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诗坛,车延高的诗歌是独具特色的。从自然草木到百姓琐事,他努力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审美意味的情节和细节,寻找那些支撑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以及激励我们继续将这种生活反复下去的信念。几年来,他的这一诗歌创作追求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现在,他又开始另一种尝试了,试图通过叙述而不是抒情,来关注历史进程中诗人或者说文人的命运。长篇散文《醉眼看李白》就是这样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者通过一个具体的诗人的创作和生活,还原或构建了一个时代的诗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境遇。 《醉眼看李白》无疑是一部充满艺术探索的长篇散文。作品分为“唐朝飘来的雪花”、“李白心灵的故乡”、“于长处看李诗之短”等六章,长达十七万字。从文体细微处看,《醉眼看李白》每一章的叙述方式都不尽相同,“唐朝飘来的雪花”是独立的六十段文字,类似于断章,“于长处看李诗之短”是对李白诗歌艺术的评论,许多篇章如《李白毕竟是李白》等则具有鲜明的杂文、随笔特点。从叙述上看,《醉眼看李白》在传统的夹叙夹议、描述、抒情之外,自由灵活地融进了不同形式的叙述方式,比如写李白与母亲的母子情时,作者从掌灯时分开始写起,在描述上半夜、下半夜一直到拂晓灯光强弱明暗的变化中,穿插李白母子二人的内心活动和对话,用小说的方式叙述了李白出门远游前一夜的活动。在写李白与玉真公主的情感时,作者大胆地穿越时空,想象自己与李白处在同一个时间空间中,两个诗人互相补充,缝补连缀起了一段旷世情缘。此外,《醉眼看李白》充分发挥了作者诗人身份的优势,无论是分析李白的诗歌艺术,还是叙述李白的情感人生,作者自觉不自觉地或者引用古代诗人的诗歌,或者经常融进作者自己以及当代诗人的新诗,或者不断借用当代最新的词语创新成果,使一个看似枯燥的话题,一个历史味道浓、学理性特点强的话题,充满生动的语言、灵巧的叙述、鲜活的时代气息。 《醉眼看李白》也是一部解读李白人生的参考书。诚然,作者对李白的诗歌创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用散文的语言、诗话的方式、比较研究的手法,实事求是评价了李白的诗歌成就、影响以及李白诗歌艺术的优点和短处;在不同的章节,作者对李白与月亮,李白与酒,李白的出生地、居住地以及故乡之争,李白狂热的浪迹冲动等等一些关键的热门话题,也赋予了新的理解,比如在“李白心灵的故乡”中作者结合李白的创作和生活,认为李白的精神世界中有六个层次的“故乡”,即母亲(诗人生命的故乡)、马蹄(诗人记忆的故乡)、妻与子(诗人亲情爱情的故乡)、月亮(诗人灵魂的故乡)、酒(诗人赊借诗胆的故乡)、土地(诗人落叶归根的故乡),“峨眉山月和长安厚土、八百里秦川是跨时空的画面组合。月光普照,使我们在哪里举头都望见故乡的月;土地博大,任我们走到哪里脚下都踩着放大了的故土”,在这一放大的故乡面前,围绕李白故里究竟属于什么地方的争执纯粹就是狭隘和多余的,作者呼吁应该以李白的诗歌文化为基石,在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民族文化上面下功夫。如此的新意,《醉眼看李白》中还有很多。但,我们应该看到,《醉眼看李白》中构筑的另一个更重要的世界,一个与李白的诗歌和艺术世界相对相伴的世界,一个女人和情感的世界。可以说正是对李白情感世界的探索,使得《醉眼看李白》不同于已有的关于李白的解读文本。李白的情感历程说明,一个诗人的艺术成就与其道德面貌可以极其不同,而这一矛盾和反差真实地存在于一个伟大诗人的生命与创作之中。 李白的婚姻、爱情与他漂泊不定的人生历程一样,充满传奇和神秘。据魏颢的《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决;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二十七岁的李白在安陆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这是他的第一次婚姻。