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是台湾图书馆界在古籍整理研究方面重大成果之一。古籍整理,首先应由古籍书目的统计、整理始,而善本书目在一切古籍目录中尤为重要,所以《“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的编印出版,不仅是台湾图书馆事业的重大成绩,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古籍整理研究事业的重大成果。它可与1986年大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现只见经部)成为双璧,可谓炎黄子孙的共同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一 该书目编订历40年,四易其稿。时馆长蒋复璁先生为序。10年后再次修订,合旧藏新购及代管珍本,1967年出增订本,4册5卷,原蒋序存于端,时馆长屈万里先生为序,列于次。1986年该增订本再版,书目又有所增加,著录有所订补,新任馆长王振鹄先生为二版序。至此,日臻完善。 据1957年蒋序云:凡12万余册。其中有宋本201部,金本5部,元本230部,明本6219部,嘉兴藏经1部,清代刊本344部、稿本483部、批校本446部、抄本(包括朝鲜日本抄本)2586部,高丽本273部,日本刊本230部,安南(今越南)刊本2部,敦煌写经153卷。及致1967年增订时,增编了前东北大学善本图书,和抗日战争暴发后,通过当时驻美大使胡适,寄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之前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珍籍,总册数已达13万3千余册。1986年增订本再版时,又增收河南正阳王氏观复斋藏书11部,湖南湘潭袁氏玄冰室藏书146部,前交通部移赠善本22部。至此,该书目总分经史子集和丛书5大类,累计收书15770部,另有卷轴192卷,图640幅。是目前古籍善本书目收书最多的书目。当然,收目最多仍属上海古籍出版社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从仅已出版的经部看,收书5239种,而该目经部只收1301种,是该目的4倍。以后的史子集部和丛书恐怕还要更多。 若论收书多寡,不能不谈善本标准和古籍聚散的历史,乃至地理区域等诸多因素。海峡两岸的古籍整理研究学者们,在版本目录学上对“善本”的定义,观点是一致的。大凡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多家抄校及前贤手稿之类。所选择的范畴,包括宋金元明等朝的刻本,清朝的精刻本和“禁书”,以及一些旧抄本、校本、精抄本、稿本,均为稀见者收为善本。所木同的是各馆各家有各自的历史和搜罗的区域。《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编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博物馆、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文物保管委员会、寺庙等单位的藏书,区域辽阔,单位繁多,历史悠久,收书量大,唯“台湾省的善本藏书,暂付阔如”。两书互见互补,是意料之中的必然。 但是,该书目还不是台湾目前所有善本书的汇总。因为仅仅反映了一个居于领导地位图书馆的收藏,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须知,在台湾尚有三五十所大专校院、文博院馆,科研系统和地方文化事业单位图书馆藏书。它们中,仅见有《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书目》,和台湾大学等五单位善本联合书目两种,另悉台湾“中央图书馆”编印有《台湾公藏善本书名和著者联合索引》,1981年出版,并非联合书目,所以汇编全台古籍善本书日,还有待将来。台湾的古籍整理研究学者,一旦整理出来,融汇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大家庭,那将是洋洋大观,全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大总结。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始归还祖国。半个世纪昀日本殖民统治,些微的民族文化,几被摧残殆尽。光复不久,南京国民党政府拟忙撤离大陆,将国家图书馆珍藏14万册善本图书与珍贵文物,装箱抵运去台省。而今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将这宗文化遗产,列存帐籍,以书目传播于社会,功莫大焉。“中央图书馆”是前南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所辖的国家图书馆。始筹建于1933年。“国立中央图书馆”正式建立后,逾20多年,才仅从部里接收零星收购的70多部古籍。 