时尚是一条捷径,丫丫躲着捷径而走。从她的作品中读不出商业气息也听不见娱乐的靡靡之音,她没有故意淡化深度躲到粉红色的裙子底下,或者有意识的鸡零狗碎作出一副世俗态。可以看出,她所写的都是她感触最深的体验很透彻的人生境况,她也没有按照国家意识形态规定的视角去写。有什么体验就写什么,这是她遵循的艺术之规。
    从一开始,丫丫就在变化中寻找自己。从丫丫结集的这本短篇小说集来看,不是整齐划一的。也许,有些批评家会将她的小说归入现实主义。在我看来,她的好几个短篇中都有非现实主义的元素。《潜伏》中的娜娜是个实实在在的女人,也是一个幽灵似的影子,更是主人公的一面镜子。《谈凌的逃遁与归宿》是小说中套小说的小说。小说在两条线上进行,一条线是谈凌所写的小说中的人物黎平的生活,一条线是谈凌自己的生活。丫丫写到最后,谈凌所写的小说中的人物黎平从纸上走下来,走进了女作家谈凌本身的生活中。这是十分荒诞的事情,但它符合艺术真实——因为,黎平的生活是对谈凌形象的补充和完成。在《短板》《隐形的手》等篇章中,丫丫多次采用了象征、暗示、隐喻的非现实主义手法,这足以说明丫丫的艺术视野是开阔的,她没有轻易地加入到目下文坛很红火的“故事会”的大合唱中去,而是固执地按照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去写。我觉得,这才是有勇气的写作。
    丫丫究竟能走多远,现在要做结论还为时过早。我相信,只要她这样一日继往地追求下去,一定会写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原载:《文艺报》2009年11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