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新安志》的编纂历程考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肖建新 参加讨论

    南宋罗愿(1136-1184)所撰的《新安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方志之一。人们长期以来关注较多的是该志的价值和地位,而对它的编纂过程,尤其有关编纂的具体时间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现存的各《新安志》版本也都没有注明修纂年代。罗愿作于淳熙二年(1175)三月的《新安志•自序》中说,“会邦君赵侯闻之,勉使卒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新安志》也就说:“淳熙二年,赵不悔为州守,乃俾愿续成之”,并且宋代就有人“见罗氏《新安志》,刊于淳熙二年”,现代方志学家刘尚恒在《罗愿和他的〈新安志〉》中说,“淳熙二年乙未……撰《新安志》成”,王德恒等也说,“《新安志》成书于宋淳熙二年”,因而,一般认为《新安志》撰成于淳熙二年,并有刻本问世。但也有认为《新安志》是在这一年时间里完成的,在历史上《直斋书录题解》和《文献通考》就说,“郡人罗愿撰时淳熙二年”,而当代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也说,“宋淳熙二年(1175)纂”。为此,把淳熙二年作为《新安志》的成书年代,也类似于现代版权概念下的出版或版次年代,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把这一年等同于《新安志》的编纂年代就不确切了,《新安志》绝不只是在这年撰写的,而是历经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
    在方志学论著中,仓修良先生的《方志学通论》对《新安志》的编纂过程作了简要概括,“从其为该志所作的《序》来看,编纂《新安志》乃是他的宿愿,并且早就从事资料汇集采访工作。而赵不悔乾道九年(1173)出知徽州,也有此要求,于是便邀请承担此事,因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便能成书,如此之快,决非出于偶然”。仓先生的看法是在认真解读罗愿自序后下的判语,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囿于论述的主旨,没有进一步把《新安志》的修纂时间和过程深究下去。历史上,较早的罗愿传记资料,如脱脱《宋史》的罗汝楫附传《罗愿》没有提及,只在卷二百四《艺文志三》著录,曹泾所作的《鄂州太守存斋先生罗公传》述及《新安志》,但没有说清楚修纂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新安志》编纂的理解和把握。
    当然,限于资料,有些问题确难讲得很清楚、很具体,但为了研究的深入,还得要做最大的努力。
    要弄清这一问题,我们还是最好回到罗愿的《自序》上来,他对自己的编纂工作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并且提供了较多的信息。罗序曰:
    至大中祥符中颁李宗谔所修《新图经》于天下,则由前诸书废不显,而官府顷罹睦寇,又失祥符所颁,特抄取计簿益之,以里魁亭父之所隐实者编以为册余五六十年矣,私窃悼之,间因阅前史及国典并杂家稗说有及此者,稍稍附着。后得《祥符图经》于民间,则纲目粗设,益访故老求遗事,思辑为一书,然未果就。会邦君赵侯闻之,勉使卒业,约敕诸曹,遇咨辄报,且谕属县网罗金石之文,使得辅成其说而书出矣。
    罗愿的序实际上揭示了《新安志》编纂所历经的三个阶段,一是《祥符图经》复得之前,罗愿收集计簿、前史、国典及杂家稗说作为编纂《新安志》的基本资料;二是《祥符图经》复得之后,参考纲目,并访求遗事,欲撰成一书,而未能实现;三是在郡侯赵不悔的鼓励和支持下,网罗各县金石之文,最终成书。这一自序虽交待了《新安志》编纂的大致过程,但又带来如下问题,《祥符图经》为何失为何得?何时复得?罗愿以什么身份在什么状况下准备修志?赵不悔究竟在什么时间支持罗愿修纂?这些细节恰能反映《新安志》编纂的真实,也能从某一角度说明宋代方志的资料基础和承继关系。这些细节实际上归结于以下两个问题。
