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浙江图书馆新编善本书目编制工作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丁红 参加讨论

    善本书目录的编制工作是古籍整理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浙江图书馆自建馆以来,诸前辈皆十分重视古籍善本的收藏和整理,以及古文献目录的编制、版本的研究等等,这些都在国内知识界、图书馆界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前辈们留下的这种治学精神和光荣传统,一直流传至今。自1980年开始看手编制新的馆藏善本书目以来,历经十年努力,截止到1990年7月,新编的《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书目》已哀然成编。目前正在向社会名流著名学者征序并筹划出版事宜。现仅就该善本书目的编制工作及其特点谈谈个人的感想:
    1964年毛春翔先生主编了《浙江古籍善本》甲乙二编后,浙江图书馆仍不放松博搜广采的方针,古籍图书日有增益。“文革”以后,仅古籍善本即增加了一千余种,编有《浙江图书馆善本新编目录》草目一册。但是,经过1978年《全国善本书总目》的编辑,发现原目录在著录格式、版本鉴定、分类体系诸方面皆有不妥之处。例如残本当全本收,元刻作宋刻本,类属的更改和体系的不完善等都需作些改动;原《善本目录》把善本分为甲乙二个体系、二个等级,把同一性质的图书分放二个库房,藏书体系及保管使用均觉不便。此外古籍新收藏的书越来越少,善本的收藏量已经相对固定。因此,编制一部新的《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书目录》是势在必行,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时一批既博学多才又有实践经验的老同志都还健在,经过参加编辑《全国善本书总目》以后也锻炼培养了年青业务力量,正象何槐昌先生当时所说的“我们完全有能力编出一部体系完整,著录正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为理想的目录”。
    浙江图书馆在1980年基本结束参加《全国善本书总目》编纂以后,着手筹备编辑《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书目录》。何槐昌先生起草《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目录收书范围》、《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分类目录组织条例》和《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条例》。吴启寿先生撰有《凡例》。目录由何槐昌、吴启寿二位先生先后主编完成。
    此目采取把馆藏原善本旧目的甲编、乙编续编和新编等目录合为一体分编著录,统称《浙江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书目》(下简称《浙善目》)。《浙善目》著录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兼顾乡邦文献,收录具有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学术资料性的古籍善本书,其范围包括宋元明清的刻本、活字木、历代写本、名家稿本、抄本、批校本等。[1]全目共收录5446种古籍善本,5759部、67198册(不包括文澜阁《四库全书》和《图书集成》)。具体经部:662种、720部、5742册,史部:800种、824部、16567册,子部:1468种、1608部、25185册,集部:2461种、2543部、17966册,丛部:55种64部1738册。
    《浙善目》按四库分类法编排。为了读者查书便捷,基本参照《全国善本书总目》的分类体系修改。比如:增设丛书类。明清以来,丛书目多,四库却没设丛书类目,只在子部杂家类下设“杂编”一类,并解释  “合刻诸书不明体者,谓之杂编。而《全国善本总目》在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另增设“丛书”一部,把“古今著述合刻丛书目”和“国朝一人自著丛书目”归入此属。[2]另外,在经部和子部之首设“总类”,史部纪传类,子部医家类、集部总集类、词类之前皆设丛编,收纳单纯属于该类性质的丛书。还有戏曲分设“间、曲”二类,子部新增“小说”一类,史部目录类下分“经籍”、“金石”二类等。