真正大量的入藏,归功于图书馆筹备处主任,即后来首任馆长的蒋复璁先生,先生字慰堂,浙江海宁人,1898年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后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图书馆学院肄业。博通经史,专研图书馆学,目录学及宋史,曾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受其师教育部长朱家骅之邀,任馆长。蒋先生接职后即亲自执掌建馆和搜购古籍,所用经费为中英庚款。国民党政府接受这笔款,组成中英庚款董事会,后改中英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朱家骅。1937年拨息金150万元,用一部分去重庆建分馆,余则用来收购古籍。时当日寇入侵,烧杀虏掠,许多珍贵古籍流散于书肆中,诚如郑振铎先生《劫中得书记》序中所说:“私念大劫之后,文献凌替,我辈苟不留意搜访,将必有越俎代谋者。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奇耻大辱,百世莫涤。”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如焚,至函电教育部长陈立夫和中英庚款董事会长朱家骅,建议筹款搜购以免散佚。蒋复璁先生冒敌人通缉的危险,深入沦陷区上海和香港,组设机构,在上海委托商务印书馆董事张元济、私立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铺、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三人主持工作,后期又得力于郑振铎先生参其事,组成“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大力收购北平、天津、山东及东南沿海广大地区流散的古籍。仅1940至1941两年,“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致重庆蒋慰堂先生有9份呈报书(详见于1983年出版的《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50周年馆庆特刊)。所呈清单,历历在目。蒋先生又亲赴香港,与中英庚款董事叶恭绰商定,由叶氏主持在港收购湖广流散来的古籍,叶氏有在港购书报告3份,见载于50周年馆庆特刊。滬港两地所购得钓古籍。能够转运到内地和大后方的都要几经周折,历尽艰险。其中就有的始终播留子港埠,有的被日寇劫掠到东京,直到抗战胜利后,经几番追寻交涉,才归还入库。所以,今日这批国宝安然存藏,且又编汇书目。不能不感激那些为这宗文化遗产冒险奔波的前辈。 三 台湾该书目所收藏善本图书来源,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南京旧藏 1.建馆伊始,接收教育部移交零星收购70部善本古籍。 2.筹备之初,教育部拨给北平旧教育部所藏图书4万6千余册,及一批倩顺治至光绪年间历代殿试策1000余本,这些图书虽不尽是善本,但奠定了该馆的基本藏书。 3.1934年由馆长蒋复璁先生与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合约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因将故宫博物馆所藏原清大内文渊阁藏《四库全书》完整一套运至上海。印毕复归南京图书馆。进一步充实馆藏。 4.奉教育部指令接收南京国学书局部分藏书,如顾亭林《肇域志》抄本等。 5.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上海和香港搜购到因战乱而流散的古籍3000种以上。有江南著名藏书家吴兴张氏适園、刘氏嘉业堂、江宁邓氏群碧楼、番禺沈氏风雨楼、吴县许氏等家旧藏珍本、大部尽为该馆所得。它如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吴县潘氏滂喜斋、江安傅氏双鉴楼等家的精善本,为数亦不少。尚有当年“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9份购书清单,和叶恭绰3份香港购书呈报俱在,可见详细情况。当时流散的古籍珍藏,大部分悉收藏入库,少有流失异域。这个历史功绩,不可泯灭。大宗善本,是该馆藏书的骨架。6.抗战胜利后,接收伪中央图书馆、东亚同文书院、泽存书库、汪精卫逆产等古籍图书。 以上所谓南京旧藏,迁运善本去台,共12万余册。 (二)代管其它机构图书 1.建国前,东北解放,前沈阳在东北大学图书馆藏书转运去台,初寄存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1952年移交该馆代管,其中善本有270多种。 2.1949年,前国立北平图书馆运台舆图一批,计261种503件。1954年交由该馆代管。多为明清所绘,质地有绢、绫或纸,有墨印,亦多彩绘,间有刊印本。又该馆在抗战时期,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善本102箱,抗战胜利后,经交涉,至1965年返运回台,2万零数百册,善本近3000种,交由该馆代管。这部分代管图书,正是该馆藏书精华部分。