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灯亮着,人活着” ——罗丹散文集《缺角的风景》阅读散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贾宝泉 参加讨论

    题目是罗丹散文中的一句话。我感到它同人的生命本源接近,具有暗示的和寓言的意义,就借用了。船灯亮着,在无边暗夜中仿佛大自然明亮的心脏;船灯亮着,这是船的主人还在使船的象征;船灯夕亮晨灭,仿佛人的生命的迅忽。
    多年来,我多次充任罗丹散文的第一个读者,并决定将其刊印于《散文》月刊上。这本集子的作品有10多篇是在《散文》上发表的,是个不小的数目,因为作品中有我认为的好东西。写这篇阅读散记之前,我重新阅读了曾经读过的作品,但未及细读全部作品。
    罗丹散文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是简短、恰好的细节描画。作者写她本人躺在母亲坟头上的情形:“天空的万条白光从树隙、花缝中挤进来,我的脸颊、前胸已满缀着红绿相间的斜纹……山坡上凹处盛着雨水,上面漂着打落的花瓣:这些花瓣,小片似桃形,大片如半月,接近花蕊处粉红嫩白,渐渐地被日光晒成绛红、玫瑰红。”作者写梦中的母亲:“我常看到一座黑色的荒丘上,一个长发飘飘,身穿士林蓝布旗袍的美丽女人在风雨中孤独地行走,她胸前开满殷红的杜鹃花;她每走一步,红瓣就飘落一片,红红的、点状的,像一条细小凄婉的泉溪,将冷寂的土坡划成两半;一阵朔风,那些细碎的、惨红的花瓣又被风吹得飞洒,连同她飘飞的黑发和被风撕裂成碎片的士林蓝布旗袍。”
    细节容易记住,然后于有意无意中在脑海复映。我们回忆以前读过的作品,有时就只忆起一两个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在散文中,一个突出的好细节几乎就是一件作品。
    二是夹进简短议论的叙事风格。如长河夜景:“船只的队伍中总会亮起几盏灯。每盏船灯下都有一个船家的故事。”又如:“我惟一的舅舅在两岁时被人拐走了。河水从此水涨船高,多了外婆的眼泪。”
    少有长段议论,使读者在阅读时不会离开情节过远,以便随时跟着作者的叙述一同朝前走。这是一种从中国叙事传统中拿来的智慧。
    三是她的画家的眼光在文字描述中得到较好的表现。像:“大片厚重的锌白把整个山丘和满坡红杜鹃的轮廊重新勾勒过。”“我一年四季都挂起了百叶窗,月满的夜晚,也只有一条条、一道道虚弱的白光,经过我临窗的书桌后就被折断了。”
    这样的描画明亮,直观,使读者如临实境,接看到了光色,免去了总是担心别人不理解自用意的急躁心理。
    作品题材几乎就是作者自己的分段式履历,作者自己充满坎坷的生活。生活是什么?人既然生”在世间,就要有“活”下去的勇气。叙述得很平静,即使说到心酸处也不慌不忙,这是性格使然。
    “我来自贫寒世家,身上写满伤怀的故事。”被无数作者用了无数次的“沧桑感”,用在罗丹身上是恰当的。父亲早逝,母亲28岁守寡,自己16岁下乡……作者关心普通人的命运,普通人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她容易进入别人不幸事件的核心,并感同身受。外婆思念舅舅站在船头“喊魂”、年青母亲为着养活几个孩子一声不吭地走进卖血者的队伍,使她感到在“人”之外似乎有某种命定的东西,那难以战胜的“宿命”的自然力。她感到自己是“一个衰竭得爬不到敦煌的朝圣者……像一艘漂泊得太久的货船,载着一些货物停靠过一些不知名的口岸,自以为可以扯满风帆勇往直前时,才发现船身已经残破不堪。”也好。这使得作者对于自己未来的业绩不抱奢望,不苦苦追求名声,转而去关注“时运”不济的人们。她同情小篾匠和吉儿一类的人,谦卑地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她这样动情地为菜花歌唱:
    到开春,命贱的菜花籽积攒了一冬的力气,爆出了茸茸的新绿,很快长成二尺多高的个儿,墨绿的梗,葱绿的叶,顶尖摇曳着的花朵嫩黄还白。山里多梯田。菜花怒放时,空廓、寂寥、灰蒙蒙的山峦上,层层飘起大片大片鲜壳的黄色。
    然而,笔锋一转,变成:“菜花……如同子竹尖、青藤叶一般,是和田的绿肥、春耕的铁犁插进泥土之时,就是她美丽短暂的生命结束之日。”美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美因短暂而被人怜悯。
    在离开下乡插队的边远山村三十年后,几个老知青在都市聚会,大家又说起菜花盛开时节挑猪粪的日子:“再苦也苦不过挑猪粪的年代。”临别,“我目送她们的身影消失在纷纷扬扬的雪片中,眼前幻化出飘飘散散的嫩白的淡黄的菜花朵儿。那飞向天边的菜花朵儿啊!”菜花的开落象征着自己以及相同命运的人。
    作者记得住事,属于自觉“回头看”的人。文学艺术要求作家回头看。个人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往事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往事就没有庄重的连绵不断的历史。轻易忘记过去的决不能创造出传世巨著。人们常说的命运感,其实就是历史感,而历史的重复性,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命运的螺旋。
    罗丹散文是女性命运的发言者。写得最多的是母亲,然后是女儿、外婆、婆婆、大姐、吉儿。对往事的眷恋,对母亲深情的缅怀,对命运的艰难抗争却又诚心接受命运的规范,构成作品思想的主线。温婉的语调,明丽的抒情,边说边议的独语式宣叙,体现着作品的总体艺术风格;而画家的眼神和技法,使作者对于自然以及人物的观察、描画,增添了明媚和新鲜。
    罗丹的故事大抵就是一只船的故事。船的命运联结着她们祖孙几代人的命运。船对于她们,就是北方人足下的大地,宇航员足下的特种金属体。作者说:“不管我怎样走动,有过多少次的房屋搬迁,都离不开河。”是的,船,总是离不开河。作者又说:“当真正的忧伤抛却之后,也就不再为虚名而忙碌,平平淡淡,一如小河流水。”她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隐约透露着归宿感和因果情结,希望河水流得平静些,不喧哗,少张扬,然而又力所能及地运载什么,让那些菜花一样的人们,多少节省些生命的柴薪。人的生命来自于水,潜意识中便喜欢把自己比做船。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罗素认为:“人的个人生存应当像一条河,起始很小,窄窄地夹在两岸中间,猛冲过岩石和瀑布,渐渐地河变宽了,岸向后退,水流更为安静”。到这时候,经历过人生波澜的人才能说,我终于自由了!我已看见永恒和无限正向我微笑。
    《缺角的风景》,这本是一篇作品的题名,为什么做了书名?大概有特别的考虑吧。一把陈年的雨伞,因缺角而不被人珍惜,但为自己珍惜。如何使残破的雨伞完整起来呢?作者似乎已经找到了办法:“我转动伞把,开心得像转动一个光芒四射的音乐碟,看一轮一轮银亮的雨丝从伞盖上转开来,我的自尊心就在这快乐的转动中得到了满足。”好吧!让生命运动起来!缺角的伞在高速转动中是不缺角的。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1 .3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