许氏病故之后,李白带着儿女移居山东,娶了一位刘姓妇人,这是他的第二次婚姻。与刘氏分手后,李白与据说是他的一个邻家女子同居。约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与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是他的第四次婚姻。在车延高的笔下,李白第一次婚姻的悲剧性在于,李白长期对许圉师的孙女徐宗璞的冷漠、忽视,以及许圉师的孙女徐宗璞对李白风流放纵的宽容、忍受。并因此揭示了作为伟大诗人与作为男人,李白在创作上的成就遇到的矛盾。“作为一名情感充沛的诗人,李白把爱和血流进了诗歌,让我无数次的激动和共鸣;作为一名丈夫,李白对徐氏的冷漠,和对情感的放纵实在是给自己的人格打折。”李白与最后一个妻子、也是宰相的孙女宗氏的婚姻,因宗氏归隐道教而失败。宗氏本来是最后可能相伴李白到生命终点的,宗氏也几次救李白于危难之中,可谓与李白患难与共,但李白的刚愎自负、毫无羁绊,让宗氏最终绝望。对这一次婚姻的失败,车延高叙述了宗氏的两次重大的拯救丈夫的行动,“为使李白脱身浔阳大狱,宗氏朝行暮宿,四处奔波”,“妻子出山,为他摆平盲目出山惹下的灾祸”,并把宗氏的失望归结于对李白酗酒的无法忍耐,“酒后的李白越兴奋,服侍其就寝的宗氏就越乏味。到了酒鼾惊天动地,灯火熬至微光。她就抹一把泪,无所顾忌地想:值吗?自己还要和这位错把酒香当故乡的人耗到何年何月!”事实上,作者肯定地说出的是另外一番话,李白的失败在于对政治的幼稚和盲目,这也正是宗氏失望的根本原因。同历史上无数文人一样,李白也一直试图在政治上有所成就,这一情结从来没有被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遮蔽,相反,他的诗歌不断流露出这一仕途追求以及不能被政治阶层接纳的沮丧。因此,李白与宗氏婚姻的悲剧也是李白作为文人在政治上失败的悲剧的一种表述。这一悲剧其实在后来的文人的命运中反复上演。李白情感命运中悲剧性的政治情结,也表现在他与杨玉环的交往之中。车延高把杨玉环列为李白心中的第四个女人,通过对李白与杨玉环交往的叙述,试图纠正长期以来人们把杨玉环视为一段历史走向衰落的原因的负面印象。饶有趣味的是,在李白与杨玉环不多的交往中,李白乘与其独处的机会向她道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她向玄宗进言,能给自己一个为国效力的合适官位,而被杨玉环委婉拒绝。这一细节既被用以证明杨玉环并没有通过玄宗为自己的亲属谋取私利,也被用于说明李白时刻不能放弃政治上的欲望而做一个纯粹的诗人。李白与心中的第三个女人玉真公主爱情的失败可能更具有典型意义。李白带着功利的目的接触玉真公主,尽管这一接触迅即转变成了爱情,甚至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李白都在力图挽回与玉真公主的爱情。但李白并没有忘记希望玉真公主举荐自己进宫,在玉真公主提出完婚的时候,李白却提出求得功名后再结婚,玉真公主因此而决绝地转身了。“究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性格的直露和率真。用现在的话说:他当时政治上还不成熟,并牺牲了与玉真公主这一段旷世真情。”作者显然把这一次的失败归结于李白的虚荣和“政治上不成熟”。 由此我们看到,在《醉眼看李白》中,在女人的世界、情感婚姻的世界,李白一次又一次扮演着悲剧的主角。其中,有李白终日沉浸于豪饮的原因,有李白放荡不羁的个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李白不能割舍的对功名欲望不能超越的原因。尽管几千年来,文学传统里,从德与言的关系、文与人的关系等角度,对作家、诗人自身的道德境界提出过许多深刻的准则,但是我们发现,在具体生动的历史中,做一个合乎道德要求的人与做一个优秀的诗人作家,都同样难。 作为诗人的车延高对作为诗人的李白的创造性解读,是一次跨越文本界限的散文创作实践,也未尝不是一次对文学史的重新理解,对李白的一次创造性评论实践。 (《醉眼看李白》车延高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2月12日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2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