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文学之乡敢为天下先 2011年4月,兴化市政府宣布设立惠生·施耐庵文学奖,以每部十万元的重金表彰优秀汉语长篇叙事文学作品,并且宣布江苏兴化为该奖项永久颁奖地。消息传出便引来了各方关注,也有人提出质疑:一个县级市有什么资格设立全国性的文学奖项?这样的文学奖项到底能有多少含金量?殊不知,兴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学传统,足以让这个江北小城挺直腰板,大声宣布中国未来的文学经典将在此地诞生。 巨匠荟萃的苏中水城 江苏兴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荟萃之地。兴化的老城小巷中,曾出过施耐庵、郑板桥这样的文学大家,明代宰相李春芳,清代文学家刘熙载也同样出自这里。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清代思想家魏源等都曾经任过兴化县令或知县,他们都曾以兴修水利、造福于民而至今为当地人称颂。兴化县城水系发达,以水上油菜花海、水上森林、水上寺庙等闻名全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这座人杰地灵的水城不仅是古代文豪们的家乡,在当代的中国文坛上,毕飞宇、费振钟等优秀作家更是兴化文学传统的代表。因此,施耐庵文学奖设立在兴化应该说是实至名归的。 以文会友的文化氛围 由于受几百年来文化氛围的熏陶,兴化人有着普遍的文学底蕴,以文会友更是当地的一大文化特色。无论你走在哪里,无论是十几岁的学生还是年逾古稀的老人,都可能是遍阅古今名著的文学爱好者。如果你遇到一个其貌不扬的兴化人和你侃侃而谈,说古论今,出口成章,你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是在兴化,是施耐庵、郑板桥的故乡,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文学造诣。笔者曾经有过一次真切的感受,今年的油菜花节期间在兴化市打车,和出租车司机攀谈起来,师傅竟然顺口说出一大段顺口溜,其内容之华美,文体之押韵,都让我吃惊不已,我问师傅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师傅说这是他闲暇之余自己编的,更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没错,这就是兴化,真正的文学之乡! 百年传承的文人傲骨 说起文人,很多人自然会想起阴柔二字,确实,很多文人虽然才气逼人,但也总摆脱不了阴柔之气。然而在兴化,从古至今,这里走出的文人却都有着一股子傲气,这种傲气来自于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骄傲。当笔者作为一个外地人走在兴化的街头和当地人攀谈时,可以从每一个人的表情和语言中感受到他们作为兴化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他们也会把这种骄傲传达给你,让你甚至也在骄傲自己能够踏上这片文学的土地上。回头想来,兴化的文豪们又何尝不是带着傲骨呢,否则也不会有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和郑板桥画中的雪竹了。 兴化,敢为天下先 正是有了文人荟萃的历史、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古人流传下来的硬朗的文风,才有了今天施耐庵文学奖的诞生。在社会充斥浮躁,文学步履蹒跚的当下,施耐庵文学奖的诞生更是意味了许多的含义。这个旨在鼓励长篇叙事文学的奖项,代表着兴化人对文学之乡传统的继承,代表了施耐庵、郑板桥的家乡人对当今文坛的呼吁,期待着中国的作家们和文学创作者们,听民声、写民生,还文学以初心,期待中国的民生文学涌现经典之作。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说,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了兴化这个历史文化古城。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固然美丽,但那些施耐庵曾创作《水浒》时栖身的小阁楼、郑板桥当年走过的石板路更能代表这个城市文化和历史的精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