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长反映在某儿童科普杂志上出现《“神兽”草泥马海上冲浪》的文章。家长称“草泥马”只是网友恶搞出来骂人的谐音词,用在少儿图书,尤其是科普杂志上十分不宜。对此,杂志社工作人员称此文出现在咨询栏目里,内容多是编辑从网络获取的(12月14日《现代快报》)。 对“草泥马”这个网络“神词儿”,我一直颇有好感。该“神词儿”的出现不仅反映了网友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更是折射了当前一些微妙的社会心态——试想一下,当看到某些社会不良现象的时候,在跟帖中华丽地送某些人一句“草泥马”,是多么给力的事情啊。 可是,“草泥马”虽好,也不该跑到儿童读物上去撒野。毕竟儿童世界不同于成人世界,网络社会也不同于现实社会。而儿童读物跟普通读物不同,其阅读对象乃是未成年人,对“草泥马”这样恶搞出来骂人的谐音词,出版社和编辑必须慎重对待。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网络化,那些流行的东西无须对他们遮遮掩掩,他们懂的比大人还多呢。这当然也有道理。但退一步说,儿童读物即使要用“草泥马”,也应讲究方式、用得其所。例如,在介绍社会现象的文章中,就可以用其来表达公众的情绪,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而我注意到,此次出现的《“神兽”草泥马海上冲浪》的文章,只是一个娱乐性的“花边新闻”罢了,非要拿出这些字眼儿,除了吸引眼球,还能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07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07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