    一、《祥符图经》失而复得与罗愿修志准备
    《祥符图经》,也就是《新图经》,今佚。它对《新安志》的修撰产生直接影响,清代阮元在《文选楼藏书记》卷六中就明确地指出,“是书本《祥符图经》,考订详悉,辑成一书”。也即《新安志》是根据《祥符图经》修成的。这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李宗谔等编纂的一部全国性图经,也是一部重要的宋代方志。脱脱《宋史》卷二百六十五有李宗谔的本传,李昉的儿子,举进士为校书郎,真宗即位,历起居舍人、翰林学士等。而《宋史》上没有把他修撰这部图经的事讲清楚,幸好《玉海》有一段珍贵的记录,名之为《祥符州县图经》,叙述这部图经在大中祥符时的修纂过程以及李宗谔的作用。
    隋有《诸州图经集》一百卷。景德四年二月乙亥,命学士邢昺、吕祐之、杜镐、戚纶、陈彭年编集车驾所经古迹。庚辰(十二日,一云十四日敕),真宗因览《西京图经》有所未备,诏诸路州府军监以图经校勘,编入古迹,选文学之官纂修校正补其阙略来上。及诸路以图经献,诏知制诰孙仅、待制戚纶、真(直)集贤院王随、评事宋绶、邵焕校定,仅等以其体制不一,遂加例重修,命翰学李宗谔、知制诰王曾领其事,又增张知白、晏殊,又择选人李垂、韩羲等六人参其事。祥符元年四月戊子,龙图待制戚纶请,令修图经官先修东封所过州县图经进内,仍赐中书、密院、崇文院各一本,以备检阅。从之。三年十二月丁巳,书成,凡一千五百六十六卷(目录二卷),宗谔等上之。诏嘉奖赐器币,命宗谔为序。
    据此记载,宋代《祥符州县图经》很可能参阅了隋代的《诸州图经集》,学士邢昺等从景德四年(1007)开始,编集车驾所过之古迹。大中祥符元年(1008),龙图阁待制戚纶进东封所过州县图经,并颁中书、枢密院、崇文院各一本。至大中祥符三年(1010),此图经编成,李宗谔进奏,凡一千五百六十六卷。这显然是一部全国性的图经,并且质量较高,甚至能够替代其他方志,致使“由前诸书废不显”,也即导致了此前这一地区方志,如梁萧几《新安山水志》、王笃《新安记》,唐代《歙县图经》等的佚失。这部《祥符州县图经》应该就是罗愿自序所说的《祥符图经》,曾在北宋长期存在。
    这部图历经百余年后,至北宋末年,“官府顷罹睦寇”,即方腊起事后,因社会的动乱而一度亡佚。方腊起事在宣和二年(1120)十月,《宋史》卷二十二载:“方腊反,命谭稹讨之”,《新安文献志》卷二十二载:“睦寇俶扰东南,陷杭、睦、歙、处、婺、衢等州”,次年三月,“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清溪”(《宋史》卷二十二),但各地起义不断。此后,宋代又面临金兵南侵,经历靖康亡国,南宋建立后又与金战事不断,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里,人们没有时间、心思和精力去从事文化活动,也就不会为了编纂方志而寻找资料,重新发现《祥符图经》的可能实在太小。
    至孝宗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社会稍微安定一下,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罗愿所处的小环境也有较大变化。罗愿生于绍兴六年(1136),20岁荫补承务郎,授临安府新城县监税,乾道二年(1166)进士及第,授鄱阳知县,改主台州崇道观。至乾道八年(1172),罗愿37岁,通判赣州,时“寇攘甫定,一以政清讼简,化美风俗为务,赣人赖之,颂声翕然”。在此相对安定的条件下,他才有心情和精力去收集资料,考订文献,“化美风俗为务”,同时也有可能幸“得《祥符图经》于民间”,再加历经动荡和游宦之后,更倍思桑梓,欲表彰乡里,编纂《新安志》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因此,罗愿通判赣州后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修纂《新安志》,这是很有可能的。同时,他在赣州还著述《尔雅翼》,于淳熙元年(1174)撰成,也表明他此时对文教的重视。当然,他的修撰准备可能还要早一些,在复得《祥符图经》之前,“间因阅前史及国典并杂家稗说有及此者,稍稍附着”,也即在通判赣州之前,已做不少“附着”的工作。这一点可从他的《新安志•附汪王庙考实》得到佐证,他在考后明确标明,“乾道五年九月朔,州民罗愿述”,也就是说,早在乾道五年(1169)作考实,即已开始修纂《新安志》了。当时,他应该在主台州崇道观的任上。为此,他编纂《新安志》的准备较早,正如赵不悔序所云,“用心勤且旧矣”。不过,限于资料,要具体确定是从哪年开始的,就比较困难了。