    在编制《浙善目》的过程中,经常得到国内著名古文献专家的指导。上海图书馆顾廷龙先生诚恳提醒:“著录撰者一定要以卷端为主,这是一条原则。不改书名。有正副撰者都要明确著录,不能改变。经部主要以  “注疏”为正撰者,“疏”本来就是自成为家,这个发展源流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而史部各注本不同,它有正撰者,各注本是版本不同,而不是撰者有变化。《春秋》不可能把撰者著录为孔子。如果《史记》不著司马迁,几代后就找不到司马迁了,原著撰者一定要著录,否则再过几百年司马迁就名不见经传了”。顾老一再建议:“明刻残本最好能收进去,这样散佚的机会就少。抄本出入最大,要摸一摸,有刻本的要喳对一下,来源有什么特点,有多一个序或一个跋的都算是不同的版本,应该收”。
    总之,《浙善目》继承前诸旧目的优点,吸取众目的长处,纠正前辈疏漏之处,力求精谛,注重考订,几经校对,是浙江图书馆诸善本目录中耗时最长,收录数量最多的一部古籍善本目录。笔者略作介绍,俾学界利用。
    《浙善目》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收藏丰富,校勘精审
    浙江图书馆编制善本目录之举创于已故馆长章篇先生之时,章先生把馆藏群籍分为通常和保存二大类,保存类即善本目录,以文澜阁收藏《四库全书》为甲种,其它善本为乙种。除文澜阁本另有目录 外,1920年保存类目录四卷行世,[3]这就是浙江图书馆第一部《馆藏善本目录》,但此目中真正善本颇少。章箴先生去职以后,海宁费寅先生来浙馆主管征集文献事宜,1932年以后又收购积累了不少古籍珍本,因此1936年又重理旧目,承章先生甲乙二类分编之先举,也将善本按甲乙二类编目,去掉“保存”二字,并把前目中不合善本标准的剔去。甲编收宋、元、明刻本和稿本以及清校本,乙编收录明刊稍次等,清刊罕传本及其它稿本抄本,1936年正式出版。统计此目甲编共收658种  (乙编笔者至今还没见到,据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没有印成)。解放后1963年由毛春翔先生再编《浙江图书馆特藏目录》甲乙两编,计二册,皆为油印本,甲编收录善本2657部、乙编3016部,合计5673部,而1980年后编的《浙善目》,是在剔除特藏甲乙编目录中不符合善本标准的800余种书目录后而成。
    《浙善目》收录的善本不仅在数量上超越以往各目,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高。1978年《全国善本总目》工作开展以来,推动了国内图书馆之间古籍工作的相互学习交流,为研究和核对一些疑难书籍提供方了便;加之《全国善本总目草稿本》可作为我们编目的参考范本,使过去遗留下来的疑难这次都得以解决。纠正了残本当全本著录及其它一些版本鉴别认识上的错误,《五朝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前目历来著录为宋刻本,编辑《全国善本总目》经过核对,妨知元刻本。《鄂国金陀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宋岳珂撰,旧目历来著录为元西湖书院刻本,经过核对,实为明嘉靖二十一年洪富刻三十七年黄日敬重修。此外著录提法的统一,著录文字的规范,类属归入的合理亦均有明显改进。《浙善目》也纠正了《全国善本总目草稿本》(下简称《总目》)收录浙江图书馆善本中的某些疏漏之处,尤其当《总目》在没见到实物时,就参考别的图书馆同书名同行款的著录而修改的个别书籍的著录。《南史》八十卷,唐李延寿撰元大德十年刻,明嘉靖递修本。《总目》收编时列为明刻本。《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卷二卷,唐柳宗元撰,元刻本,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总目》改为明初刻本,经核对《文学山房明版集锦》,与明初复刻麻沙本不同,却与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元刻本的行款、版框、书口等特色相同。类似这些情况,《浙善目》均据图书实物考证著录。
    二、宽收浙乡先贤遗著及地方文献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文化发达,素有  “人文荟萃之邦”誉称。杭州又是两宋以来全国雕版印刷的中心,明清时期地方志的纂修,丛书的纂辑以及它们的刊印量之大皆为全国之首。浙江历代藏书家插架丰富历来闻名海内外。这为浙江省图书馆收藏古文献和浙乡遗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如果我们把古撰著者人的籍贯分地区统计,就能知道浙江人在中国文献史上的地位了。就清代修《四库全书》而言,据毛春翔先生编著《四库著录浙江先哲遗书目》所载,[4]凡四库入录的有796种,16037卷,附存目1505种,29061卷,总计著录种数占全书四分之一之弱,卷数占五分之一强。