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顾太清词新释辑评》辨误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胥洪泉 参加讨论
顾太清,或称太清春,满洲镶蓝旗人,是清代与纳兰性德(字容若)齐名的满族女词人,有“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之称。她的词集《东海渔歌》,以前国内流传的是残本,20世纪80年代全帙才从日本影印回国。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张璋先生编校的《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奕绘是顾太清的丈夫),系国内首次刊出顾太清的全部词作;2005年中国书店出版了卢兴基先生编著的《顾太清词新释集评》,为国内第一部顾太清全词的笺注本,并被收入《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顾太清词新释集评》按顾太清词的编年,对每首词进行“注释”、“讲解”。编著者在《前言》中说:“因历史原因,对太清词的评论较少,故未列‘辑评’一栏”,而“于正文每一首词的末尾间列‘附录’,是关于该首词的有关资料、评语及应和的词作等”。“注释稍求详尽”,“讲解”“仅是引导”。笔者阅读这个笺注本,觉得注释较为详尽,大多准确,讲解简要,不乏新见,对读者阅读、理解顾太清词极有帮助,颇多启迪。然而,笔者发现“注释”部分也存在不少问题,或者解释错误,或者不够准确,或者当注不注,或者未指明出处等等,今择要进行辨正,条列如下,就教于编著者及其他方家。
    1、《金缕曲·题姚珊珊小像》:“珊珊月下来何晚。是耶非、恍惚曾闻。筠箫象管。”
    《顾太清词新释集评》第105页(以下不出书名,只出页码)注释⑩筠箫:竹箫。象管:用象牙装饰的笔。
    此处的“象管”并不是指“用象牙装饰的笔”,而是指笛,“筠箫”与“象管”并举,也就是“箫”“笛”并举。古代诗文中用象管指代笛子的例证甚多,如宋代周密《齐东野语·混成集》云:“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清代黄景仁《宣城杂诗》云:“双旌夹五马,玉箫兼象管。”这几句词的标点也有不妥之处,“恍惚曾闻”后当用逗点。因编著者是按押韵的原则标点,即押韵的地方用句号,“闻”不是韵脚字,“晚”、“管”才是韵脚字。
    2、《台城路·四月廿四城东泛舟》:“维舟渡口。听萧寺钟声,梵宫轻扣。”
    第195页注释⑥萧寺:静寂的寺庙。按当时广渠门内有夕照寺、南台寺、弥勒庵,道观有蟠桃宫等。
    把“萧寺”解释为“静寂的寺庙”,不确,“萧”不是“静寂”的意思。“萧寺”指佛寺。南朝梁武帝萧衍崇奉佛教,广造寺庙。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云:“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如唐人韩翎《留题宁川香盖寺壁》:“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李贺《马》其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3、《满江红·辛丑十一日……》:“饭王孙,粗粝菜根香,逢漂母。”
    第459页注释⑧逢漂母:春秋楚平王时,伍员(子胥)父兄遭谗被害,伍员连夜出奔,途中遇浣纱女(即漂母)以饭食救其饥。楚军追至,浣纱女恐受辱,便抱石沉江而死,有戏曲《浣纱记》等演其事。此处以熊妪的义行比喻漂母。
    “注释”谓“此处以熊妪的义行比喻漂母”,甚是,但说“漂母”就是“浣纱女”,用伍子胥出逃路遇浣纱女予饭救饥之事,则不确。《吴越春秋》载伍子胥事没有出现“漂母”一词,予伍子胥饭食救饥的也不是浣纱女,而是“击绵于濑水之上”的女子,“漂母”也不等于“浣纱女”。“漂母”一词实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在水边漂洗衣物的老妇。漂母曾馈食韩信:“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太清此处是把“守灵老仆熊妪”为她们“具菜羹粟饭以进食”比喻为漂母馈食韩信。
