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保加利亚作家埃米尔·阿夫拉莫夫·卡洛(Emil Avramov Kalo)在日前结束的中国唐山国际作家写作营上的主题发言,作家以理性思考和深沉情感论述了“作家-自然灾害-文学”这一主题,阐述了自己所理解的作家、文学对于灾难和人类情感的表达。 ——编 者 作家、自然灾害和文学这个主题瞬间将我引入一个无止境的深度论述中,就像讨论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概念一样,它的尺度可以是个体、群体,也可以是普通人的视角。在上述科学领域中,心理学是个小小的例外,因它总是倾向于分析人类和公众的情况,并且与灾害引起的现象相背离(当然,这里不包括那些将爱也视为灾难的情况)。但是,在这里,在这个城市,灵魂的创伤依然存在,不幸遍布在个人和整个社会中。我本想从自身的问题开始谈起,谈论纯属个人的想法。但是,在唐山这个曾发生过故事的地方,在祭奠成千上万亡灵的纪念碑前,以上言论似乎有些过于自私。 是的,灾难确实会降临到某一个家庭、某一个城镇或某一个人身上,而对灾难的体验往往根植于个人的想法和感情中。至少在我看来,这对文学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找到数不尽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灾难现象的好文章。但是,“作家-自然灾害-文学”这一命题是什么时候成为一个问题的,灾难是对谁而言,人们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所谓灾难,是指海洋某处发生海啸或者一艘渔船沉没,还是指成千上万人在海滨遇难的时候?文学在个体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真相,作为个体的人们的困境是什么,他们的痛苦是什么,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情感,甚至包括他们对其他处于困境中的人的认知方式。因此,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狭隘的个体层面、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个体或群体一起分担痛苦的情形下提出来。 某些人会说:“看看这令人惊奇的城市,这里曾被地震彻底摧毁,不幸曾降临在每一个人身上。这次灾难是巨大的。”是的,这是一次总体性的毁灭,但伤害的却总是个人。为什么是个人?因为衡量的标准是内化的,是出于个体的存在。灾难影响的不仅仅是客观现实本身,还会把这种影响强加于个人,这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所有拥有丰富概念内涵的个体本身——作为个体的感受和想法、疼痛和苦难、意愿和软弱,当然还有抵制诱惑和克服懒惰的能力。没有文学,我们就不能在灾难的尽头发现问题的答案。疼痛和苦难会让我们失去最近最亲的亲人,会摧毁我们的家园,这些是不是都随着最后的一次地震消失了?是的,这就是文学所要表现的。 这对作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中有一个悲剧性的讽刺,如果作家自己经历过这些苦难,那么他有充分的条件将这些感受转化为文学作品。这听上去可能有些愤世嫉俗,但只有亲身体会过——当作家身处困境或当灾难造访作家的时候,情感才可以被深刻地描述出来。 当然,除了受难,作家的才能还会被赋予非常重要且与众不同的特点:他的分担苦难的能力。这很不简单,需要爱心和同情心。这种分担苦难的能力可能会在写作过程中使作家的精神受到淬炼,但它最终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字。我想我们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来到唐山。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14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