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对百年文学专史的审视与关注 评《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闵虹 参加讨论

    作为一名从事中国文学史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我很关注近期问世的《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以下简称《专史提要》,陈飞教授主编,大象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据本书的序言和后记,陈飞教授在撰写“九五”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文学史学史”之“专题史”时,受其著作既多却少有关注的感动,遂发愿编撰此书。编者历时三年,艰辛搜罗,广泛收集,细心编撰,复经多方努力,终得成书。今读之颇有感想。
    一是视角独到,选题新颖,是前人所不曾为,有填补空白之意义。“文学史”自从上个世纪输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迅速的发展,形式多样的文学史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受到史学传统和社会现实(如高校的文学史课程)等因素的作用,以往人们对文学史著作的关注视角多在通史和断代史,相关的书目提要专著已有若干部出版。而于日趋繁多、渐有燎原之势的文学专史却少有重视,相关的书目提要专著尚未有过,有关的研究似乎尚未展开,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及广大读者想全面地了解有关文学专史一般情况尚缺少快速有效的信息渠道。我曾经主编过《中国文学发展史》,在这方面是很有感触的。《专史提要》首次对百年来的文学专史进行了全面的汇集提要,填补了这一空白,可谓必要而又及时。
    二是收罗广泛,文献信息丰富。在《专史提要》之前,陈玉堂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旧版书目提要》(黄山书社1986年出版)收录新中国成立前文学史著述320余种;吉平平、黄晓静合编的《中国文学史著版本概览》(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著录1949-1991年间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各类中国文学史著作570余种;黄文吉教授主编的《台湾出版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正文收录1949-1994年间(含部分1995年)台湾出版的各类中国文学史专书185种,尚未正式出版的博、硕士论文78种,附录仅著录简明的版本信息,凡1606种。而《专史提要》所收文学专史上起20世纪初,下迄2000年底(2000年以后亦酌加收入),全书正目共得各种专题文学史著作710部,存目250部、外目1127部,另有附目798部,总计2885部,比以往任何一种文学史书目提要所收都多,是迄今信息量最为丰富的一部。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史著,任何人欲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把握恐怕都较为困难,而《专史提要》最大程度地为每一个读者展现了不同专题文学史著的经脉,使我们对这些专题在最经济的时间内得到大概的了解成为可能。不仅对专业人士,而且对一般读者了解专题文学史的概貌和发展都极有帮助。
    三是体例独到,编排分类科学。文学专史品种既多,名目亦繁,要找到一种适当的编排体例殊非易事,编者于此苦心可见。《专史提要》首先将文学“专史”界定为“是指‘中国文学史’范畴下带有‘专门史’性质的著作,它们多是从特定范围和角度着眼的‘专而精’之作,与贯通历代(朝)、包罗众体的‘大而全’式的‘通史’相对”(《专史提要》前言),这样就排除了通史和大部分断代史两种类型,相对保证了所收著述的纯粹性;其次,正文所收专史之分类,基本按照著述重心所在及彼此关系密切程度,分为作者文学史、读者文学史、主题文学史、体法文学史、民族文学史、地域文学史、比较文学史等七类,体现了分类的科学性;第三,各类各书次序排列大抵参照该书内容和出版时间,既考虑到了专史之间全面性、通论性、综合性与局部(阶段)性、分论性、专一性的区别,又兼顾了其出版时间的先后,另外,“民族文学史”和“地域文学史”的编排依《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据1999年9月版缩印)之“少数民族”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表》之顺序排列,保证了编排体例的规范性。
    四是提要钩玄,学术性强。关于《专史提要》的学术价值,董乃斌先生在其《序》中曾有论及:“首先,它虽还不能说是毫无缺漏,但却是百年来文学专史第一次有意识的汇总,既可供统览,又可供检索,编者抱着切于实用的宗旨制定编写体例,使它成为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其次,对于文学史研究工作者,特别是正在寻找题目撰写博、硕士论文的学术后进们来说,这部书可以提供许多思路和启发。”除此之外,《专史提要》的编排体例和提要,也体现出编者的学术眼光和识见。目录及其编排有较为相对严格的界限和取舍,不同层次的分类实际上已经是对整个文学专史状况和局面的客观反映,为我们立体地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专题史研究的实绩,这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成果;同时作者小传及原著多数由所收专史之作者本人亲自提供,第一手资料保证了其文献信息的可靠性,也可以看出编撰者严谨的治学态度。编者原样引录目录包括序言、后记等,提供了原著完整的信息,具有很高的文献性。点评见及特点、优点、价值、意义与不足等多方面;转引他书有明确的交代;外目、附目、索引等,从不同方面丰富、补充全书,使之体现出较强的“工具性”。《专史提要》的提要部分,精练准确,评价中肯,每每着眼于“专史学”的大背景,并涉及到对以往关于“文学史”的认识,各类文学史之间的差异,文学史研究、写作、教学和出版的格局与展望等若干重大的学术问题,其学术价值显而易见。
    应该说,如此规模庞大的文学专史整理工作是艰巨而困难的,从后记中可知,编者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努力搜集相关书籍,而且也曾多次面临付梓无望,心血东流之虞,然而贵在坚持。因此,尽管《专史提要》由于诸多条件限制还未对文学专史搜罗殆尽,但它毕竟展现了“专史学”所拥有的无限丰富而广阔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对“专史学”这个更具潜力和前景的新的学术领域作了充分的展望,从中可看出编者的态度:为学术想,为作者想,为读者想,如此嘉惠学林的扎实著作希望能在学界不断看到。
     
    [闵虹: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原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