    4、《风入松·题王叔明(听松图)》:“幽人肥遁厌烦哗,云水生涯。”
    第314页注释⑤幽人:幽僻隐居的人。肥遁:也作“肥脂”,肥膘厚肉。烦哗:喧嚣。全句说,画中这位隐者,厌恶食甘餍肥,讨厌喧嚣的都市生活。
    《水调歌头·中秋独酌,用东坡韵》:“何日谢尘累,肥逐水云间。”
    第412页注释④肥遯:避世隐居。遯:同遁。《易》疏:“肥,饶裕也……最在外极,无应于内。心无疑顾,是遯之最优,故日肥遯。”一说“肥”当“飞”讲。
    这两首词中的“肥遁”都应是“隐居避世”的意思,后一首的解释正确,而前一首的注释把“肥遁”释为“肥腯”、“肥膘厚肉”,则误。肥腯是指牲畜兽类膘肥肉厚。腯,肥壮也。《左传·桓公六年》:“吾牲;肥脂,粢盛丰备,何则不信?”葛洪《抱朴子·道意》:“烹宰肥脂,沃酹醪醴。”所以,“肥腯”不同“肥遁”。但“肥遯”同“肥遁”,因“逦”是“遁”的本字,意为隐避、逃走。“幽人肥遁厌烦哗,云水生涯”两句是说隐士避世隐居,厌恶喧嚣的都市生活,过的是与云水相伴的日子。“厌烦哗”是指厌恶喧嚣的都市生活,而不是指“厌恶食甘餍肥”。
    5、《木兰花慢·瓶花论,效刘克庄体》:“铜觚瓦瓮古军持,风月好良期。”
    第234页注释⑤觚:酒器,上面有长圆形喇叭口。饔,瓮。古军持:古代行军必备。 “注释”谓“古军持”为“古代行军必备”,“讲解”中还说“铜觚、瓦瓮之类的器式与古代军队行军必有仪仗一样也是很重要的”,误。这里的“军持”,当是插花的瓶。这首词是咏赞插花艺术的,自然涉及插花的瓶,“铜觚”、“瓦瓮”也是插花用的器物,词题就点明“瓶花论”,并且首句还说“瓶花千百样,要好是,在人为”。清人陶炜《课业余谈·器》云:“军持,净瓶也。”军持,源于梵语,即澡罐或净瓶,僧人游方时所携带,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后来亦指形略扁,双耳可穿绳,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
    6、《秋风第一枝·桂》:“碧丛丛、金粟飘香。乍染衣裾,风露生凉。……夜深沉,仙姝澹妆,听彻清商……”
    第214页注释①粟:谷子,俗称小米。此指谷穗。⑧清商:古代划分的五音之一,即商调。此泛指歌曲。
    《云淡秋空·八月廿一屏山姊招看桂花》:“傍午忽传,良朋邀我,秋色同看。金粟香飘,碧天云淡,画阁人闲。”
    第587页注释①金粟:秋熟的谷穗。
    把“金粟”释为小米,谓指谷穗,非是,两首词中的“金粟”都比喻桂花。桂花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像粟米,黄色或黄白色,故称金粟。若把“金粟”释为“谷穗”,不仅与“碧丛丛”扦格,而且与词题“桂”、“看桂花”无关。词咏桂花,“碧丛丛”写桂叶,“金粟”写桂花。
    谓“清商”泛指歌曲,甚是;然而说“清商”是“古代划分的五音之一,即商调”,则不妥。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又称五声。五音的“商”跟“清商”是有区别的。“清商”是指清商乐。汉魏六朝的音乐称清乐,又称清商乐,因清调以商为主,故称清商。古代诗歌中常常写到清商乐,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唐代诗人吴少微《古意》也云:“妙舞轻回拂长袖,高歌浩唱发清商。”太清此处当是用清商乐来代指歌曲。
    7、《瑶华·代许滇生六兄题(海棠庵填词图)》:“衍波笺,斟酌宫商,付与双鬟低度。”
    第420页注释⑥双鬟:一位女子。此处是设想的名字,不一定是真名。
    《雪狮儿·雪窗满成》:“嘱咐双鬟莫扫,爱天然作就,画材诗料。”
    第453页注释⑥双鬟:丫环的名字,但不一定是实指。
    《金缕曲·题吴淑芳夫人(霜柏慈筠图)》:“虚堂把卷双鬟侍。对芳塘、一弘澄碧,轻阴满地。”
    第558页注释⑧双鬟:侍婢的名字。但古诗词中这是一种通称,不一定是确指。
