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肉身的秘密和小说之路 ——关于阿航的两篇小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夏烈 参加讨论
阿航的小说很有生活。
    生活,就是我们的世界和世界中的我们。我们的生命,像一卷毯子,在肉身与时空中,被自由或不自由地推开来推开来——那就是生活的样子。而我说阿航的小说“很”有生活,“很”不是一个我无意识中选择的字眼。作为强调,它要么在表达深度,要么在表达广度,有时候还可以用来说明真实度。相对而言,我读过的阿航的小说在后二者的表现上更为出色,换言之,阿航小说中的生活体现了现实中的他阅历广泛、经验丰富(因此他织就的生活的毯子就够宽阔),而人物事件也挺真切(仿佛那毯子上的细部花样都有来路,丰满而踏实)。那么,阿航的小说缺乏深度吗?印象中有点儿。——这是小说和作家的一个关系问题,我们笔下的生活之毯的复杂性,跟作家的天赋智慧、邃密感以及思想力有关。深刻,是一种锥子的刺入角度和韧性力量的完美结合,有时候是刻薄的,有时候则浑厚如山岳洪流。阿航是个朴实的小说家,他不以锥子见长,他自有另一种出色的魅力。
    我觉得《乘风而去》找到了这种出色的魅力。这个短篇具备了我归纳的阿航小说“很有生活”的几个要素,那就是生活的广度和人物事件的真切感。小说背景是在“文革”——“我与海拉吉结识的那阵子……他的老爸作为当权派,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挂牌游斗,斯文扫地。海拉吉就同古代的落难公子一样,跑到茅地电站工地打工,自食其力。”——说到小说的时代背景,我感觉是个有趣的话题。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代有些历史阶段和时间节点几乎是文学写作(其实是观念传播)的禁区,固然有已经发表的个别小说采取了正面迎上但肯定是挂一漏万、角度逼仄的书写,但我更乐意看那些既然不让写、不如全当淡淡布景来作我自个儿文章的小说,读这类剪裁“轻逸”的小说佳作常会令人感到额外的欣喜——毕飞宇的《地球上的王家庄》就是一个,我觉得这儿阿航的《乘风而去》也算一个。当凝重黯淡的大历史被作为小布景只微露一角的时候,仅仅人物在那里演绎自身的稚拙和欲望,一种奇特的新鲜、浪漫和命运滑行中的必然的紧张,会制造出属于小说、属于人物的本质魅力。记得李敬泽曾用“含有一股天真的稚气”(这大约是王安忆短篇《丧家犬》中的句子)来形容《地球上的王家庄》这样的小说,他说:“‘天真的稚气’,这种姿态是一种微妙的怀疑:如果你连它也‘不懂’,你又怎能肯定已经‘懂’了那些人、‘懂’了你的生活?”(《谦卑的现实主义》)所以,我即便从小说时代背景的角度来考虑,依然要说,阿航小说的显著特色是他比较甚至相当真诚地看待了生活,这种谦卑的朴实的姿态每每报答给你真切自然的面貌,小说因此不再是编造、模仿、跟随的结果,甚至也跟漂亮的语言、习得的技巧无关,它可能指引我们回到人物和那个生活的现场——用小说的方式。
    《乘风而去》写电站工地的事儿,那地方在峡谷和水库大坝里,形成了个封闭的生活圈;人就是我们这些工地上干活的人,“我”、海拉吉、徐汝南三个出身背景全然不同的人成了工地上的铁杆朋友,还有就是让故事变得好看、让行为事实和心理事实发生重要变化的两个人:给工地上倒班做饭的一男一女——双性恋的老男人邹胡木和一身膘肉满是欲望的唯一“尼姑”雷艳芳。入冬后,由于“我”和海拉吉同住的工棚背阴极冷,“我”被邹胡木邀请住到他那温暖的砖瓦房。从要求“我”同枕开始,邹胡木开始教导青春懵然的“我”意淫、手淫,从此打开了“我”身体被同性驱使,又终于同异性体验肉欲兴奋的历程,而这一切又同特殊年代特殊封闭环境中的食物交换、身体诱惑(即食色的引诱和困境)相关。奇妙的粗暴的肉欲的却如绚烂之肉色花儿的绽开,构成了一种密闭环境中人性的实验,小说有那么一种富有意思的趣味在里头,那就是——用天真的稚拙感慢慢游弋、进入欲的秘史(密室)的历程。徐汝南同样与唯一的女人偷欢,最后慌不择路地坠崖而死,是人们关于人欲结局的宿命性认知。但阿航用小说中“我”形容做爱快感的“乘风而去”四字,最后为逝者作了诗意而悠远的凭吊,反让小说增加了一种狂欢和轻逸。小说当然让放纵的人物都有了些警诫的下场,这是作者对人欲怀有节制的敬畏心?一切令我想到旧时的艳情小说,人欲书写的张扬和观念的节制劝诫——这一联想是好玩的。
    阿航对于“文革”背景中的人性捉摸开始呈现出他的意图和优势。除了《乘风而去》以外,我们可关注他另一些写“文革”的小说,如2008年发表于《收获》的短篇《芒果》、2009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中篇《蛊惑》。我觉得人到中年的阿航开始让生命认知中的一部分材料得到了有效地漂洗和编织,暗暗在生活和真实的基础上呈现出对人性与文学的深一度领悟。
    但另一篇小说《小小花》似乎有些不妙。不是生活和真实的问题,这在阿航这里不构成问题,却仍然是很多当下青年作家糟糕的软肋之一 ——对生活的面不了解,也不试图介入,甚至无法将有限的生活资源同真切的自我感受联结起来,无法放弃语言和小说大路货的调调,回到人的基本感知和可能性想象,这几乎成了目前大量小说创作者的通病。而阿航《小小花》的问题是冗杂的人物和事件交错得过于细碎,作为短篇极度缺乏剪裁;有些情节唰唰地出场,又唰唰地过去,浪费得紧;有些人物半路招之则来、挥之则去;不少叙事语言变成了讲述……唯一还值得一说的是,小说中解芳的人物形象是令人留有印象的典型人物。这个怀有同广大的来沿海的打工妹一样目的的花季青年,却有着坚强的性格和热烈的爱心、亲情,她对待姐姐的无私、对待有妇之夫的真爱,以及在逼她身体就范的歹徒面前毅然撞墙求死的烈性,其实在续写中国女性的某一类形象系谱。就像旧时话本和戏曲里的杜十娘那样,我们不会认为一个风月女子有真情真爱、个性贞烈是虚伪和虚构的,她有真实的感染力。
    而写按摩女甚至小姐的中短篇,若干年来真是为数甚夥,也留了不少精品。解芬、解芳作为这类题材的“姐妹花”来做,恐怕都没有优势可言;但解芳的独特的个性却可以让这个人物别具光彩。遗憾的是阿航似乎占有了太多的生活材料,用过多而乏割舍的人事包围了解芳,减损了小说简劲有力的神采。此外,索性展开某些人物关系,酝酿意志、性格、残酷、快乐的纠缠暨细节,即便做成中篇,也会让小说的气息更舒展饱满。
    从五六年前评价阿航的长篇处女作《遥远的风车》开始,我始终认为,他是个有追求的内含苦心孤诣的小说家,对他来说,执着若与沉着为伴,即便将文学之路的半径放长远,只要坚信自己独有的臂力,应该就会成就他最终对生活深度的彻悟,形成厚实精劲的小说格局。
     本文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原载:《西湖》2009年第12期
    
    原载:《西湖》2009年第1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