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浅议古籍书目数据库之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曼丽 参加讨论

    古籍是图书馆文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我国5000年文明史的发展,记录了我国祖先观察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成果。这些文献不仅是研究人类发展进步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文化经济发展必须借鉴的资料。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古籍,是图书馆实现全面自动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又是实现古籍利用全面自动化的基础。
    1.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的重要性
    要建成符合中国古籍实际的数据库,首先要考虑的是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我国一些藏有古籍的图书馆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如南京图书馆已建立了40多万条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北京图书馆在宋元版书目数据库建设上正探索前进,西北大学图书馆也在建立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
    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立,为篇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古籍作为特殊的文献,不仅其内容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的形式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使许多古籍都有了文物保护价值。各图书馆为了降低损耗,对读者对象都作了限制,查阅方式也有严格规定,造成了藏与用的矛盾。采用计算机管理古籍,可避免直接阅读古籍,又能使读者所需资料顺利到手。要实现古籍全文数字化,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是基础。书目数据库的建立可使古籍工作者对馆藏古籍情况一目了然,进而合理安排哪些古籍应先建立篇目数据库,哪些应先建立全文数据库,达到最终实现古籍全文数字化的目的。
    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简化了查阅古籍的方法,增加了检索途径,可以极大地方便读者,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任何图书馆要想实现为读者服务,就必须在藏书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桥梁就是编制的各种目录。在传统的手工编目中,图书馆一般只能为读者提供书名、责任者、分类三种检索途径。建立了古籍书目数据库后就可提供多种途径,检索方式也非常灵活,可以实现组配检索,拓宽检索视野,而且检索结果准确。依书名为例,过去的卡片仅能从正书名检索,计算机检索可提供封面题名、书脊题名、书签题名、序跋题名、副题名等其它题名。人们查找古籍,特别注重版本,手工卡片无法从版本项的著录入手查找文献;计算机提供了方便,可以从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各方面查找。所以古籍书目数据库为开发利用古籍提供了最快捷、最准确的途径。
    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立,为实现网络化服务和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就是要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组织成机读目录,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特殊功能,连成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网络,打破古籍长期封闭的状态,实现古籍文献信息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2.古籍建库应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保障数据通用,易于交换的基础。古籍机读目录的建设,既要满足目前业务工作的需求,又要使其能满足今后网络化数据库交换的需求。所以,古籍建库中已有的规则与标准一定要严格执行。
    古籍建库首先应以《古籍著录规则》作为数据源的规范化准则。由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编撰小组编写,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推荐使用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是在修订、完善各类型文献著录标准的基础上,将各类型文献著录规则融为一体,通过标目法对文献题名和责任者名称予以规范控制,并确定不同名称的参照关系,以形成具有我国汉语言文字特点,又与世界书目控制原则相吻合的一套完整、系统的编目规则。其中的(古籍著录规则》是为古籍书目记录进入我国统一的文献报导和检索体系,开展国内外信息交流,更好地开发利用古籍资源而制定的。它是依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古书)》 [ISBD(A)]制定的。因此,严格遵照《古籍著录规则》做出的书目数据,就能达到著录规范化的要求。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古籍机读目录格式》。古籍虽然特殊,但它却具备现代文献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可以用书名、著者、版本等来标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中的题名与责任说明、版本说明等著录信息块,同样适合于标识古籍。古籍中丛书内容比较复杂,整套丛书集中著录时,很难从子目部分检索。若每个子目都做子目卡片又特别麻烦。《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的丛编著录信息块,使著录丛书及其子目极为方便,而且也不会使子目漏检。同时,从《古籍著录规则》和《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的关系看,两者也是相适应的。因此,依照《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录入,就能做到古籍书目数据库规范化。
