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写作者与牛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杨小凡 参加讨论

    想起自己与写作有缘,我便常常想起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孙克修,一个便是我目不识丁的老父亲。
    我上小学时下午是没有课的,在那片破庙里,惟一吃公家饭的老师便是“右派”孙克修先生,下午我便牵着羊来学校,一边放羊一边听他讲《水浒》《三国》《封神演义》《林海雪原》等;他家在外地,一个老人很孤独,冬天他就让我跟他睡以便给他暖脚,睡觉前必给我讲一些故事,他在我心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而我的父亲是在我15岁那年,催生和坚定了我的文学梦想。那年的一个秋天,我正在家里写一篇作文,父亲走到我身后要让我去帮他到地里干活。我说我在写作文,将来要当作家。父亲愕然好大一会儿后,问:“作家?作家能挣钱吗?今儿咱家的牛病了,你得去与你哥一道帮着拉犁子!”我一听说要干活,心里就怵,想了想就说,“作家就是写书的,写书能挣钱,等我当了作家挣了钱,一定买一头大牛!”父亲想了想,走了,走出几步又扭过头来说,“你说了啊!爹等着你当作家给我买牛了!”
    父亲言语不多,我们姊妹7人都只怕母亲,没有人怕他。但自那天他说要等我当作家买牛,我便开始有些怕他了。尤其想到那天他吃惊、信任、期待的眼神,我时时有一种担忧,因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承诺。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有些荒唐的事儿,让我坚定了当作家的梦想。
    自从1986年在《散文》上发表处女作后,虽然后来我的工作多次变化,但我一直没有放弃文学的梦想。其间,发表和出版了近三百万字,也获过国内大大小小的奖项,当然,挣的稿费买个铁牛也是没有问题了。但苦于不能突破自己,这中间曾几度停停写写,徘徘徊徊。不过,我依然没有停止阅读与思考,对文学近似宗教式的热爱使我找到了心灵的家园。4年前,当我的前同事们因经济问题受到严罚,我及我的亲人们,由衷地感觉到文学对我的救赎和滋养,从而坚信了文学的力量。文学的教人向“善”性、让人学会“敬畏”的功效,是可以给心灵忏悔、救赎、希望和出路的。
    2008年春节间,我与年过八旬的父亲在书房里聊天。中间,我把自己出版的12本书堆在一起让他看时,他很认真地翻了几十页,然后问,“这都是你写的?”我说,“是!”他又说,“这字跟绿豆差不多,估计有一升斗了吧!”我一听他把字折成绿豆而且用斗计量,便哑然失笑。接着,父亲又说,“当企业啥总,那是临时的,我看写字儿才是你一辈子的营生。你看我,与牛一起种了一辈子田,现在虽然不用牛种地了,可我还把赶牛的鞭留着,牛一辈子最踏实。你们写字儿的也应该像头牛一样,踏实!”父亲的话虽不多,但再一次激发了我心底的责任和激情。从2009年起,我便给自己定了个目标,那就是要坚定自己对文学的追求,把亲身所历的、心中所想的呈现出来。
    爱好写作这么多年来,我常常首先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然后,才思考写什么,怎么写。现在的企业竞争十分激烈,我在企业真是常常与时间赛跑,我的家人也多次说,别那么累了,真不理解你写东西干嘛?也许,他们认为我是为了一些虚名,其实不然。思考可以让我们廓清事情的表面。我觉得这些年,我写作不是跟风、不是盲从、不是为了虚荣、不是为了稿费;更不是对生活以俯视的姿态、道德审判的姿态、关怀的姿态来显示自己的悲悯和获得发表后的虚荣。我的写作冲动,来源于我对生活聆听后的谨慎和审视后的敬畏,我首先是通过写作,来解决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迷茫与困惑,完成属于自己“这一个”的表达与理解。
    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曾说过:“如果我们不开口说话,沉默的黑暗统治就会降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必须对当代生活有所作为,那就是在当今急剧变化的时代不能思考缺席、不能失音、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字。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作家,就将被边缘化,就远离了读者和社会。