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每一个青春都有自己的名字 ——读王仲方散文,从《炼狱》到《延安风情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林岚 参加讨论
《延安风情画》  王仲方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每一个青春都有自己的名字,王仲方的这一个叫“延安”。
    每一种青春都有自己的色彩,王仲方的这一种是“斑斓”。
    人生的无奈,是再青春的日子也会风化,再绚烂的色彩也会暗淡。王仲方的可贵,恰是历经岁月的淘洗,当所有的鲜艳都已被漂白,沉淀在绚烂之下的底色依然叫“不悔”。
    《延安风情画》是一个16岁的英俊少年在1937-1945亲历延安的全部,更是一个89岁的耄耋老人写给他和他那一代中国少年们的青春牧歌。
    那是怎样的一代少年人呵——“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青少年,10岁受到‘九一八’事变的唤醒,14岁受到‘一二·九’的启蒙,唱着《毕业歌》和《义勇军进行曲》勇敢地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直接投向抗日救国的前线”。
    他们,出生于不同的家庭,处在不同的求学阶段;他们,对战争、革命、救亡、共产主义与其说是理解不如说是一腔热血。他们中的很多人怀揣着青春的无畏、理想的热忱,辗转跋涉,迢迢千里,一拨一拨地汇集到了延安。
    在那里,他们挖出了自己的窑洞,开垦了自己的良田,收获了自己的粮食,纺出了自己的棉线,织出了自己的衣裳,也找到了自己的姑娘;在那里,他们接受了“一半在课堂,一半在广场”的抗大教育,读懂了一个民族的盛衰史,理解了一种思潮的勃兴历程,也目睹了一个政党的成长;在那里,他们排演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那歌声至今都在大贬沟的旷野里回荡;在那里,他们与伟人们灿若星辰的智慧亲密相交,贴身受教;在那里,他们经历了学习运动、生产运动、整风运动,他们在苦读中获得乐趣,在胼手胝足中赢得生存,在脱胎换骨中完成了一代知识青年和工农的融合。
    这就是延安,这就是满头银发的王仲方“过了72年仍不能相忘”的精神故乡。
    有什么岁月比青春更玫瑰,有什么回眸比投向青春的目光更柔软。更何况,那不仅是他一个人的青春,也不仅是那一代人的青春,那根本就是一个他们所投身的政党从羸弱少年走向强健青年的青葱岁月。
    没有一种成长是不需要经历错误的,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政党也是这样。正因为有过这样在延安的青春岁月,此后,面对大大小小的政治风波、党内斗争,成年了的王仲方才都能处之泰然。
    即便是1967年,因曾有10年罗瑞卿政治秘书的经历而受当时“彭、罗、陆、杨反党集团案”牵连,他一夜之间从公安部借调去青海省工作的省委常委沦为阶下囚,被捕入狱,面对揪斗、审讯、关押,他也没有消沉、没有疯狂、没有轻生,直把6年的铁窗生涯当作了另一番寒窗修行——“白天看书,夜间思索。看透了别人的灵魂,也过滤了自己的灵魂”。
    即便是2004年,出狱30年后,他以一本《炼狱》重现了那一段疯狂的历史、非人的境遇,字里行间也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平稳。不愤懑、不哀伤、不怨忧;不刻意崇高,也不讳言对世事的“看淡”。尽管,他以“世事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为座右铭,只想“做一个历史的观察者和见证人”,却仍然无法掩藏笔底那一份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的眷恋。
    有人曾问他如何能挺过那段日子,又如何能有这样心态,王仲方说,因为延安。
    世间有一种力量最为强大,那就是“传承”。这种“传承”之于王仲方,除了延安,还有一位老人。一位曾在清末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参加过武昌起义,并一直坚奉三民主义的辛亥老人。一位朋辈中有陈独秀、朱蕴山、高语罕这样的党内早期革命家,学生中有李克农、柯庆施、宫乔岩、曹渊这样的早期党员的老人——王肖山,王仲方的父亲。这位父亲把三子一女送进了共产党,但自己却从未加入。这位老人因受儿子冤狱的牵连,被逼走他乡,最后竟因无人照看,以86岁高龄被活活饿死……然而,此前,面对匆匆将他安置后就不得不离去直面风暴的儿子媳妇,他只是镇静地拄杖将他们送到巷口,忍着眼泪,挥手道别。
    这位老人,这个父亲,在这一刻,是否已经明了,这一挥手就是永诀?在他投向儿子镇静而又含泪的目光中,是否也就因此倾注了所有的叮咛、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操守……我一直在揣测,我又一直非常确信——那一刻,必有什么深深地契入了王仲方的心灵,即便穿透的只是他的背影。
    一本《延安风情画》,一本《炼狱》,串起了一个人的一生,勾勒了一个家的悲欢,叠现了两代人的追求,手绘了一个民族历经一个世纪的动荡。
    每一个生命原本就都是一个传奇,都拥有自己的华章;每一个人生都可以被书写,或鸿篇巨制,或凝聚成诗。而这一部,王仲方用89个365日写就的岁月之书,拥有一个最简洁的名字,叫“家·国”。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6月18日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6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