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展示从幼儿到大学生的成长历程 ——评杨一萌长篇自传《朦胧年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苏志平 参加讨论

    文学湘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为社会各界所推崇,为专家学者所称道。因为其阵容强大,作品丰厚,年年皆有新人推出,岁岁均有力作面世。当新世纪的曙光照亮神州大地之时,在这支不断壮大的队伍中又增添了杨一萌这员小将,这员勇猛的小将。说他小将,因为他的确还小。他出生于1982年4月2日,还不满18周岁,未达到法定公民年龄,还属“小太阳”、“小皇帝”之类。说他勇猛,并非过誉之词。据我了解,他6岁时就在“全国百家优秀期刊”之一的《小溪流》杂志上发表作品《吃枇杷》、《看电视》、《玲玲的梦》,受到小读者喜爱,受到专家关注,立即被多家报刊转载,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选入《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被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编选入《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精选101篇》,他7岁时,又在《小溪流》发表作品《竹园小屋》、《蚌壳回家了》、《在月光下》,与前三篇作品比较,在小读者中产生的影响更大,在文学界受到的赞誉更多,被《少年优秀作文选刊》选载,并配发了评论文章。此后,他的作品频频见诸全国各地报刊。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增多,其创作风格和形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他涉猎诗歌、童话、小说乃至文学评论等各个领域。他读高二时,在《小溪流》发表小说《队长阿蒙》、《寻找》,选入多种选本,收到全国各地读者来信300多封,尤其引起了广大校园读者的共鸣。迄今,他已发表出版各类作品200多篇,28万余字。应该说,他是我国八十年代出生的新新作家群体代表之一。凭他的拼搏精神,凭他的创新勇气,凭他的丰硕成果,称其为文学湘军中一员勇猛的小将,丝毫不会有过誉之嫌,夸大之嫌。
    特别值得欣喜的是,这员勇猛的文坛小将,于去年7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攻读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是二十一世纪的前沿科学。他攻读这一专业,可见是有眼光的。他入校后表现积极,学习刻苦。“三湘学子会读书”。这是被教育界所公认的。他来自三湘大地,又来自毛泽东、朱基的母校,继承和发扬了勤学、苦学、善学的光荣传统。他初到我校,便显示出了三湘学子的独特之处,深得各方面的好评,当选为班长,将班上的工作摆布得井井有条。他在完成学业,抓好工作的同时,又有15万字的长篇自传《朦胧年华》列入《小溪流创作丛书》出版,实属难得。我作为他的校长,为他高兴,为他祝贺。他请我为其提出批评意见,我欣然应允。无论从倡导学风,从提携后生,从关爱学子,从鼓励创造,从增进师生情谊等诸角度而言,我都应该义不容辞,完成好这份答卷。
    杨一萌同学交给我散发油墨芳香的厚厚一叠清样,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他告诉我《小溪流》和出版社催得急,一定要保证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上市,还邀请作者到长沙举行“六·一”签名售书活动。我不敢怠慢,抓紧时间,浏览了一遍。之后,细细品味,我以为有三点独到之处值得肯定。
    其一,作为非文科类专业在校大学生,而且是大一生,出版十几万字的文学专著,据我所知,这在全国所有高等学府恐怕算得上是第一例。依照传统的观念,创作文学作品是文科专业学生的专利。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做试验,写试验报告是专利,对文学作品或许有欣赏的兴趣,至于亲手创作则可能性不大。文理科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一个属形象思维,一个属逻辑思维。杨一萌则不同,他在学好数理化,主攻生物工程的同时,仍坚持写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以及文艺评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作文乐趣深”,“写真正的爱和恨,使人产生共鸣”。“别人赞美春天,我觉得秋天更好,于是我就赞美秋天”。“表达心声,心情真是无比痛快”。他还认为:“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大多是‘文理双全’。文理科是平等的,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二者互为补充,融会贯通。所以,他没有将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是像一个优秀的飞行驾驶员,张开双翼,自由翱翔。如此,更能磨练出良好的素质,培养出优异的人格。
    其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朦胧年华》共七章,15万字。这是他十多年呕心创作的结晶。他自跨入校门第一天起就有心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小学六年拼搏,初中三年鏊战,高中三年苦旅,从懵懂无知的幼儿,到充满幻想的青年,对现实,对人类;对社会,对宇宙;对过去,对未来,对自己,对他人;对男人,对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探询与思索。我手写我心,真实而坦诚。以其串串脚印,折射出社会的复杂与革新。他在《后记》中表达了自己创作此书的意图:“我用我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不管是优是劣,至少它是真实的。我只希望年轻朋友们看过能有同感,只希望后人能或多或少的从中更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了解那些大人们看不到的或是看得到却写不出的点点滴滴。我才17岁,这些想法未必成熟。以不成熟的笔写不成熟的生活,这,就是‘朦胧年华’。”
    其三,以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朦胧年华》与《花季雨季》、《转校生》等校园文学作品比较,其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所表现的并非学生生活的某一阶段,而是展示了其从幼儿成长到大学生的全过程。他敢于正视自己的毛病,善于解剖自己的缺点,总是对自己不健康的思想提出批评,与此同时,他亦大胆地针砭时弊,与社会不良现象作毫不留情的斗争。从他所表现的看似平常的点滴生活中,可以看出他自我完善的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将一株幼芽,浇灌成大树,将一块丑石打磨成真金。凡教导、培养过他的老师,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刻画,但仅凭他那倾注深情的寥寥几笔,每一个形象都显得生动丰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湖南抓素质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从《朦胧年华》所反映的事迹足可证实。正因为《朦胧年华》以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在多彩纷呈的校园文学领域独树一帜,另辟蹊径。
    有以上三点,《朦胧年华》算得上是成功之作。
    我作为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为我校学生出版文学专著而高兴和自豪,我衷心希望我校有更多的同学拿起笔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丰富大学校园生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我希望本书作者百尺竿头,不断攀升,既成为科学家,又成为文学家。
    文学殿堂是神圣的。而我只是站在外面朝里看,未能身临其境。所以说的这些可能很不在行。但都是我要说的心里话。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0.5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0.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