我自觉有太多的经历,虽然文学只能写印象和记忆,不能把经历生搬,但一个写作者对现场的话语权是不能丢的,否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由于自己做过5年房地产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对农民工兄弟的吃苦耐劳、隐忍善良、狡黠是十分熟悉的,尤其对大大小小的工头们,政府、银行、与房地产相关的社会诸方更为熟知。于是,便有了以房地产业为题材的系列中篇小说《工头儿》《开盘》《家燕》《风的哲学》等;同时,正在写一本叫《新城记》的全面透视房地产业“真相”的长篇小说。这类题材是我离开这个行业4年后才动笔的,与“生活”的隔离,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腾挪的空间。
    2009年底,吉林出版集团要出我的一本叫《龙湾笔记》的笔记体小说,我便选择了多年来写故乡和童年的篇什。我在龙湾这个神奇的村子生活了16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让我终生难以忘怀。无论是老人嘴里作古的人物还是我亲历的各色人等,无论是贫穷、木纳、孤寂还是坚韧、豁达、宽容、朴实、简洁、执著的血肉乡亲,无不让我深思和遐想。他们就是中原农民的代表与象征。我以笔记体小说的方式把他们一个个记录下来,以期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还原和营造我心中的故乡史,并以此为桥梁实现日趋破碎的乡村与繁杂城市的对话。在补充和修改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回故乡,其间,农村的真实现状深深地刺疼了我。于是,我在去年便写下了反映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农村医疗现状、农村非法集资现状、感触农村老人晚年生活的中篇小说《牡丹花开》《高兴》《望花台》《慈母记》。在这4个中篇的写作过程中,我把自己的深思与感情以冷静的笔触融了进去,我尽力地为我的乡亲们包括我自己寻找精神的出路;同时,我还以一种理想和浪漫的气质力求创造一个新的精神世界。无论别人如何评价这几篇小说,但我觉得我在创造一个精神世界,我感觉到了幸福和安慰。
    过了不惑之年,我常常把当下的生活与上世纪80年代的亲历相比照。比过来比过去,我觉得中国人当今的生活越来越无厘头、不正经、真真假假,与梦一样斑驳陆离、虚虚实实,一地鸡毛、鸡零狗碎。在这个金钱至上、欲望横流的背景下,许多人和事都让我读不懂。尤其在男人与女人、婚姻与爱情这些事上,追求的错位、爱与情、情与性、灵与肉、高尚与卑鄙、贪婪与无私、焦虑与无奈、浮躁与坚守、阴谋与阳光、腐败与清贫,几乎都是相悖地存在着。生活的真相是什么?人们的内心真相是什么?这种无可言说的困惑,让我不得开心颜。
    于是,我便写下了以都市男女七情六欲为题材的3个中篇小说:《节外生枝》《女人的战争》《模拟爱情》。10年前,我写了类似的两个中篇小说,一个是以农村女孩进城打工“被”入欢场的《梅子的春天》,一是个农村中年妇女被生活和情感所迫的故事《玉枝打工》。10年了,但有关男男女女的纠结在物欲渐上的当下,越来越让人担忧。现在看来,这5个中篇小说,就是我对农村女性进入城市和城市男女间迷茫状态,渐进式地认识和记录。也许通过我的作品,能把当下男女的迷茫与困惑呈现出冰山一角,给读者以思考。这便是我最大的安慰和幸福了。
    我常常想,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其实就应该像鲁迅先生说牛的那句名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这句话套用在作家身上,我的理解牛奶和血应该是一个作家的良知、悲悯和责任。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一个人真正爱好文学应该是大幸福的。我们许多人的时间和生命是苍白的,有时你不想苍白也不行。但一个作家却有至高无尚的权利,那就是可以用自己作品建立一个多姿多彩的王国,从而使自己拥有几种或多种不同的人生。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时想起我的老父亲与牛在田里耕种的情形。虽然,这已是许多年前的记忆了,但她依然激励着我不停地写下去。就像牛那样踏实地默默地耕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牛的汗水和辛劳,换来的是田野的新绿和希望;我相信,我的努力和追求也一定会迎来我理想中那金灿灿的收获。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