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孤独并美丽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胡彩霞 参加讨论

    诗人普冬在《诗歌的可能性》中这样写道:“现代美学告诉我们自从有了人类,美就开始了它呀呀学语的漫长旅途,从原古人的刀伤剑痕、泥土文身、兽皮裹身,到颈部挂满了贝壳兽齿,头上插满了红黄蓝绿的雉翎凤羽,都表明,人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美,亦即是今天我们所泛指的诗意。”现在,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自觉地把这种“美”转化为“诗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灵光闪烁、斑斓多姿的诗歌世界。他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自在无碍,沉浸其中,陶然忘我。把这个世界清扫得纤尘不染,如冷杉一样秀雅迷人,凤凰一样热烈奔放。他驾驭万物,随意漂游。诗人的快乐、忧伤和爱在这个世界里尽情舒展。在《幸福时光》中,诗人所创造的童话世界可以说包罗万象:“我要娶黑蝈蝈美丽的小女儿/坐在枝叶的另一端,弹弹琴/大堆的菜蔬果品摆在月光下。轻风中我们恋爱做爱/不提供居民身份证。/不讨论按揭。/也不必为一支歌会不会流行憔悴。”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物质的、精神的;宏观的、微观的;抽象的、具体的。无不被诗意的形象所演绎和诠释。
    普冬在他的诗歌世界里上演着美的传奇。用美感染读者,把美传布于世间。自觉实践着自己的美学思想与追求。他坚持认为:一如既往,真、善与爱,该是令我们每个细胞为之紧张的生命图腾。纵览普冬诗作,俯首皆是美的篇章,篇篇情思流淌,真情回旋,如琴音萦绕心间,如清泉沁人肺腑。《花朵在瞬间凋零》让我们看到爱的泪水在诗行间流淌。“五月的花朵缤纷的/花朵随蝴蝶飞翔的”,生命如此灿美,可是地震无情地摧毁了这美好的一切,“那一声地裂天崩!孩子,孩子啊/怎样的黑?/一口吞噬你,美丽太阳”,诗人悲情满怀,对现实发出了深层拷问。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诗人暂时放弃了他唯美的追求,直扣现实的门扉,体现了诗人真、善、爱的诗歌主张。
    思想的深度使得普冬的诗歌创作清明而倍有分量。评论家张清华认为:普冬重新提倡智性写作,对人类精神文化推崇,让人感动。普冬的诗歌写作的实现方式是对话,他是和思想史、宗教史、艺术史、科学史形成的人类文化的典型符号之间的对话,通过和已有的精神遗产进行理解性、介入性、感悟性的对话来抒发自己的诗意和思想,这是非常有价值含量的写作。
    《苏菲花园》是一座幻想中的神秘而美丽的花园,它弥漫温馨、爱意,以及烟霭般挥之不去的孤独寂寞的轻愁。旖旎幻境如梦展开,读者沉浸于妙不可言的朦胧美境之中,不问真与幻,不问前世与今生——“是的,我们需要一座花园 / 任涧水深绿/在手心溅起花朵/你还坐在桂树下/的夕阳。请鸟儿们掩上/玫瑰的书/让我们的秘密飞出蝴蝶//寂寞是月亮的孩子/守着她红摇篮。哼一支歌谣/打量她挂着泪光/各自微笑的孩子/孤独加起来是快乐吗?/夜夜不归的太阳/铸一柄不老剑。我们/点燃身后的松明吧/我的帐篷挂在幽蓝树梢/让我躺在你酿的海。”对寂寞与孤独普冬并作着自己的诠释:“一棵树的孤独/是一只鸟的寂寞//一群鸟的寂寞/是一座森林的孤独//地貌倒头就睡”。(《孤独的树林》)
    《凤凰树》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与无可避免的生命忧伤的情感,其间还回旋着浓浓的怀乡愁绪:“有一种美丽叫/凤凰。/梦开始那天,多么像忧伤。/去了何方?/亲人!/派我在黑夜张望。/凤凰凤凰,你常去远方。/捎上我家书好吗/ 要是亲人问,有什么比笑端庄/ 像一棵树站成故乡。”
    普冬的美学追求不仅在诗的情思和意境之美,同样重视诗歌形式美的建构。向中国古典文学学习,向民歌学习,从诗的语言、格式、音韵、标点的运用等方面对形式美做了有益尝试。乃至诗行的排列无不随之情感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时而整齐划一,时而参差错落,时而长句铺排,时而单字成行,《李商隐》《生命的核心部分——致昌耀》等篇什都是这方面成功的作品。他的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旋律回环,如歌如吟,富于鲜明的节奏感。
    普冬的诗境的自由跳跃,结构的多重立体交错构造,持续的灵光闪烁,持久的激情支撑和语言驾驭能力,令其诗作散发出瑰丽多彩的光环。如:“冷杉树/戴星星的峨冠/ 出神地守着/ 饮水的群山 /东边的鸡鸣 /亮得像茶树  /黄昏晃动前  /有一只鸟 /化名太阳”。(《凤凰丹枞》)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知,其中物与物之间的隐喻、转化,已经超出一般意义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范畴,而是一种观念和能量的自然转化,包含了诗人对生命的解读。
    普冬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神奇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诗人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普冬认为,良善的诗人该是以人文的终极关怀和追求熔入诗意之中,诗歌应当具有救赎与引领的责任。普冬以他的诗歌实践表明着他诗写的担当与重建诗歌精神家园的勇气。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