    这三首词中的“双鬟”,“注释”都说是女子或婢女的名字,非是。“双鬟”本指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用以指代歌女或婢女。唐薛用弱《集异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燕,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俄而一伶拊节而唱……寻又一伶讴之日……寻又一伶讴日……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日:‘黄河远上白云间……”’在这则记载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都不知道四个歌妓的名字,或者谓“一伶”,或者以发髻样式来指代,这里的“双鬟”即指歌女。
    8、《惜秋华·题竹轩王孙祥林小照》:“万里高空,度西风画出,一行飞雁。三径菊花,东篱露黄开遍。……王孙富贵风流,况大隐、旁人争羡。”
    第488页注释③菊花,东篱:菊花开在东篱边,源于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三径:三行。露黄:菊花以黄色为主,又称黄花,所以“露黄”即露出黄色的菊花。⑨大隐:不出来做官的人。
    释“三径”为“三行”,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李善注:“《三辅决录》日:蒋诩,字符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谓汉朝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两人往来。可见“三径”本指三条小路,但后人以之作为隐士居所之称。
    释“大隐”为“不出来做官的人”,不准确。“大隐”当与“小隐”相对,指身居朝市而过隐居生活的人。东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9、《满江红·和张元干(芦川词)》:“对残灯顾影,共谁斟酌?昨夜雨晴知骤暖,等闲负了三春约。”
    第30页注释⑥等闲:词中常用。平淡无奇之意。
    把“等闲”释为“平淡无奇”,不妥,“等闲”当是“无端”、“白白地”的意思。欧阳修《南歌子》:“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元人邵亨贞《蝶恋花》:“忽见呢喃华屋底,等闲牵动离人泪。”
    10、《卖花声·像生花》:“竹簏盛来,多少像生花卉。”
    第59页注释①像生花:模仿各种人形制成的工艺品。有绢和通草等不同制作材料。同年,奕绘有《五彩结同心·像生花》词叙述通草制作的一种,甚详,可参看。
    “注释”谓“像生花”是“模仿各种人形制成的工艺品”,不确,应是模仿各种花卉制成的工艺品。所谓像生,是指以纸、绢等仿自然物(如花、果、人物等)制作的工艺品,因制作精巧,活脱如生,故称像生。此词描写的是用江南生产的绫仿制的各种花朵,词中说得很清楚:“竹簏盛来,多少像生花卉。”
    “谁家妙手,特把春光游戏。剪吴绫、点金贴翠。”
    11、《踏莎行·冬夜听歌》:“彩袖高扬,柘枝低舞,檀槽慢捻冰弦柱。”
    第605页注释⑥檀槽慢捻冰弦柱:形容乐器的弹奏。檀槽是檀木做的弦柱抚手的部位。因稍有凹部,所以叫槽。捻(ni6.n):用手指弹拨琴弦。
    “注释”对“檀槽”的解释,不太准确,未指明此处的“檀槽”代指琵琶。檀槽,指用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代指琵琶等乐器。李贺《感春》云:“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三:“唐人所谓胡琴,应是五弦琵琶耳。檀槽,谓以紫檀木为琵琶槽。”张先《西江月》云:“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尊前一行。”顾太清《琵琶仙·题琵琶妓陈三宝小像》云:“争不似、浔阳湓浦,抱檀槽、感动司马。”这几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故“檀槽”也是代指琵琶。
    12、《惜红衣·雨中池上,用姜白石韵》:“电掣金蛇,雨翻黑墨。风枝无力。”
    第114页注释②电掣金蛇:形容雷电闪光。掣:迅猛,通鸷。
    《江神子·浴佛日喜雨》:“阿香油壁碾轻车,电光加,掣金蛇。一夜甘霖,普济万千家。”
    第481页注释③金蛇:闪电。陆游《龙湫歌》:“鳞间出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层云中。”掣:手中牵引。
