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为当代安徽文学“立传”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灵均 参加讨论

    《1949-2009:安徽作家报告》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文学评论专著。它既不同于一般性感悟式的评论文章,也没有束缚于既成的文学观念和理论模式,而是以突出作家的文学史意义为追求目标,形式独特,学理性鲜明。
    入选该书的20位作家陈登科、江流、公刘、鲁彦周、刘克、严阵、肖马、韩瀚、祝兴义、石楠、刘先平、刘祖慈、完颜海瑞、陈所巨、季宇、王英琦、梁小斌、许辉、潘军、许春樵,涵盖了安徽老中青三代作家,大体都是不同年代、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其中既有陈登科、公刘、鲁彦周、严阵等老一辈资深作家,也有季宇、潘军、许春樵、许辉、梁小斌等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文学新锐。20位入选作家的评传按照出生年月顺序排列,较为全面、系统地勾勒了安徽当代文学发展的风雨历程。该书是安徽省第一次系统而有重点地研究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安徽作家的文学评论专著,具有较强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这为今后安徽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填补了安徽文艺事业的一项空白。
    最引人瞩目的是,全书是以作家评传集的形式出版,从作家和作品鉴赏的层次入手,力图整体上总结并展示安徽当代文学创作的特色、成就,特别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进而确立安徽文学及其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准确定位,树立安徽文学形象。这一叙述方式没有采用传统的文学史著作以思潮为核心,通过以史带论来叙述文学发展的撰写模式,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独特之处。在遴选作家时,在一个时期或一个体裁涌现多位优秀作家的情况下,选择更富有代表性的作家;有些创作成果丰富,但是作品特色和文学史意义不甚突出的作家不入选,有些创作成果不很丰富、以往被人忽略但是富有创作个性、文学史意义突出的作家却安排了章节。比如老一代作家中的江流长期以来不受人重视,该书独具慧眼,将其列入研究对象,以其代表作和1964年受到批判的中篇小说《还魂草》为核心,深入开掘了其作品中的人性内容和命运意味,彰显了这位作家的非凡才华和文学史地位。至于陈登科、公刘、鲁彦周老一辈作家的篇章更以浓笔重彩展开论述,力图在文学史的背景之下再现、复原其创作面貌,通过回顾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历程,剖析了其作品的社会内涵和审美意蕴,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内涵。对于季宇、潘军、许春樵、许辉等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文学主力军,也以突出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为目标。像许春樵一章,紧紧抓住了“在先锋小说退潮之际的20世纪90年代初登上文坛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依然用先锋观念参与新时期文学的构建”的文学史定位来展开全文的论述,最后结语中指出作家正“处在写作的高峰状态,正向当代文学的高地冲刺”,这一建立在知性反思基础上的判断,堪称生花妙笔。
    同时,该书在做好作家评传个案研究的同时,通过前言对当代安徽文学60年的发展历程也做了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梳理,前言点明了当代安徽文学的三个繁荣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7年、1962年至1963年、粉碎“四人帮”后直到新世纪的今天,最后指出当今安徽文坛多元共存的格局。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当代安徽文学及其60年发展历程,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庆贺的。
    值得瞩目的是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20名作者中,既不乏安徽文学评论界的资深专家,更多的却是安徽新近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文学评论工作者。通过这部书的编撰,凝聚充实了安徽的文学评论队伍,为安徽文学评论事业的长足发展充实了后备力量。这一编撰方式值得称赞和推广,我们期待类似的“报告”今后要继续进行下去,在不断的“报告”中提升文学批评的引领作用。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