可见乾隆以前浙乡先贤在学术史上的成就之辉煌。浙馆《浙善目》作为地方馆藏目录,旨在宽收浙乡先哲遗著和地方文献。《总目》只收录浙江图书馆善本2881种,而浙馆《浙善目》载录5759部,其中大部分为乡邦文献,包括乡贤稿本遗著。内录钱塘吴农祥的《梧园集》、山阴沈复灿的《别号录》、海宁查慎行的《壬申游记》、肖山汪辉祖的《龙庄先生诗稿》、嘉兴钱陈群的《进呈诗副本》、镇海姚燮的《诗问》和《今乐府选》等等,均在史学、文学、戏曲、方志等领域内居有显著的学术地位。清朝末年一些抄本或彼少有影响的名家稿本入《总目》不够格,而在地方某一领域却很有资料研究价值。以清别集为例,共载录641种,却含稿本263种,占百分之四十一,《续全唐诗话》和《宋诗话》虽为抄本,但因历来没有刻印过,独一无二,甚为难得,其史料价值性格外之强。
    三、著录相当数量的全国孤本
    浙江图书馆所收藏善本图书,除闻名海内外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外,其它善本也颇具特色。譬如,子部中医书载录192种,其中29种是全国孤本,驰名中外的“青春宝营养液”一方就出自浙馆收藏的《奇效良方》一书。明人集子传世至罕本较多,全国孤本就占113种,史部传纪类更为蔚然大观,几乎占了史部的一半。杂史类晚明史料在国内独占一鳌。还有地方志,清别集的收藏量亦均甚为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浙善目》收录了相当数量的罕见本。按已入《全国善本总目》的2881种善本统计,其中1216种是全国孤本。此外有些书既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又系初次在本目录中披露,如《明文类体》,明黄××辑(名待考),黄澄量藏,稿本,不分卷,一百三十八册。全书分为:目录、传、墓志铭、行状、祭文、墓表、碑、赞、议(附公移)、论、解(附杂解)、策、书、序、题跋、记、诗、说考、(附杂考)、辨(附杂辨)。全书皆用明刻本原书作材料,分门别类剪辑成书。大都为明人集子,系属未刻稿本。此书解放初期自余姚五桂楼转藏浙江图书馆。清同治九年余姚黄安澜编的《五桂楼书目》著录“《明文类体》140册,自编未梓稿本。”每卷首端均经剪辑贴补过,剜去原刻书名,粘补上手写《今文类体》字样,故此书又名《今文类体》,也说明是明朝人编辑的。刘慎??先生曾据黄宗羲编辑《明文案》的方法推测此书系《明文海》在抄录之前的第一步工作原稿。笔者把是书中凡手写字样一一与黄宗羲墨迹核对,结果发现甚不相符,与宁波天一阁藏《明文海》、《明文案》二书稿本风格也不一致。全书九十七种明人文集明刻明印本凑辑成,其中近三十种是禁书,有的皆为全毁,大部分《四库全书》未收,收入存目的多为罕见本,如《纶扉简牍》,明高供撰,五卷版心下中缝有“长洲郭昌言刊”字样。《餐微子集》,岳和声撰。《刘直洲文集》明刘文卿撰。《万卷楼诗稿》,明陈于陛撰。《庄学上集》明庄天合撰。《猗兰堂诗集》明方沆子撰。还有《癸丑课翰林馆课》,《甲辰课翰林馆课》,《新刊辛丑课翰林馆课》,《续补丁未翰林馆课》等几十种。
    又如明王守仁撰《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三十册,明隆庆六年谢傑刻本,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也是全国罕见本。是书首编《语录》三卷为传习录,附以朱子晚年定论,是王守仁在世时其门人徐爱所辑,后经钱德删订。次《文录》五卷皆杂文,《别录》十卷为奏疏公移之类,《外集》七卷为诗及杂文,《续编》六卷为《文录》所遗,搜辑续刊,王守仁殁后德洪编次,后附年谱五卷,《世德记》二卷也由德洪与王畿等纂集。以上几种书的初本各为单行本,隆庆六年御史谢廷杰巡按浙江才始合梓以传。但明末版佚,传世多选辑别本,缺略甚多,数《王文成公全书》甚为详备。
    《浙善目》基本反映了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的收藏概貌。但仍不免有一些漏收入载之处,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外国刻本未能收录。又如还没来得及从善本备查书中选择入录。笔者认为再编《续编》时应尽量补其不足则是十分必要的。还有《浙善目》未能附有目录索引及著撰者索引,不便读者查阅,也为一憾事。
    主要参考文献:
    [1]《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书范围》。
    [2]《书目答问》清张之洞。
    [3]《中国版本目录学书籍解题》日·长泽规也编著。
    [4]《文澜学报》第二卷第一期
    原载:《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春之卷(总第19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