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儿童文学界似乎也不那么清净了,读者那一边发现有作家抄袭和模仿,而作家这一边声称要打官司云云。复制、模仿、商业化写作、抄袭……嘈杂声一片。而整个文学界,呼唤原创力归来的呼声,差不多像喊魂兮归来之声一样惊心动魄。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夸张。文学之魂就是原创力。原创力就像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像初恋情人的第一个热吻,像雪地上的第一个脚印。它强调的是不可取代的属性。就像人们批评的那样: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 我们强调原创力,和我们的“创作”二字的本意是非常相似或者说接近的,区别仅在于内涵的大小而已。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创作创作,创新之作。所谓新,就在于它的独特性,或者说不可复制性。我们当然要借鉴,但借鉴并不是去模仿去抄袭。如果说一个作家就像小学生一样,我们是鼓励他去模仿的,先模仿,再创新。而一个作家去模仿,则有点才思枯竭或者说缺乏职业操守的意味了。抄袭这个词太温和了,应该说是剽窃,而剽窃就是贼了。偷了别人的文字去换取荣誉和金钱,实在为人所不齿。这年头好像道德风气不太好,偷东西的比那发现偷东西的、比失主嗓门更大,实则是掩饰自己的心虚和苍白。 现在的人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对于缺乏原创力的作家来说是件好事,正好可以混水摸鱼。不偷白不偷,偷了也白偷。偷外国作家的,偷已故作家的,安全保险,被人发现也不打紧。偷周围作家的被人发现免不了会被揭发,甚至还会被推上被告台。不过现在的作家都很潇洒,大不了赔点钱呗,有的是钱。说白了,不良的功利的心态妨碍了作家的原创力的发挥(没有原创力的作家还不够资格挨批评)。儿童文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而儿童是容易轻信或者说容易被欺骗和被蒙蔽的(阅读量较少,模仿抄袭是不大容易识别出来的)。成人作家就不同,那些读书仔细的人会逐字逐句地进行对比。很多大作家的小动作都会被发现。文坛不比别的,是个良心的活儿,无论如何闹,都没有人封杀你,所以这样的闹剧才层出不穷。 儿童文学作家有一大景观,是成人作家无法企及的,那就是可以一套一套地写书,成批成批地出书。如此一来,作家的原创力就会大大削弱,而复制、抄袭和模仿就在所难免了。或复制自己,或抄袭他人,都是很正常的事了。以我本人看,当下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人可以称得上是天才,所以怎么可能有如此丰富的想像力和如此蓬勃的创作激情?如果我们深究其创作的驱动力的根源,毫无疑问要归结到名利上来。名和利是诱惑,更是价值的肯定,任何一个作家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去获得是值得鼓励的。问题是,这里没有庄严的法官,一切真伪都在自己内心。 我不否认,作家偶尔也有疏忽的时候。比如说我写了一篇童话《马博士的喷嚏》,很恍惚,不知道是自己写的,还是因为看过别人写的沉潜在了记忆中。斟酌再三,迟迟不敢把稿子投出去。最后请教了几个儿童文学界酷爱读书的朋友,问他们是否见过相似的作品。他们回答没有才敢投出去。我想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尊重。当然,任何一个作家不可能写出来的每一篇都是佳作,但至少应该保证是新作,具有独创性。这个原创力是和作家的气质密切相关的。像张之路这样严谨而富有理性的作家,他作品中的故事在逻辑上是缜密的,是耐得住推敲的;而曹文轩这样唯美风格的作家,文字自然有一种水的灵气;还有秦文君、沈石溪等等,这些作家的文字就如同他们本人一样,具有不可复制性。我们很少见到别人的作品和他们的作品非常相似,我不是说那些可以被别人复制的作家就缺乏原创力,而是说他们的原创力弱了一些。原创力是不能被偷窃的,它是一个作家才华和切身生活体验凝结于自身所形成的独特力量。 原载:《文艺报》2009-07-11 原载:《文艺报》2009-07-1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