国立北平图书馆成立于1925年,在清末为学部图书馆,入民国,改为京师图书馆,北伐统一后,与北京图书馆合并,遂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其藏书乃综合宋元明清四代藏书遗产。自南宋亡后,元将宋秘阁所藏运至大都(今北京)。由元至明清,千百年来,虽几经战乱,不无损毁,而兴亡递藏,精华犹多。而况该馆成立后,又竭力收购流佚图书,国人视为珍宝,抗战暴发,才有寄存美国之举,几经困难,终归故园。 (三)在台购置 该馆去台后,1958年,购得林氏宝宋室旧藏《宝箧印陁罗尼经》1卷,宋刊本。 1962年,购得沧县张溥泉遗书1批,其中善本75种,包括唐人写经、宋元明刊本,清代刊本之精善或稀见者、日本旧抄本等。1982年从伦敦购回清代稿本4种。 (四)公私移赠 1.1968年,交通部移赠一批所藏线装旧籍,计即9种,多为方志,又档案1函。 2.1982年,立法院王化民捐赠家藏王抚洲先生遗书253册,中有明版数种,余均为清代刊本。 3.1984年,湖南湘潭袁氏后人捐赠玄冰室藏书146部。 四 从纷繁的善本来源及其内容看,可缕析以该善本书目的特色。其一是珍贵刊本不胜枚举。仅宋刊本已达2的多部。在我国的藏书史上,为中外所瞩目的浙江归安陆氏皕宋楼,其主人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有嗜书之癖,专门收藏宋元刊本及名人抄校秘籍。黄丕烈(1763——1825)藏宋版100余部,名其藏书处为“百宋一缠”,以誇其富;更有吴骞(1733——1813)以藏元本甚富,取名“千元十驾,”,以与黄氏匹敌。而陆心源则取名“皕宋楼”,其意是说他收藏宋版书多达二百部,大大超过“百宋”“千元”,私家藏书,争相炫耀。今有台湾善本书目在手,大有今人胜古人之感,禁不住要略举一二,以与读者共餉。如宋绍兴初刊公牍纸印本《李贺诗歌编》、宋绍兴四年刊本《吴郡图经续记》、南宋初年刊本《五代史记》、绍兴崇化书坊本《文选五臣注》、宗绍熙(1190—1194)眉山程舍人宅刊本《东都事略》、宋嘉定(1208—1224)至景定(1260—1264)间临安府陈解元宅书籍舖刊本《南宋群贤小集》。金刻《云斋广录》、《地理新书》。元刻《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吕氏春秋》、《方是闲居士小稿》、《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北山先生诗集》、《云山类稿》等。这些宋、余、元刊本是极其珍贵的海内外孤本存世。可用来校勘及补订其他版本的主要依据,甚为学术界重视。其二是名家稿本较多。稿本是最原始的一手材料,后世抄本、刻本如有错误疏漏,均需据原稿本订正。至于尚未曾刊刻之稿本,其价值更高。该书所收约500余种,大都明清两代著述。如明人王穉登“手状”,清人钱谦益和季振宜合编为“唐诗”、翁方纲“复初斋文稿”、潘介社“曲诗人小传稿”、文廷式“纯常子枝语”。晚清梁启超收辑的知交手札,除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外,又兼具美学价值。其中有沈兆庆、章炳麟、蔡松坡、林献堂等人信函,深具历史价值。其三是珍贵写本。所收手写卷,大部为敦煌写经,如“报恩金刚经文十二段”等,堪称举世无双的孤本,约不下20卷。有宋理宗时馆阁写的《宋太宗皇帝实录》、明嘉靖至隆庆间(1522——1572)内府重写的《永乐大典》,不仅时代早,也是当世所罕见的珍本。其四是宋明史料丰富。这不独因先任馆长蒋先生是宋史专家,锐意收藏;古藏的聚散自有其历史轨迹的。就如南宋偏安江左,江南是文化繁华之地,元祚不足百年,晚清稿本多因未及刊刻,便进入民国等等。该书目所反映宋,明史书与文集最多,是研究宋明历史的极好文献。如影宋抄本《元丰官制》,四库未有著录,后代亦未翻刻。明人文集如徐络《徐文敏公集》、马自强《马文庄公文集》、黄润玉《南山黄先生家传集》、张同德《昭甫集》等,四库全书均未著录,传本罕见,书中多有关于明朝政事文章。它如《万历邸钞》、《皇明嘉隆两朝闻见纪》、《謇斋琐缀录》、《两朝平攘录》、《明代登科录三十六种》等,都是罕见的极有价值为明史资料。 五 编纂体例,仍遵四库古法,分经史子集四部,别出丛书一部。此与大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不约而合。其分类略同四库,而稍有损益创新。著录项目,首书名下紧系卷册、编撰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版本项以朝代、帝王年号、纪年、刻者及处所、最后著版本之类别,如刻本、抄本、稿本、写本等。纵观体例严谨,而著录务求详尽。一般书目,住往仅题撰著注释者,而对批校、评点、增补删订、题跋者略而不著。于版本项亦往往只题朝代,而不题帝王年号,或有帝号而无纪年,刊刻者亦只题姓氏,不题处所等等。该书目在这些方面务求其详。参纂人氏有屈万里、昌瑞卿、乔衍琯、李清志等,皆在台著名卿书馆界学者,版本目录学家。如屈、昌二人均为博学多识、著作宏富、卓有成就的专家。40多年来,四易其稿,每次均取旧目一一覆核原书,误者正之疏者补之,考究学问,著述文字,一丝不苟。最后增订本再版,李清志先生在重订时,按书名、卷数、册数、著者、版本、附图、增补等7项内容,订误达1280条,参纂的诸位先生,此中精勤劳苦,令人感沛不已。书目琳琅,此表个人愚见,敬请方家赐正。 *系合湾当局行政所立图书馆。下同。 作者工作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