    要建立统一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古籍的分类应采用同一标准。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馆使用的分类法也各不相同,对古籍书目数据库有一定的影响,应尽快制定古籍分类规范化的标准。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坐、靠、等,推迟古籍书目建库工作,可先按各馆原来使用的分类法建库,有了统一的分类标准后,仅改此部分即可。
    《古籍著录规则》规定:古籍著录使用规范的繁体字;《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总则·著录用文字》又规定:题名与责任者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和丛编项一般按所著录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被著录文献使用的文字出现谬误,应如实著录。古籍书都是手工刻版,随意性很大,有些字免不了多刻一笔或少刻几笔。这对于手工著录来说,没有困难,无论繁体字、异体字、自造字、避讳字照书写就可以。这些字要在计算机中照录,目前虽然有2万多汉字的大汉字库,但古籍中的一些不规范的字还是无法录入。所以对计算机需要有一个适合于古籍文字使用的标准统一的大汉字库。
    3.古籍建库实施的步骤
    一个数据库的建立,数据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制约着数据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在数据库建立的起始阶段就对数据的质量予以足够的重视。建库除了相应的技术设备、应用软件和相应的规则外,手工检索目录体系的完备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质量。所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西北大学图书馆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的经验谈谈具体实施步骤:
    a.按《古籍著录规则》重新著录古籍。80年代中期以前,全国没有统一的古籍著录规则,所以卡片未按规范化著录,大部头的丛书也未作子目卡片。要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将原来的卡片作为书目数据源是万万不行的。为使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顺利建成,古籍室组织了所有古籍分编人员对古籍进行严格核对,改正原著录项目中的错误,补充著录不全的书目信息,然后严格按照《古籍著录规则》编写卡片,为计算机的录入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源。b.为了进一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和速度,馆长亲自领导,由自动化部的计算机专家和古籍室专门从事古籍编目的人员共同制定建库方案,详细确定检索字段,制定馆藏古籍书目著录字段说明,对字段的选取、著录详简级次和标引细则等作了规定,使各字段严格与《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保持一致。c.开始数据的录入工作。我们挑选了几位曾参加过普通书目回溯建库的人员录入书目数据,先对他们进行短期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古籍与普通书目著录的不同。在录入过程中,关于字段方面的问题由计算机专家解决,遇见古籍著录版本、著者、书名、繁体字等由懂古籍的人员解决,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发现间题集中讨论解决。这样由古籍室提供数据源、自动化部制定录入字段、录入员录入数据,解决了计算机专家、录入人员不懂古籍,古籍人员不熟悉计算机操作,录入速度慢的矛盾。d.在录入过程中,严格审校制度。计算机专家随时抽查,发现某些字段录入有问题及时纠正;古籍人员依据目录卡片的内容,对已录入的数据进行逐字逐段审核,且在审校过程中,了解、熟悉直至掌握计算机录入方法。这些措施的施行既保证了数据录入的质量,又提高了建库速度,也使古籍编目人员逐步掌握了古籍书目数据的机录方法,为以后书目数据库的管理及指导读者检索创造了条件。
    目前,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定统一分类规则、建立适合古籍的大汉字库、古籍机读目录格式的创建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不论怎样说,古籍作为图书馆的一个整体,已经开始跟上改革的步伐,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古籍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不会遥遥无期了。
    参考文献:
    [1]宫爱东.新世纪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几个问题、图书馆学刊,2000;(l)
    [2]赵明.关于图书馆古籍管理现代化的思考.图书馆学刊,2000;(l)
    [3]强自力等.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的思考.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
    [4]李致忠.北京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战略思考.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l)
    [5]秦淑贞,论古籍书目数据库规范化.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l)
    [6]张颖,熊承新.公共图书馆回溯书目数据库建设浅议、图书馆论丛,1998;(l)
    [7]富平.中文机读书口数据质量控制的几个问题.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1)
    [8]中国文献编撰小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9]朱岩等.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北京:文化部印制厂,1996
    (作者工作单位:西北大学 西安710069)
    原载:【《情报杂志》2009年9月第19卷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