    对“掣”的解释,两处不一样:一谓“掣”通“鸷”,迅猛的意思,不知有何根据?一谓指“手中牵引”,基本正确。其实,两词中的“掣”,都是“牵引”、“拉曳”的意思。“电掣金蛇,雨翻黑墨”两句是说:闪电好像拉曳金蛇,乌云好似打翻黑墨。
    13、《沁园春·桃花源次夫子韵》:“此中大好盘桓。有人面,依稀似旧年。”
    第152页注释⑧盘桓:止步。
    把“盘桓”释为“止步”,不确,这里的“盘桓”当是“徘徊”、“逗留”之意。
    14、《飞雪满群山·梨花》:“积雪魂轻,停云香腻,朦胧酿作微阴。……玉容寂寞,霓裳舞倦,芳事者番深。……婷婷标格,溶溶院落,春宵一刻千金。”
    第46页注释①“积雪魂轻”二句:因词咏梨花。梨花初春早放,所以还馀积雪。香腻意为浓香。
    “注释”谓“积雪”为初春时节的雪,不当。此句的“积雪”,不是写实,而是比喻梨花。“积雪魂轻,停云香腻”两句意为:枝上的梨花像积雪但比雪轻,像停聚的白云但有浓香。“玉容寂寞”、“溶溶院落”都是化用古人有关梨花的诗句,前者化用自居易《长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后者化用晏殊《无题》中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注释”应该指出。
    15、《玉楼春》:“回头一笑嘱花王,来岁花开仍过问。”
    第185页注释⑥花王:花的首领。拟想之辞。
    此词序云:“廿四,仍同云姜、纫兰、素安、金夫人、徐夫人过枣花寺看牡丹,因前日风雨,花已零落殆尽。”可知词中的花王,当指牡丹。古人正谓牡丹为花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钱思公尝日:‘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注释把“花王”释为“花的首领”,不确,谓为“拟想之辞”更不当。
    16、《菩萨蛮·西峰寺》:“罗瞧岭下苍烟织,乱云深谷披荆棘。红叶被山阿,寒林废塔多。”
    第334页注释③山阿:山的下部。
    《洞仙歌·集(楚辞·山鬼章)字》:“有人窈窕,表灵旗云路。独立幽篁被蘅杜。杳冥冥,松柏昼晦山阿,儋忘归,采秀折兰带薜。”
    第505页注释⑥山阿:山之弯曲处。阿,读ē。
    释“山阿”为“山的下部”,不确;释为“山之弯曲处”才正确。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楚辞章句》注:“阿,曲隅也。”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17、《定风波·雨中海棠》:“晓起庭除积落花,乱红和雨受风斜。”
    第364页注释①庭除:清扫院落。
    “庭除”不是“清扫院落”的意思,而是指“庭阶”。晋人曹摅《思友人》诗:“密云翳阳景,霖潦淹庭除。”唐代刘兼《对镜》诗:“风送竹声侵枕簟,月移花影过庭除。”
    18、《满江红·人日观音院饯云姜南归》:“新年事、匆匆过。冰初解,东风大。隔江关千里,相思无那。”
    第260页注释⑥无那:不任。形容多而不任重负。
    “无那”当是“无限”、“无尽”的意思,释为“不任”,不准确。李煜《一斛珠》:“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陈与义《点绛唇·紫阳寒食》:“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愁无那。”
    19、《金缕曲·戏述懒》:“蔷薇露,不须盥。”
    第375页注释⑦盥(guàn):洗。
    “蔷薇露”未出注,不妥,此处的蔷薇露是指蔷薇水,即花露水。唐人冯贽《云仙杂记·大雅之文》云:“柳宗元得韩愈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熏玉蕤香后发读,日:‘大雅之文,正当如是”’。南唐张泌《妆楼记·蔷薇水》云:“周显德五年,昆明国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宋人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五:“旧说蔷薇水乃外国采蔷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实用白金为甑,采蔷薇花蒸汽成水。”宋人王炎《朝中措·九月末水仙开》词:“蔷薇露染玉肌肤,欲试缕金衣。”
