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青年诗人朗昌辉的诗集《竹楼听风》摆在我的案头。有趣的是,迄今我还未曾与这位远在彩云之南的傣家兄弟谋面。不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沿着心中的远方,我们意气风发踏歌。”(《梦谣》)果然见诗如见其人,从字里行间透着一位诗人明朗的心境,流溢着诗性智慧。 读着他的诗行,充满对人生的希冀与对未来的追求:“在梦开始的地方,我去寻找希望。”(《素描》)是的,梦想与希望在诗人美丽的心空自由翱翔。“最古老的歌谣/从心灵驿站出发/为大自然谱曲/辨别清风的航向/思考者把信念/放逐永恒的天际/预见未来走向。”(《思考》)诗歌与歌谣一样,应当给人以喜悦,给人以释然,给人以思索,给人以升华,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千百年来,传颂下来的诗篇,无不具有这种特性,似无一首是令人绝望的。也因如此,我们从诗人的诗行中读出了他对祖国的情、对家乡的爱。“我走在南方/那是一条北上的路/头上顶着菠萝蜜/脚下踩住一片绿荫/顺着南方北上;田间没脚的小溪/流淌着大自然的风景/南辕和北辙分头行动/同归的殊途结伴而行/我在寻找一个方向/一条向北的南;彩云之南的南/孔雀和宝石的老家/栖息在心灵的深处/南姑娘河淘宝的游子/迷恋摇曳的凤尾竹/走在北上的南。”(《走在南方》)诗人的诗句勾勒出他的民族雕塑般的形象:“傣族妇女的花腰/代表水性的温柔/步履依然清风杨柳/翔领巾的傣族汉子/象征存在的强悍/无畏生命的重复。”(《稻花香》)寥寥几行诗句,却在读者面前恒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当然,我们看到一颗跳动的心,充满温润:“滴滴嗒嗒/这是雨声么/在这寒冬/下起雨来/心被湿润了。”(《冬雨》)在飘雪的北方,寒冬的雨不可想象。但是,诗人的诗却为我们作了诠释。的确,好诗总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超越文化的鸿沟,让读者获得一种会意,一种默契,一种感动。 他的确是一位富有诡谲遐思的诗人。“我脱轨的心事/沿着你黑色的眼圈/划破视线里的色彩。”(《眼圈》)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绽放的绚丽。也许,他的某一次诗的灵感便萌自于穿过竹楼的清风。“早沐的淑女/聆听来自/每一种颜色的声音/映衬季节/挥手把/田园与村庄撵进竹楼/灌满风的棱角/摆好出征的仪式/拿起锥笔戮醒/树叶打盹的风景。”(《另种姿态》)当然,遐思与哲理并存,这也是诗的特质之一。“我还在不停地迟到,却苍老得比谁都快。”(《梦人》)诗人对生命的一种独特感悟,令读者为之震撼。“时间也有伤口/我们走过的那些夜晚/随风滴落一行清泪/划过转角的眼际。”(《蔓延》)我想,“时间也有伤口”,无疑是一个格言式新的警句。而在常态中发现非凡,也是诗人诗性智慧的伸延:“远来度假的海鸥/成全了人类的天真/……在人们手心上进食/用心品味着沧桑。”(《镜头》)是的,天真的人类,他的心灵的沧桑,连鸟儿们都能品味。而我们该怎样面对共同的家园——地球——自然——生态环境,也许我们也应当品味鸟儿们的沧桑。其实,那是我们共同的心绪。 当然,昌辉不仅只是传统意义的傣族诗人,他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充满了现代性。所以,现代情景自然融入他的诗中:“我不想下载你的诺言/你每次总在另一边/复制着千篇一律的美丽之辞/过几天/你就会把我思念/拷贝后还给我。”(《神经末梢》)显然,他也是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一员,他不仅熟悉现实生活,也熟稔网络虚拟空间的生活,并能准确把握其律动,提升为诗的感觉。“在意识的潜伏期/心灵忽然走光/灵魂打开了视频/惦记自己的写真集/在魔方里寻找出路/眼球撞到迷宫转角/瞬间火星四溅/细胞发生核变。”(《镜头》)诗句里迸发出强烈的现代意识,令人既熟悉又耳目一新。我们不能不为诗人面对纷繁的现代生活,以其诗句的利刃表现得游刃有余感佩。 是的,在积累了千年百年的傣家人传统看来,你用手中的水洒湿了土地,上苍才会用雨水甘霖哺育大地。或许,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愿诗人用自己的诗行泼洒出一道靓丽的“泼水节”风景,引来甘霖,湿润人们的心田,抚平焦渴皴裂的大地,在梦开始的地方,去寻找希望……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