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文学名著改编戏曲的别样风韵 ——看京剧《浮生六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周畅 参加讨论

    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上,北京京剧团上演的改编自清代沈复所著《浮生六记》的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因延续传统、贴近时代、推出新人、思想性强而受到好评。
    有人将沈复的《浮生六记》视为小说,实际上是自传体的叙事散文。因为它虽然有对人物命运历程的轮廓式交代,却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故事,它的精彩之处是对爱情婚姻生活之美的片断记叙,是令人神往而又令人扼腕的生活细节的悠长韵味。要将这样的《浮生六记》搬上舞台,对于剧作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一方面要使原作中的片断式叙述成为舞台上可以演述的“故事”,另一方面又要以戏曲形式传达原作中的悠长韵味,让观众感受到如清泉汩汩涌动出的温暖与凄楚,这就给剧本改编与导演的二度创作带来很大困难。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以及养生记道等“六记”,但现存原作仅存前四记,后两卷散佚。于是改编者由此着手,构思了王二为了套出后两卷求仙得道的秘诀,迷醉沈复,唆使长相颇似沈复亡妻芸娘的喜儿敷演往事的故事框架。改编者又运用戏中戏的套层结构,让沈复与“芸娘”重回到那些令他二人刻骨铭心的人生场景之中,并将似真似幻的情感历程,变为如泣如诉的戏曲演唱。演员虽然只有四个,舞台设置也不很复杂,但观众却受到了强烈的情感震撼与审美感动。
    该剧一方面保留了原作中平凡真实而又悲欢感人的叙事特点,将小说中最能表现沈复与芸娘缠绵悱恻婚姻生活的片断搬上舞台;另一方面巧妙地加入了主人公戏中戏的艺术展示,使原本平面化的故事又多了一个展示层次,在形式上构成一种嵌套式的演述结构。这种艺术构思在歌妓喜儿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剧中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定格在芸娘与沈复的爱情故事里,穿梭在舞台营造的“戏梦人生”中。女演员在喜儿花旦的身份和芸娘青衣的身份之间跳进跳出,转换颇为自如。让人产生梦幻与现实交错的审美感受。
    让观众获得这种独特的观赏体验还归功于该剧的舞台展现。在《浮生六记》的演出过程中,大幕从未拉合,也没有幕与幕之间的舞台提示。甚至四位演员的化妆、换装均在台上进行,丝毫没有台前幕后的区别。观众此时也与演员一同进行感情酝酿,仿佛感觉到这并非是在舞台上的演出,而是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故事,产生“假作真时假亦真”的心理错觉。
    观众的这种心理错觉不仅仅来自编导者对戏里戏外衔接上的艺术设置,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歌妓喜儿对沈复与芸娘婚姻之路的探寻过程。喜儿本是在王二和俞六的唆使下去完成一件自己并不情愿的事情,然而当她进入“梦幻舞台”时,便渐渐身不由己,被自己饰演的“角色”感动。一位风尘女子却因为沈复的一句“我们回家去”而动了真情,让这个沦落人几度落泪,此时她也真正体会到了沈复与芸娘平淡而温馨的婚姻生活,令她羡慕不已。在这里,喜儿的表演由置身戏外到进入戏中,由身不由己到情不自禁,演得颇为动人。喜儿与芸娘的双重身份也让演员的情感在剧中冲突交融,她慢慢卸下了自己“演员”的身份,发誓“珠光宝气再不沾衣”,“只愿续下这段浮生记”。此后喜儿演绎的则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原作中,沈复与芸娘被父母赶出家门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只是偶然遇到酷似芸娘的喜儿。在改编后的舞台上,喜儿却在沈复那里找到了真爱:“自从当歌妓以来,从未得到这样的一个知己。”“白了青丝误了平生,也愿随君去。”尽管这只是一瞬间的情感体验,但她与沈复二人却在这一瞬间超越现实境遇,超越理性的阈限。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喜儿的真情实感在戏中不断地外射和衍生,最终她寻找到了自我的存在,在戏外延续了这种真实情态,回到现实中真切而凄婉地表达了一位红尘女子的真情,最终与沈复二人共赴海外仙山。于是,芸娘——“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她的生命在喜儿身上得以延续。这不仅是沈复与芸娘美满婚姻的另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古典爱情中诗情意味的深刻揭示。这样的《浮生六记》也唤醒了观众骨子里那种散文诗般的情结,在烟火浮生中找寻那种充满诗意的生活理想。
    编导者没有凭借舞台设置的光鲜亮丽吸引观众的目光,而是巧妙地用“情”牵引着每个人的心。舞台背景自始至终只有一只巨大的帆船,将戏里戏外稍作间隔。没有亭台楼阁、繁花似锦的舞台设置,更不是眼下很流行的舞台大制作,仅仅是凭借演员戏里戏外的动情演绎,观众已在主人公的带领下悄然间分别来到喜儿闺房、沧浪亭下、水仙庙中等一系列虚拟场景中,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感觉与情感投入到特定的戏剧情境中,情的动人传达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这样的“情”既唤起了台上演员戏中戏的情感追寻,同时又在台下观众那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
    同时,该剧的“戏中戏”还起到了深刻表现戏曲主题的功能。实际上,沈复在这样的“戏中戏”中是真实自我的再一次重现。他与喜儿扮演的芸娘一同感受曾经的岁月里那深深浅浅的印记,二人伉俪情深的再现向观众传达着浮生若梦的人生感慨,使观众在时光不能倒流时,体验着时光仿佛倒流的特别感觉,在剧场里感受生命的魅力、生命的幸福和生命的忧伤。
    演出结束的时候,观众热烈的掌声里还分明伴随着深深的叹息。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04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0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