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的女儿》正如作品的题目,写的是寻常百姓,格调上是平民情韵,充溢的是人间至理。晓春、月桂、金锁、孙百吉、铁湃、廖静雅、李颖等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平民子女。晓春等人物形象典型性地体现了占国人多数的平民之生存、心灵、奋斗、成长与际遇。这些大体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们的清贫与伤痛,纯美与进取,挫折与成功,折射着国家6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侧面,赞颂了自然和人性的美好,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小男孩金锁,他“白白胖胖,虎头虎脑,无忧无虑。若是让他抱一尾金鲤鱼,就是从年画上跑下来的福娃娃”。就是这样一个快乐天使一般,常常呵呵笑着张开双臂飞翔的小金锁,在这个世间只停留了二年零六个月。这个只活过二岁半的小男孩,之所以应是《裁缝的女儿》作品中的重要人物,那是因为他身上寄寓着太多的生活“密码”,并且赋予他当年五岁的姐姐、我们作品的主人公“实现心愿的动力和勇气”,甚而决定了她整个的未来。 晓春的物质和精神可说是一穷二纯。她没有在上代继承下来什么财富,也没有借任何血统之光。她最大的精神动力就是金锁小弟之死所带来的内疚和罪孽感。她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对家庭和家乡的挚爱,对大自然的迷恋。这酿就了她生命高尚纯正的根,这个根深深地扎在家乡的土地中,使她生成一位健康、平实、质朴与温婉的女性。她清纯无邪,谦慎律己,与人为善,但有个无以摇撼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当医生,救死扶伤。 精神上的童年是最美好的东西,健全人的成长,离不开童年的记忆和印痕。作品始终重复闪现乡野的丁香花、小山丁子花等,都是人物心灵的写照。另外,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喜是忧,晓春总要向金锁小弟在不能投寄的信中倾诉。在后来写给小弟的信中,不仅显现了她医术的提高,也反映了她精神上的升华:“世上没有痛苦的疾病,要我们医生做什么呢?世上没有难治的痛苦疾病,又要我们医生做什么呢?医生就是为了生命的质量而战!” 《裁缝的女儿》取得成功,不仅在于写出了一代平民女性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奋斗业绩和性格命运,同时表现在较高的艺术品位上,作品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情节动人,语言纯熟、灵动、鲜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特别是作品在自然景观、风俗民情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与阐扬上特别细腻、传神而真切,挥洒着悠长的韵味、绵远的情思。至于说,晓春参加国际会议,获得“自由女神奖”,获得“国际中医学博士学位”之类,作者应该说有她构思上的逻辑,然而在我看来,显得有点多余。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5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