    二、赵不悔知徽州与《新安志》的正式编纂
    由上可见,《祥符图经》复得之前,罗愿开始收集资料,为编纂《新安志》作了准备。而“后得《祥符图经》于民间,则纲目粗设,益访故老求遗事,思辑为一书,然未果就”。正是复得《祥符图经》,促使他设纲目、求遗事、思辑书,他当时通判赣州,与徽州官吏联系不会太多,加上资料缺乏,修志自然不会很顺利,但《祥符图经》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据不完全统计,罗愿后来在《新安志》正文中直接引用名为《祥符经》的11次,注释中引用17次,此外在注释中还引用名为《祥符图经》的1次,引用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方志性的资料。《祥符图经》为罗愿提供资料,甚至框架,而知州赵不悔进一步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最终使修志的条件完全成熟。
    罗愿在自序中充分肯定了赵不悔在修志中的重要作用,“会邦君赵侯闻之,勉使卒业,约敕诸曹,遇咨辄报,且谕属县网罗金石之文,使得辅成其说而书出矣”。而赵不悔在《新安志》序中也叙述了他与罗愿修志的关系:不悔昔将承乏此州,而吏以《图经》先至,见其疏略即有意于补次。一日对众客语之,客言新章贡倅罗君,盖志存于此者,访拾编摩,蒐取附益,用心勤且旧矣。仆为惊喜,因请之卒业,成一家书以表见于时,于是《新安志》出焉。此序表明,赵不悔知徽州后,发现图经疏略,又从来客获悉罗愿“志存于此者”,于是请他完成修志大业,“成一家之书”。故宋代著名目录学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题解》卷八中就指出,“通判赣州郡人罗愿,撰时淳熙二年,太守则赵不悔也”。其中“撰时淳熙二年”表述不确,前已辨之,而当时太守为赵不悔则属无疑。至于赵不悔的简况,他何时到州,何时邀请罗愿修志,赵序都没有提供或没有交待清楚。
    赵不悔的传记资料很少,有两种较早的史料比较重要,一是《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赵不悔,字敦复,小名犬子,小字相如,年二十六”,绍兴十八年中进士第,四甲第九十六人,为保义郎。二是《新安志》,“左朝赞郎,乾道九年三月二十六到任,任内累转朝请郎”。综合这两条材料,则可知赵不悔一生的大致情况,他生于宣和五年(1123),绍兴十八年(1148)26岁中进士,为保义郎、左朝赞郎,乾道九年(1173)51岁知徽州,后转朝请郎。赵不悔开始知徽州的乾道九年,也是罗愿知赣州的次年,他当时38岁。
    赵不悔到任的具体时间,是乾道九年三月二十六日。上任伊始,了解州情,发现图经的疏略问题,便请罗愿修志。《新安志》的修撰也从此全面展开,著名方志学家仓修良也认为,赵不悔“于是便邀请承担此事,因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便能成书”。从乾道九年(1173)到淳熙二年(1175),《新安志》前后历时三年完成,但如果从此前乾道五年作《附汪王庙考实》算起,则前后历时七年,如再加上以往的准备,历时则更长。因此,淳熙二年只是《新安志》修成的年代,而不是开撰的时间,更不是在这一年内完成的。
    总之,罗愿在三年里,或七年里,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历尽艰辛,付出巨大,把《新安志》编纂成为一部方志史上的经典之作。这应该是在文化使命驱使下的自觉行动,而不是政绩考核诱导下的急功近利。唯有如此,《新安志》才保证了质量,才会长期享誉志坛,如明代方回云:“今《新安志》行于世,与马、班等。”清代章学诚曰:“范氏之《吴郡志》,罗氏之《新安志》,其尤善也。”当然,这些评说又触及《新安志》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当另文作进一步探讨。
    
 

    原载:《中国地方志》2010年0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