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说真话 显真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吴福辉 参加讨论

    与第一本散文集《倾听灵魂》一样,《批评的风骨》也是李世琦的一本读书随笔、文艺评论、书评、书话的结集。
    当报纸书评家不容易。首先要能下笨工夫,至少你要读那些书,读过20万字、30万字,然后写出两千字三千字的文章来。这怎么看都好像是一笔赔本的买卖(这比喻不免有点亵渎)。你要会选择书籍,要有广阔的知识见闻,要有敏锐的眼光,知道有所评有所不评。笔头要来得快,不说几千言倚马可待,也不能十年磨一剑那样慢吞吞写。还要有现实感,使自己的评论不至于沦为书斋八股,而是联系着报纸的广大读者,生生不已,相知相通,永远充满活力。我自己偶尔也写过几篇书评,就觉得难乎其难。所以我读完本书的那么多的书评,不禁感慨系之。世琦书评的选目,可说是杂而专,中外作家、学者、导演、编辑、出版家、教育家、党史研究者的书,从大师的经典到普通作者的精品,回忆杂论,写的面太宽大了。我甚至想提醒世琦,是不是不要写得那么杂,选入的篇目也可稍稍删除些。但是我读后仔细品品,又发觉他的专业趣味、学术趣味比以前大大浓洌了,并不是散得无边际的。比如他谈鲁迅、胡适、余英时、金克木、顾随、黑塞、萨特、波伏娃等人,都已经不是泛泛之论,而是能够搔到这些名家的痛痒。杂和专的统一的印象,就这样给我留下了。
    本书题为《批评的风骨》,世上“风骨”的体现依我看是各种各样的。世琦的文风并非臧否人物、敢怒敢言的那种。他的书评很少有一语惊人、振聋发聩的文字,也无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说大话、说极端话,动辄翻案、颠覆,假冒“敢为天下先”的那种作风。而是坦诚直言,纵论世情,属于巴金提倡的“说真话”类型。看他议论有关鲁迅的书,分析鲁迅的自选集为何自己选落《狂人日记》《祝福》的道理,说到曹聚仁《鲁迅评传》一书论及鲁迅少伪饰、多箴言,与当时大陆的一味歌颂相区别,都很能切中要害。
    如果把全书一口气读下来,你会觉得在作者心目中自己是一个散文作者,他也确乎对散文谈得最为透彻。而在散文方面谈论得最见功夫的,当数他极力称赞顾随在《驮庵文话》中使用 “诗心”概念,来破天荒评价曹丕的散文成就一事(因为历来都把曹氏父子文学地位的末把交椅给予曹丕的,论的又是曹丕的文学批评成就)。所谓“诗心”,尽管可以包含我们日常奢谈的“情感热烈”、“感觉敏锐”诸要点,但顾随更强调的是“一要恬静(恬静与热烈非二事,尽管热烈,同时也尽管恬静),一要宽裕。这样写出作品才能活泼泼的。感觉敏锐固能使诗心活泼泼地,而又必须恬静宽裕才能使‘心’转‘物’成诗。”这样,“诗心”就被醒目地加入了“理智”的要素。然后拿来评价曹丕,顾随即大胆指出:“中国散文家中,古今无一人感觉如文帝之锐敏而情感又如此热烈者,魏文帝用极冷静的理智驾驭(支配、管理)极热烈的情感,故有情操,有节奏。此需要天才,也需要修养。”世琦细致挑拣出顾随别出心裁的“诗心”理论,来介绍顾随关于曹丕散文的非同凡响的看法,不妨说,他真也是有一颗“散文心”的。
    “散文心”算得是我的杜撰。“散文心”应以“诗心”为底,感情、感觉、想象应当一样不缺少。可能不如诗思那么敏捷、充沛,不那么气势磅礴,但恬静、宽裕的标准应当比诗更过之无不及。又因散文的体式是反虚构的,是要将“真我”植入的,“散文心”就应该更真实、更自重,更轻烟般散淡,更讲究气韵生动。我在世琦的书中读到谈范用、谢大光等编辑家的文字时,尤其感到作者的那颗“散文心”。范用了解每一本书的性格,把它们摩挲着编辑出来,书写出来,仿佛是作者在用“散文”探讨着编辑活动的微妙精细处。谈谢大光,因是同辈的编辑家,如同夫子自道。谢大光的编辑视野开阔,对中外散文有独特的审美爱好,尊名家却不避有前途的无名小家,随时学习丰富自己,感深而发,凝结成文,是一个学者型的出版家兼散文家。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世琦自己吗?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1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