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在波诡云谲的历史中叩问人性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春林 参加讨论

    艾伟的长篇《风和日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成长”小说,因为作家基本上是以女主人公杨小翼的人生成长历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自己的这一部长篇小说的。在杨小翼的一生经历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寻找父亲。粗略地看来,杨小翼的寻找父亲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思父”阶段。这个时期的杨小翼,一直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虽然说还不太明白人事,但通过对一般家庭的观察,聪慧异常的杨小翼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家庭与别人家庭最大的区别,就是缺少一个现实的父亲。
    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寻父”的阶段。杨小翼的身世之谜,一直延续到1958年她17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她,才从刘伯伯的口中确证了自己不仅是一个私生女,而且自己的生身父亲,居然是赫赫有名的高级将领尹泽桂将军。这样的一种证实,对于杨小翼的内心世界而言,打击是极为沉重的。如果说杨小翼一生的命运是悲剧性的,那么,这个悲剧的始作俑者却并不是她自己。因为,导致她人生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早在她的父母在上海相遇并相爱的那个时候起,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被更改的事实。
    第三个阶段,可以说是“仇父”的阶段。在刘伯伯的鼎力相助之下,杨小翼参军一年后以调干生的身份被录取为北大历史系的学生。这样,寻父、认父心切的杨小翼就来到了北京,离自己所欲寻觅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 在北京,杨小翼很快结识了尹将军的儿子尹南方。而这也就意味着她终于可以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生身父亲了。但是,让杨小翼根本没有意料到的是,将军居然拒绝承认自己就是她的生身父亲。将军的拒绝,导致的当然是杨小翼的满腔怨恨。然而,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就在她怨恨父亲的同时,当父亲身陷危难的时候,父女之间的亲情还是占据了上风。一贯柔弱的她,居然从造反派的魔掌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
    第四个阶段,则可以说是“识父”的阶段,也就是真正理解、认识父亲的阶段。这就是说,只有在杨小翼自己也经历了差不多一生的人生苦难之后,她才从理性的意义上真正地理解、认识了如同尹将军这样曾经抛妻弃女的革命者。应该注意到,小说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细节,说杨小翼在采访中发现“在革命意识形态的框架下,革命者的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原罪,这个原罪就是‘私利’。‘私利’和共产主义理想是冲突的,要靠近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必须把这私心去除,于是革命的生涯转换成了把自己身上的罪彻底祛除的过程。”“在革命的思维中,凡涉及家庭,都属于私的范畴,是不合法的,难以启口的。”这样的一种说法,很显然可以成为尹将军抛妻弃女行为的恰切注脚。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说明杨小翼开始以一种超越性的心态来理解自己的父亲了。
    必须注意到,艾伟的《风和日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一大突出成就,就是成功地刻画、塑造了尹将军的形象。说到尹将军,与其复杂人性世界关系最为密切的,当然就是他与杨小翼之间的父女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尹泽桂将军的人格明显地处于某种分裂状态。一方面,作为革命者,他十分冷酷地拒绝承认杨小翼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但在另一方面,作为父亲的他,实际上却一直在关心保护着自己的女儿。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他怎样在杨小翼不知情的情况下替她说话撑腰,怎样派人去寻找天安的尸骨并将天安的尸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葬,怎样长期保存杨小翼幼时的一张照片,就可以对此有真切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尹将军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已经被革命所彻底异化了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对尹将军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家艾伟身上确实具备着一种准确探测、表现深度人性的艺术创造力量。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1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