    20《海棠春·自题画海棠,用秦少游韵》:“放下水晶帘,相伴炉烟袅。”
    第503页注释②水晶帘:用薄纱缝制的窗帘。
    把“水晶帘”解释为“用薄纱缝制的窗帘”,不准确。“水晶帘”,亦作水精帘,本指用水晶制成的帘子,后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元人萧士簧《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水精帘以水精为之,如今之琉璃帘也。”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梨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21、《南柯子·中元由金项山回南谷山中书所见》:“繗络生凉意,肩舆缓缓行。”
    第494页注释②缔络:粗细不同的麻布。这里形容紧一阵,慢一阵的凉风。
    “注释”谓“稀綌”是“形容紧一阵、慢一阵的凉风”,非是。葛之细者日絺,粗者日络。絺络是葛布的统称,引申为葛衣。葛衣为夏日所穿。《韩非子·五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词中所写时间为中元,“絺络生凉意”是说身上穿着夏衣,已经感觉到了凉意。
    22、《江神子·听项屏山姊钏弹琴》:“落花风度水云声,韵泠泠,特分明。”
    第400页注释③落花风度:形容中年女子的美好风度。水云声:指屏山琴曲中行云流水的乐音。
    “注释”把“落花风度”解释为“形容中年女子的美好风度”,“讲解”中还说“形容操琴者的成熟稳健的中年风度,其中又有着她的‘水云声’般的娴雅”,误。这句中的“度”当是“吹过”、“吹来”的意思。顾太清词中有这样的用法,如《贺新凉·代人题(竹深荷净图)》:“一阵阵、微风香度。”《惜秋华·题竹轩王孙祥林小照》:“万里高空,度西风画出,一行飞雁。”第488页注释②:“度:吹过。还有人们熟悉的王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落花风度水云声”的意思是落花风吹来水云声,用以形容琴声,所以紧接下一句是“韵泠泠”。“落花风”一词,古代诗词出现颇多,如唐代唐彦谦《咏马》:“骑过玉楼金辔响,一声嘶断落花风。”宋代李之仪《菩萨蛮》:“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赵长卿《虞美人·深春》:“向晚一钩新月,落花风。”
    23、《鹧鸪天·为孟文写冬花小幅并题》:“窗外寒梅报早春,山茶红绽十分新。宓妃小试凌波袜,意态由来画不真。”
    第49页注释②宓(fú)妃:传说中的洛水女神,所以说她“小试凌波袜”。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③意态:指画中的宓妃。
    “宓妃小试凌波袜”一句,当指出出自曹植《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从词题和全词来看,所谓“冬花”指寒梅和山茶,作者把花的意态比喻为洛水女神宓妃。“意态由来画不真”一句,应指出出自王安石的《明妃曲》:“归来却怪丹青手,人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24、《浪淘沙·偶成》:“人生竞无休。驿马耕牛。道人眉上不生愁。闲把丹书窗下坐,此外何求。光景去悠悠。岁月难留。百年同作土馒头。打叠身心安稳处,顺水行舟。”
    第48页注释⑥土馒头:坟。
    “注释”最好指出“土馒头”即“坟”的出处,这样读者理解会更深刻。唐代王梵志诗云:“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红楼梦》第15回回目“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铁槛寺”、“馒头庵”即本于范成大诗句。顾太清曾用“云槎外史”的笔名撰写《红楼梦》的续书,名为《红楼梦影》,24回,应该非常熟悉“土馒头”的出处。
    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