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尘嚣》:最后的田园交响曲
|
1 |
|
2015年,拍摄过《狩猎》《打扰伯格曼》等高分电影的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推出了根据英国小说家哈代同名原著改编的电影《远离尘嚣》。在哈代创作的以威塞克斯乡村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中,《远离尘嚣》 并不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部。一般说来,人们会把《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归为哈代的代表作。但《远离尘嚣》却是哈代第一部成功的长篇,是“威塞克斯”系列的开篇之作,亦曾分别在1967年和1998年被搬上电影银幕。 与诸多改编自文学名著的电影一样,2015年版的《远离尘嚣》在忠实表现原著情节的同时,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与从容的文字描写相比,两个小时的叙事时间局限了故事的发展,一些情节的迅速发展在电影中缺少了更细腻的心理推动。如果没有阅读小说原著的经验,观众便缺少对人物性格的基本了解,从而无法理解女主人公芭丝谢芭在拒绝其他男性的同时,为何会对军官特洛伊一见倾心。没有铺垫的爱情来得过于突兀,于是,特洛伊那一袭具有象征意义的猩红色军装,便显得软弱无力。 如果对原著有更多了解,观众便可以对电影的情节有更多认同。古今文学作品中,一女三男的爱情故事并不少见。但如果把《远离尘嚣》 放回到它最初出版的年代,我们便会发现,处于爱情风暴中心的芭丝谢芭实在算得上当时社会的“异类”。1874年,英国正处在维多利亚王朝期间,平静的乡村挡不住大工业革命的高潮迭起,社会正悄无声息地酝酿着翻天覆地的变革。风暴来袭前的夜晚最为平静,新思潮降临之前,旧风俗的统治亦最为根深蒂固。于是,那时的文学中,最受欢迎的角色设定,还是一心按照传统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生活的女性,优雅、忠诚、顺从,对她们而言,婚姻是女性最光荣的事业,女性是没有欲念的“家庭天使”。以此为参照,身处远离都市的乡间、拥有自己独立财产、不想进入婚姻、不想成为任何人财产附庸、敢爱敢恨的芭丝谢芭的出现,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了解了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则电影中众多男性对她的倾慕,就有了更为可信的心理基础。 虽然在深层的心理表达上不如文字得心应手,但影像也有独特的优势。在这部电影中,出色的光影生动地诠释出哈代笔下的英格兰乡村风景。这是一个不同于我们惯常所见的矜持的英格兰,这里有山峦、森林、溪水、村庄,也有充满分叉的乡间小路,弥漫着雾气的清晨的森林,生活在这里的是勤劳的牧羊人、笨拙的木匠、挤奶剪羊毛的工人、讨价还价的小贩。男人们跳进混着泥浆的水池清洗灰突突的绵羊,挥着长长的镰刀在暴烈日光下劳作,成片金黄的麦秆在他们的脚下吱吱作响。这是哈代的村庄。这不是充满修饰的英格兰,男男女女在最终相爱之前要跨过无数精妙的细节,在虚虚实实的对话中以假意探真情。在 《远离尘嚣》里,因为见到一个侧影,年轻的农场工可以抱着一头小羊羔去向心仪的姑娘求婚:“我有200亩草地和200只羊,也许,过个一两年,就可以为你在客厅里添置一架钢琴。”这是哈代的情话。 在《远离尘嚣》中,我们还可见到英国乡村的自然法则。但在哈代之后的作品中,读者见到更多的是工业社会的侵袭,资本主义在英国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道德、人伦、风俗等方面引起一系列深刻而剧烈的变化,身处时代夹缝中的威塞克斯乡民在面对不可抗拒的社会变革时身不由己的惶惑和抗争。“远离尘嚣”一名出自英国18世纪抒情诗人托马斯·格雷的诗作《墓园挽歌》:远离尘嚣。 |
|
|
原载:《文学报》2015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